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拒绝向中国道歉,首个阻扰93阅兵的国家出现?给的理由很“荒唐”

抖音热门 2025年08月30日 05:03 4 admin

先说个场景。几家欧洲和亚洲使馆,这两周接到东京来的“私下建议”,别去北京参加9/3的纪念和阅兵。消息没藏住,反而越传越广。

8/26,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记者会上回应了这事。中方已当面交涉。要日方把理由讲清楚。话挑明,比背后劝更省事。

日方给的说法就三点:“太盯着历史不放”“反日味儿浓”“担心中国主导历史认知扩散”。这三句在好几家媒体出现过,口径一致。

时间线拉直。8/15,东京全国战殁者追悼仪式。日本首相石破茂讲话里没提侵略加害责任。当天他先去了千鸟渊公墓献花。

同日,他以自民党总裁名义,向靖国神社奉上玉串料。这是祭祀费。不是走过场,是传递立场。形式和语气,都避开“国家承认侵略”。

韩国总统李在明当天也发声。劝日本正视历史。中日韩媒体都报道了。三个时间点串起来,8/15、8/26、9/3,节奏很清楚。

拒绝向中国道歉,首个阻扰93阅兵的国家出现?给的理由很“荒唐”

北京这次定性很早。四句话:记住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和平、走向未来。阅兵是载体。核心还是二战东亚战场的事实重述。

事实不是口号。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官方纪念数字为30万。731部队细菌战,档案、判决、口供都在。慰安妇受害者证词保存多年。

再往上追。文件是白纸黑字。《开罗宣言》1943年,《波茨坦公告》1945年。内容写着“剥夺日本自1914年以来取得的一切岛屿”等条款。

日本国内话术常分两套。对内说“结束战争”,对外说“无条件投降”。对内强调“我们也受害”,对外提“为和平努力”。两面法,时间久了会穿帮。

2015年的做法能对照一下。那年北京纪念,公开报道约有30位外国领导人或国际组织负责人到场。队列表达的是态度,不是点名。

今年具体受阅规模,官方还没给细表。参照2015年,受阅官兵约1。2万人,装备500余件,空中梯队约200架次。这是过往公开数据。

再参照2019年国庆。受阅官兵约1。5万人,装备约580型件,空中梯队约160架次。编组规律基本稳定,合成化、模块化为主。

外界关心的并非只看“秀肌肉”。看三个点:参阅单位的比例;新编制是否出现;口号与队列表述是否贴合“抗战胜利”主题。

说回日本的“私下劝”。正常沟通不稀奇,但这次选的是不公开渠道,还把理由指向“历史叙事”。这就不是日程协调,是话语战。

手法的副作用很直接。第一,透明度下降,容易被质疑心虚。第二,把技术性问题变成立场问题。第三,让第三国陷入表态压力。

拒绝向中国道歉,首个阻扰93阅兵的国家出现?给的理由很“荒唐”

地区层面看,紧张并不会因为回避纪念而降。相反,记忆越模糊,互信越少。这几年,东京的安全政策在加码,这是背景。

数据摆着。日本在2022年发布新版安保三文件,目标到2027年把防卫费提到GDP约2%。同时引进远程打击能力,包含“反击能力”。

公开报道里,有“巡航导弹外购”项目。数量区间多见“约400枚”。配合国产化中远程导弹,构成层叠打击圈。节奏已启动。

北京这边,国防费连续多年维持个位数增长。2024年预算增长7。2%。方向是联合作战体系、远程投送、信息链路。口径一直公开。

两边都在做能力建设。阅兵是对外展示的一环。它改变不了实际部署,但会影响心理预期,进而影响联盟互动和危机沟通门槛。

短期看,9/3是谁到场,谁缺席,更多是政治信号。中方若把流程、嘉宾名单、安保安排及时透明,误读会少不少。

日本国内政治掣肘也要看清。石破内阁若把“战后80年谈话”降为个人表述,等于不走内阁决议程序。可信度就比1995年、2005年、2015年低。

1995年村山谈话是内阁决议。2005年小泉谈话沿用反省措辞。2015年安倍谈话套用“殖民统治与侵略、痛切反省、由衷歉意”的关键词,但语气更绕。

现在把国家态度退回到党内或个人层级,外界自然会打问号。以后遇到历史相关议题,口头承诺的权重会继续下降。

东京对外“劝别来”,对内“避责任”,两条线互相支撑。意图是控制叙事扩散,避免被动。代价是形象受损,邻国信任减分。

怎么收尾比较实在?两点足够。其一,话要在台面上讲。历史承认与反省,用统一口径,用内阁决议定稿。靖国相关符号退出国家政治。

其二,纪念就按纪念的规矩办。议程公开,档案展开放,嘉宾来去从容。愿意来的欢迎,因客观原因来不了的也别贴标签。

到9/3之前,信息越清楚,噪音越少。谁怕纪念,往往是怕事实。事情不会因为遮盖就消失。把该说的说了,风浪就小了。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