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是谁在定义“罪”与“功”?杀人是重罪,但杀异教徒却能上天堂?

抖音热门 2025年09月18日 23:58 1 admin


是谁在定义“罪”与“功”?杀人是重罪,但杀异教徒却能上天堂?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镜头重新回到那么到了贝里昂这里,晚上神父又来劝贝里昂一定要去耶路撒冷。

他说道:“他们本会带你去耶路撒冷,试想一下,你的罪孽与痛苦都将被洗刷。”

这一段对话是那个时代的缩影。西欧到中东直线距离约3,200公里,实际路程平均大概在4,000~5,000公里,完成这段长征,耗时从6个月到两年不等。

那么问题来了,当年第一次东征是怎么发起的?我们长话短说,当年11世纪中叶,1050年左右,从东方来了一股新兴势力,信奉伊斯兰的塞尔柱人。

塞尔柱人一路向西,攻占了同为穆斯林的法蒂玛王朝所掌控的耶路撒冷。1070年左右,他们又开始入侵拜占庭,占领了大片土地。

是谁在定义“罪”与“功”?杀人是重罪,但杀异教徒却能上天堂?

塞尔柱人向西入侵版图

到了1095年,在这种对峙状态下,拜占庭皇帝阿列克修斯向西欧的天主教会的教皇乌尔班二世请求增援,而教皇这边出于个人的政治需求,响应了这个号召。

当时天主教的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正处于激烈的权力斗争当中,他们俩是死对头。对于拜占庭的求助,教皇看到了一个机会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什么机会呢?塞尔柱人和拜占庭的战争,换一个角度来看就是穆斯林和基督徒在对抗,那教皇则把这个局部矛盾上升成整个基督世界和穆斯林世界的宗教矛盾。

那么倘若教皇能够让西欧的贵族骑士、各地百姓们能响应他的号召,发动一场大规模的军事运动,这样教皇不就成为了时代的热点了吗?这影响力不就上来了吗?皇帝不就被边缘化了吗?

那怎样让各位响应号召呢?教皇搬出了一个神圣的理由,收复一直被穆斯林占领的耶路撒冷,可是那是十万八千里之外的沙漠,这群众要怎么激励他们呀?

策略如下,要知道在基督文化中,信徒们的终极追求是上天堂,但这就需要你虔诚的遵守教义的指导,比如做错事要及时认罪悔改,要行善功、行圣礼等等。但是即便你一生虔诚,死后能不能上天堂还是未知的,因为你要等待灵魂的审判。

但是这时候教皇作为神的代言人却声称道,现在上帝推出了限时大礼包,你们只要去朝圣,加入十字军,讨伐穆斯林,无论此前犯下何种罪行,凡是参与了运动的人,都能洗清一切的罪恶。

如果你在战斗中牺牲了,你将原地立马得到上帝彻底的赦免,获得完全的救赎,这就相当于拿了快速通票,这天堂的座位就定了。

是谁在定义“罪”与“功”?杀人是重罪,但杀异教徒却能上天堂?

教皇乌尔班二世的宣战名言

那么响应教皇号召的分两类群体,一类是贵族,一类是平民百姓。电影开篇就对这两类群体做了鲜明的刻画,在夜晚,村里的景象凄凉惨淡,神父手中生了蛆的苹果则表明村里食物匮乏紧缺。

但随着镜头的慢慢滑动,远处领主的城堡却灯火通明,宴席上大鱼大肉。而这两个群体的动机也有差异,除了获得救赎的捷径之外。贵族们可以通过这项运动扩张领土,增强势力。

对于平民百姓来讲,眼前的生活已如蝼蚁一般,踏上东征的道路就成为他们重启人生的新希望,改变命运唯一的出路。

那回到电影情节中,神父就劝贝里昂:“你的儿子与妻子全都没了,你已经一无所有了。但是加入十字军,在东方你可以建功可立业,还有重生的希望。”


而且他还说道:“你或许能减轻你妻子在地狱中所受的苦难。”


这句话导演其实也讽刺了神父作为当代的知识分子垄断滥用解释权的行为,因为在基督教义中,只有你自己才可以给自己赎罪,别人顶多就是为你祈祷,没有帮你洗罪这种说法。

是谁在定义“罪”与“功”?杀人是重罪,但杀异教徒却能上天堂?

所以这里神父也没说的很坚定,但是又想用这种方式来诱惑贝里昂,这种乱解释又让我想起了经典讽刺小说《十日谈》中,神父对着年轻漂亮女人说,我这是魔鬼,你那里是地狱,你要帮我把这魔鬼打入地狱,打入的过程你会有一种神奇的感觉,那是献身于上帝事业所带来的快感。


话又说回来了,贝里昂没吃这套,他知道神父想占有他的财产。神父见他不上钩,本想着刺激他,但却说漏了嘴道:“你妻子可是在地狱啊,她一自杀的人头都被砍没了。没头的人在地狱如何赎罪啊?她只能靠你帮她赎罪了。”

贝里昂一听,错愕不已,这后事是这么安排的?刹那间,他又瞄到了神父胸前戴着正是妻子十字架,这简直是赤裸裸的背叛。盛怒之下,贝里昂一剑把神父给杀了。

但缓过神来后,贝里昂知道自己犯下了谋杀罪,指定是要被抓起来的。如今到了这步田地,显然只剩下一条路可走了。于是他立马动身,沿着大路往东逃去,企图追上那位来自耶路撒冷的戈弗雷。

第二天清晨,贝里昂就追上了戈弗雷,他坦白道,我杀人了加入十字军,能不能给我和我的妻子赎罪?

戈弗雷却回答他:“我们可以一起去找到答案。”

是谁在定义“罪”与“功”?杀人是重罪,但杀异教徒却能上天堂?

接下来就是赶路的日子,一天在林间休息的时候,城里的士兵追了上来通缉贝里昂,欲将其抓捕归案。十字军拒绝交人,于是两拨人剑拔弩张,一瞬间他们打斗起来。

在打斗中,戈弗雷的腰间中了暗箭,而贝里昂展现了优异的单兵作战能力,两刀将士兵们斩于马下。丛林战告一段落,但戈弗雷的剑伤伤势严重,做了简单包扎后,队伍继续赶路。

第一次和第二次东征路线以陆路为主,但是自从在圣地建立了十字军王国后,海上的线路也被开发了。主要从意大利的港口城市出发,横穿地中海直达圣地。

电影时间设定在第二次东征之后,身为贵族的戈弗雷能够支付高昂的船只费用,自然会选择海上这更省时间和体力的路线,此时我们便看到他们来到了意大利的港口,路上行人往来、络绎不绝,路边还可以看到一位神父做着宣传工作。

是谁在定义“罪”与“功”?杀人是重罪,但杀异教徒却能上天堂?

他说道:“教皇说过,杀死异教徒不算谋杀。这便是通往极乐天堂的道路。”

我听到这句时就秒懂了,秒懂导演对开篇剧情的用心良苦了,只能说太妙、太尖锐、太讽刺了。进度条到现在演了30分钟,讲了一个小家庭中妻子自杀了。按照传统自杀者不得体面,只能被埋在野路边,而为了不让贝里昂自残,教会还得临时把他关起来。

这些场景都突出渲染了基督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价值观:对生命的尊重。生命是神圣的,是上帝的礼物,任何人都不能践踏。哪怕是你自己的生命,你都没有权利去伤害,只有上帝才有主宰生命的权利。这是教会一直以来所推动实践的理念。

是谁在定义“罪”与“功”?杀人是重罪,但杀异教徒却能上天堂?

电影前30分钟的主题,突出生命之神圣

在第一次东征之前,10世纪左右的西欧政治分裂,各个封建领主割据、私战频发,动不动就爆发冲突,而有武装力量的人有时则以劫掠为生,导致平民、商人和教会的财产遭受严重的破坏,社会的暴力秩序可谓毫无章法可言。

这时候教会站出来了,推动了上帝和平运动和上帝休战运动。天主教会通过宗教权威约束了社会滥用暴力的行为,比如说周三到周五不能开战,宗教节日禁止战斗,不能袭击非战斗人员,以此来保护妇女、老人、儿童、农奴这类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

倘若违反了条例,教会有权开除教籍。而在基督世界里,你被开除了,就相当于被这个世界给抛弃了,这是最严重的惩罚。

是谁在定义“罪”与“功”?杀人是重罪,但杀异教徒却能上天堂?

上帝和平运动和上帝休战运动,为第一次东征埋下了伏笔

那么在这样的时代认知下,贵族骑士们战斗行为自然就受到了教会有效的约束,私战争斗的频率得到了有效的降低。

综上所述,教会一直以来总体上扮演的是正面的、积极的扶弱济贫、尊重生命的社会角色,但是在1095年画风突转,仅仅因为一个人说了一句话,向来约束暴力,规范道德,教会却成为煽动社会对生命展开大规模肆意践踏的鼓吹者。

教皇说,杀人是重罪,但杀异教徒,你将会得到上帝的奖赏,那是通往天堂的捷径。

这就相当于告诉欧洲人,要是到了东边,不要担心道德上的内疚,良心的谴责,上帝的惩罚,尽管放开了杀,越多越好,这可是上帝的旨意。

而当有教皇做背书的时候,人性之恶便得到了彻底的释放。在东征历史中,不乏十字军对着沿途的村庄借上帝之名行劫掠杀戮之事的案例。

那么回到电影解读,片中的剧情看似平淡、阴沉、缓慢,但处处都是在为后面的这一个惊天轰雷般的发问做铺垫。在这种以普世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里,为什么突然间杀异教徒,这种本质同为杀人的行为却不算谋杀。

如果一个人犯下谋杀之罪,而他以谋杀来为谋杀赎罪,这种行为的正义性到底在哪里?仅仅因为教王皇断言这就是正义的,所以他就是正义的了吗?

在片中几处台词中,我们将会看到导演偷偷塞进了一些宗教改革的思想表达,即教皇真的是受到上帝感召的圣人吗?他能代表上帝发言吗?果真是上帝的旨意发动的十字军吗?这是一个问题。

是谁在定义“罪”与“功”?杀人是重罪,但杀异教徒却能上天堂?

而在民智未开的11世纪,人们会如此相信,如果不是完全相信,那也是半信半疑。而贝里昂就是其中一个,他站在港口的城墙上,向海平线望去,海的那一端是只在言语中存在过的陌生圣地,而耶路撒冷是否真如教会所说,是人人都能找到救赎的极乐之土?

贝里昂作为出身底层犯下谋杀之罪的铁匠,是否能在朝圣之路上找到新生的希望呢?


今天说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可以关注我,有什么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