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蚂蚁吞大象?生产歼20的成飞集团仅174亿就被收购,用意耐人寻味

抖音热门 2025年07月23日 17:55 4 admin

一个公司的名字变更了—中航成飞。

它的证券代码也从300114更换为302132。这个变化发生在2025年2月17日开市之后。这是重组完成后,在A股市场上的新身份。

蚂蚁吞大象?生产歼20的成飞集团仅174亿就被收购,用意耐人寻味

这次重组的核心是资金问题。成飞集团尽管技术先进…但利润率不高。军事产品的定价受到管制,赚到的钱只勉强覆盖成本。企业需要更多的钱来支持新飞机的开发。

这笔交易的价格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它看起来并不高。

交易价格定在了174。39亿元。

这个数字的由来需要解释。成飞集团的评估价值是240亿元。这个数值扣除了65亿元的国有独享资本公积,之后才是最终的交易作价。

蚂蚁吞大象?生产歼20的成飞集团仅174亿就被收购,用意耐人寻味

评估的基准日期是2023年1月31日,计算方法是资产基础法。整个过程遵循了国有企业资产转让的规定。

成飞集团的全称是成都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它在1958年成立,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公司的主要任务是研制和生产航空武器。

蚂蚁吞大象?生产歼20的成飞集团仅174亿就被收购,用意耐人寻味

它的代表产品是歼20。

这款第五代隐身战斗机是中国空军的重要装备,拥有中远程制空和对地攻击的能力。歼20的技术是完全自主的。

从2011年第一次飞行开始,歼20已经大量列装部队。

大家会想,一家市值大约60亿元的公司,如何能买下资产超过千亿的公司?中航电测的规模与成飞集团比较,确实存在很大差距。

2023年1月11日,中航电测发布了一个公告。内容是计划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成飞集团的全部股权。

蚂蚁吞大象?生产歼20的成飞集团仅174亿就被收购,用意耐人寻味

这个操作的本质,其实是同一个上级单位内部的资产调整。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是这两个公司的上级单位。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是一家中央企业,管理着中国航空制造领域的大部分企业。成飞集团与中航电测都是它的下属子公司。

这次收购没有让钱款从国家层面流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本来就持有中航电测的股份。通过发行新股票把成飞集团放进上市公司,集团的持股比例反而上升了。

整个交易不涉及现金。全部是通过股份交换完成的,这避免了资产流失的风险。

蚂蚁吞大象?生产歼20的成飞集团仅174亿就被收购,用意耐人寻味

成飞集团的历史悠久…它还生产过歼10系列,以及更早的歼5、歼7等型号。它是中国战斗机研发领域的领先者。

上市可以为成飞带来更通畅的融资渠道。

发行债券,增发股份。。。这些在资本市场上都更加便捷。有了资金来源,成飞就能整合更多资源,用于推动下一代飞机的研发。

蚂蚁吞大象?生产歼20的成飞集团仅174亿就被收购,用意耐人寻味

看看成飞的体量—资产总额超过1200亿元。

2022年,成飞集团的营业收入是672亿元,净利润约为13亿元。

这个规模在军工行业里是非常巨大的。但它的净利润率很低,大约只有百分之二左右。如果不上市,资金来源会限制它的发展。

再来看收购方—中航电测。

这家公司成立于2000年。它的主营业务是机载设备,例如传感器、电阻器和各种测试仪器。它在自己的领域有一定知名度,但与成飞集团相比,营收规模要小很多。

蚂蚁吞大象?生产歼20的成飞集团仅174亿就被收购,用意耐人寻味

交易的过程很长。

从2023年7月26日披露详细报告书开始,一直到2024年8月6日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花费了约一年半的时间。

中间还出现过波折。

2024年5月27日,因为审计机构的问题,审核被中止。到了6月26日才恢复。最终在2025年1月7日,股权过户登记手续完成。

成飞集团正式成为中航电测的全资子公司。这次操作,等同于成飞集团通过中航电测这个平台,成功在A股上市。

蚂蚁吞大象?生产歼20的成飞集团仅174亿就被收购,用意耐人寻味

一些人担心上市后会出现过度商业化的问题,可能会影响军品的质量。

这个担心是不必要的。

企业的国有属性没有改变。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依然是最大的股东,决策权还在它手里。军工企业的监管非常严格,信息披露有保密条例,核心技术不会被泄露。

国防安全是这次资本运作的重要背景。

歼20是中国空军的核心装备,成飞集团的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国际环境很复杂,美国在推进F-35和F-22的升级。我们不能被甩在后面。

上市能给技术迭代提供资金保障。

以前的军工企业,研发进度可能因为资金短缺受到影响。现在有了资本市场的支持,企业能更专注于技术创新。洛克希德马丁、波音这些国际军工巨头,也都依靠上市来融资。

蚂蚁吞大象?生产歼20的成飞集团仅174亿就被收购,用意耐人寻味

重组之后的效果很明显。

新公司中航成飞的总资产跃升至1256亿元。

营业收入的规模扩大了45倍。

2025年3月27日发布了2024年的年度报告。数据显示,原中航电测业务部分的营业收入是17。8亿元,净利润为1。12亿元,增长情况良好。

更关键的是,2025年的营业收入预计会超过800亿元。这主要归功于成飞集团的并入。

这次重组不是阴谋。它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次具体实践。看似是小公司买大公司,实际上是大公司利用小公司的上市平台进入资本市场。

蚂蚁吞大象?生产歼20的成飞集团仅174亿就被收购,用意耐人寻味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的目的很明确—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提升下属企业的运行效率,让军工资产的运作更贴近市场。

监管机构也对这次交易进行了层层审核。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中国证监会都批准了这次重组。

这次重组还带来了产业上的协同效应。

原中航电测的传感器业务,可以直接为成飞集团的飞机制造提供配套产品。这让供应链的联系更加紧密,提高了整体的运作效率。整个军工板块都因此受益。

中航沈飞重组后市值超过了千亿元。中航成飞也有这样的潜力。这对中国的航空工业和国家实力的提升有积极作用。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