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前不久,中国国防部长董军和美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刚刚进行了一次关键的视频通话。按理说,这种高层级的沟通,应该释放一些缓和信号,大家都能松口气。可还...
2025-09-19 2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对于年纪稍长的朋友而言,谢静宜的名字可以说是如雷贯耳,她从1959年起,就担任毛泽东的机要员,这一干就是17年,深得主席信任。
后来她仕途顺遂,在北京市委担任要职,长期是市委常委、市委书记处书记,手握重权,是当时政坛举足轻重的人物,对于不了解她的人来说,会有一个疑问:谢静宜究竟是什么来头?
谢静宜来自河南商丘,她从解放军长春七九三部队顺利毕业后,凭借自身能力进入了中共中央办公厅机要局工作。
在单位里,她能力出众,先后担任党支部组织委员、青年委员,还兼任团支部书记、团总支书记。
而且她颜值颇高,年轻时面容干净,白白净净的,虽是单眼皮却也十分漂亮,透着一股小清新的感觉。
1959年到1976年,谢静宜在毛泽东身边担任机要工作,在工作上,她细致认真,有条不紊地处理各项事务,生活中,她活泼俏皮,给工作繁忙的伟人带来难得的欢乐时光。
随着相处时间的增长,毛主席也对她越发信任,去全国各地视察工作时,也总是将她带在身边,在伟人的影响下,她也飞速的成长和进步着。
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这十三年里,谢静宜见证了这位伟人在日常工作中的模样,不是书本里遥不可及的形象,而是有烟火气、有幽默感,始终把人民放在心里的领导者。
作为机要人员,她的核心任务是保障毛泽东与北京党中央的机要联络,也正因这份工作,她得以跟随毛泽东走遍大半个中国,留下了许多真实而鲜活的回忆。
照片中是毛主席和谢静宜的合影,毛主席身姿那叫一个挺拔,身体硬朗得很,精神头十足,脸上还挂着和蔼的笑容,让人看着就心里暖乎乎的。
再看旁边的谢静宜,有一种调皮又可爱的感觉,双手插在兜里,透着股不羁的潇洒,尤其是笑起来的时候,眉眼弯弯,模样好看又可爱。
那时候毛泽东身体硬朗,特别喜欢到外地视察,用脚步丈量土地,跟老百姓打交道,了解真实的基层情况。
新中国成立初期,每逢“五一”“十一”,他都要登上天安门城楼和群众见面,这就意味着节前必须赶回北京。
有一次,他跟谢静宜开玩笑说:“‘五一’‘十一’一到,我就得回京‘罚站’去喽!” 话里带着点无奈,却藏着对人民的重视,哪怕觉得是“罚站”,也不愿缺席与群众的约定。
毛泽东外出视察,从来都是坐火车,不是怕坐飞机不安全,而是觉得火车更方便工作。
他曾跟谢静宜解释,坐火车能掌握主动权,想停就停,想走就走,遇到感兴趣的地方,找个支线停下来,下去看看庄稼,跟当地干部聊几句。
这话一点不假,他的专列总走得很慢,比如从北京到杭州,正常两天就能到,有一次他愣是让列车走了一个月。
沿途每到一个地方,要么下车看农田,要么找村干部、农民聊天,生怕错过任何了解实情的机会。
专列就是毛泽东的“移动办公室”和“临时家”,卧室和办公室就隔一块木板,办公室兼做会客室和会议室,只有到了大的中转站或终点站,他才会住进当地的宾馆或招待所。
专列条件比普通火车好,但长期住下来也不好受,火车开动时隆隆的噪声、偶尔的颠簸,冬天冷得要裹厚棉衣,夏天又闷又热,让人总觉得不安稳、易疲劳。
可毛泽东从不在意这些,为了白天能观察沿途的民情和庄稼,他还特意改了作息。
在北京时他习惯夜间工作、白天休息,到了专列上,就调整为白天让火车运行,晚上停车休息,哪怕自己得重新适应,也想多看看外面的情况。
在火车上的日子,毛泽东几乎没有空闲的时候,要么批阅一摞摞文件,要么捧着书读,要么接待外宾,要么跟沿途赶来的地方领导谈话、开会。
可就算再忙,他也总爱站在或坐在窗边,盯着外面看,看田埂上的农民、路边的村庄、地里的庄稼,眼神里满是关切。
按规定,专列运行要保密,工作人员怕群众认出他引发混乱,也怕有安全隐患,每次火车经过城镇路口、速度变慢时,就会把窗纱拉上。
可毛泽东总会随手把窗纱拉开,还说:“怕什么?外面是人民群众!我为什么要怕群众?”
工作人员劝他还是提防着点个别坏人,他却笑着摆手:“就算有个别坏人也不怕,这么多好人在,他能怎么样?再说我们看完就走了,没什么好怕的。”
有好几次,群众真的认出了他,顿时欢呼起来,有的跟着火车跑,有的挥舞着帽子打招呼,毛泽东也会笑着朝大家招手,眼里满是暖意。
说起毛泽东的养生,谢静宜最清楚,他根本没什么专门的养生方法,大部分时间都扑在工作上,连吃饭、睡觉都得挤时间。
只有实在累得撑不住了,才会站起来伸伸胳膊、转转脖子,活动一下颈椎,谢静宜看在眼里,总想着让他多休息,经常劝他出去散散步,放松放松大脑、缓解一下眼睛疲劳。
散步的时候,毛泽东也没架子,会随意地摆摆胳膊、扭扭腰,高兴了还会做个“鬼脸”,像个孩子似的。
要是没亲眼见过,谁也想不到,伟大的领袖还有这么可爱、接地气的一面。
在毛主席这样伟大的领导人身边工作,不少人可能会紧张得话都说不利索,可谢静宜却是个心直口快之人,还有过拒绝毛主席的“大胆”举动呢。
2009年第7期《党史文苑》里就记载了这事,毛主席平日里经常夸赞“小谢”为人处世周到,对其工作成绩也给予高度肯定。
有一次,毛主席特意跟谢静宜说,要专门为她作一首诗,要知道,能得到共和国最高领导人和伟大领袖主动提出作诗,这可是天大的荣幸。
换做旁人,估计早就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了,但谢静宜却委婉地拒绝了主席的好意。
拒绝毛主席为她写诗,谢静宜给出的原因是当时觉得主席公务缠身、日理万机,若因自己这点私利答应,会耗费主席大量时间,进而影响工作。
在如今看来,这理由或许让人难以置信,但那个时代的青年,对毛主席的崇敬与热爱无人能及,他们绝不允许任何私人事务干扰毛主席工作。
谢静宜这一婉拒,让自己错失了一个能被伟人诗句记载、名垂后世的大好机会。
多年后,63岁的谢静宜回忆起此事,还不无诙谐地打趣道:“现在想想,还真有点后悔,没让毛主席把那首诗写出来留个纪念。”
在谢静宜的生活里,也藏着与毛泽东、周恩来的小故事,她的爱人苏延勋在空军司令部机要局工作,两人有个儿子叫苏引。
其实儿子出生前,谢静宜曾请毛泽东帮忙起名,毛泽东知道她是春天怀的孕,就幽默地说:“那就叫苏春雷吧!”
后来儿子出生,周恩来还特意找过谢静宜,说:“小谢,你跟丈夫商量下,就生这一个孩子,在计划生育上带个好头。”
谢静宜想想自己经常要跟着毛泽东出差,确实没太多精力照顾多个孩子,就欣然答应了,之后也一直遵守着这个约定。
眼前这张照片,画面里是毛主席、谢静宜和她的爱人苏延勋,谢静宜模样十分耐看,虽没有特别明媚艳丽,但清秀可人,还透着几分可爱劲儿。
毛主席右手边站着的就是苏延勋,他面容帅气,浑身洋溢着朝气蓬勃,这张照片,谢静宜一直珍藏到晚年。
在毛主席身边工作过的人,大多和毛家人相处得十分融洽,谢静宜就和李讷关系亲密无间,这张就是她们两的合影。
谢静宜已没了年轻时的那种鲜亮光彩,岁月在她身上留下了沉淀的痕迹,如今的她愈发沉稳,即便脸上带着笑容,也透着成熟与稳重。
而李讷在一旁笑意盈盈,这温馨画面,足以看出她们之间深厚的情谊。
1968年之后,谢静宜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变化,她先后担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在谢静宜的晚年时期,在邓颖超的关心下,北京市对谢静宜的生活做了妥善安置,工作关系挂在北京市委的一个单位,住房按局级待遇安排,每个月能领到395元工资。
2013年谢静宜在家中的一张合影,谢静宜这年已经78岁,头发花白,身穿褐色外套,简单又透着时髦的感觉,而且她的精神看起来不错,脸上笑意盈盈。
谢静宜晚年生活很低调,平时很少出现在公众视线,唯一不变的是她对毛主席的尊重。
为了纪念毛主席,谢静宜写了很多有关毛主席的书籍,如 《在外地视察的毛主席》、《毛泽东身边工作琐忆》,《在毛主席身边》等,2017年,谢静宜去世,终年82岁。
北京青年报 ——《毛泽东身边工作琐忆》2015年02月20日
生命时报 ——毛泽东机要秘书:主席累了,做“鬼脸”放松2010年08月10日
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深切悼念伟大女性谢静宜2018-06-26
相关文章
据报道,前不久,中国国防部长董军和美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刚刚进行了一次关键的视频通话。按理说,这种高层级的沟通,应该释放一些缓和信号,大家都能松口气。可还...
2025-09-19 2
WTT北京大满贯倒计时7天,这次北京大满贯国乒男单参赛名单:王楚钦,林诗栋,林高远,梁靖崑,向鹏,陈垣宇和温博瑞,女单参赛名单:孙颖莎,王曼昱,陈幸同...
2025-09-19 2
南都讯 记者陶新蕾 联赛比亚冠重要,这就是中超BIG4出征新赛季亚冠联赛首轮的统一态度。北京时间9月18日晚,亚冠二级联赛首轮,北京国安主场2比2战平...
2025-09-19 5
据环球网报道,9月16日,菲律宾出动多艘公务船,企图强行进入中国黄岩岛领海,但在中国海警的强硬反制下,这一行动迅速以失败告终。中国海警依法采取了精准的...
2025-09-19 5
一、9月16日,世界经济论坛在日内瓦公布了新一批12家“灯塔工厂”。这些工厂来自7个国家,其中中国占6家。灯塔工厂代表全球制造业最高智能制造水平。二、...
2025-09-19 3
文/历史勘探社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对于年纪稍长的朋友而言,谢静宜的名字可以说是如雷贯耳,她从1959年起,就担任毛泽东的机...
2025-09-19 2
三天两头买韭菜白菜,孩子越吃越瘦,体检单上维生素D和铁双重缺。 别等医生开单才后悔,秋天饺子馅早该换血。 北京营养师刘芳跟踪100个家庭发现,把饺子...
2025-09-19 6
(牛牛app辅助工具 手机打牌辅助是一款可以让一直输的玩家,快速成为一个“必胜”的AI辅助神器,有需要的用户可通过正规渠道获取使用。...
2025-09-19 6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