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中方连抛3820亿美债,准备动真格?巴菲特清空中企股票,信号特殊

抖音热门 2025年09月24日 23:55 2 admin

在中美关税战的硝烟尚未完全消散之际,金融领域却接连爆出两个重磅消息:中国在短短四个月内连续抛售537亿美元美债,持有量降至近年来最低水平;

与此同时,素有“股神”之称的巴菲特彻底清空了持有长达17年的比亚迪股票。

这两项看似毫无关联的跨太平洋金融操作,实则在全球资本圈掀起了层层涟漪,传递出一个极为特殊的信号——中美经济博弈的触角,已然深入到长期资本和国家资产的核心地带。

巴菲特“断舍离”:17年投资长跑的终点

时间回溯到2008年,彼时巴菲特以2.3亿美元的代价购入比亚迪股份,每股价格仅8港元。

这笔投资被他视为“珍藏的瑰宝”。

在随后的17年里,比亚迪股价如火箭般蹿升,涨幅接近40倍,一跃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

然而,自2022年起,巴菲特开始像细水长流般分批抛售比亚迪股票。

直至今年一季度,这场长达17年的投资长跑终于画上了句号——巴菲特完成了全部清仓。

比亚迪方面展现出了大气的风范,回应称“感谢17年的陪伴”,但市场背后的情绪却远非这般温情脉脉。

巴菲特此次清仓,绝非简单的“获利了结”,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避险意图。

中方连抛3820亿美债,准备动真格?巴菲特清空中企股票,信号特殊

一方面,他对特朗普时期开启的关税政策始终心存不满,多次公开表示:“将贸易当作武器,只会扰乱全球市场秩序。”

而这种政策对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影响并非纸上谈兵。

在去年关税加码的周期里,该公司的能源运输业务运营利润大幅下滑14%,保险承保利润更是暴跌近50%。

作为一家超大型投资集团的掌舵人,面对不确定性增加、盈利环境恶化的局面,撤出具有鲜明中国标签的长期投资,无疑是顺理成章的风险管理举措。

中方“四连抛”:3820亿人民币减仓背后的战略考量

与此同时,中国在金融领域的动作更为直接且具有宏观战略意义。

从今年3月至7月,短短四个月内,中国连续抛售了537亿美元的美债,折合人民币约3820亿。

这一举措使得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降至7307亿美元,创下近十年来的新低。

对于国际金融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美债作为美元资产的核心,长期以来被视为“风险极低的储备工具”。

许多国家习惯在外汇储备中配置大比例的美债,以确保资金的稳定性和流动性。

然而,过去两年里,美国的信用和安全感在一些国家眼中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中方连抛3820亿美债,准备动真格?巴菲特清空中企股票,信号特殊

这不仅源于加征关税引发的贸易战,更因美国在俄乌冲突后冻结俄罗斯海外资产这一前所未有的先例。

这意味着,资产安全不再仅仅由市场规律决定,还可能随着地缘政治的风云变幻而改变。

对于中国而言,减少美债持有量是一种战略性资产再分配。

将部分美元资产转化为黄金、其他货币或实际资源储备,既能降低被动风险,又能在外部环境不友好的情况下,为政策调整提供更大的腾挪空间。

资本与国家对冲:两件事背后的共性逻辑

许多读者初看这两则新闻,或许会认为它们是两条互不相关的平行线。

然而,当我们将其置于当前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便会发现其中存在着共性逻辑。

共性之一在于,双方都在降低对“对方系统”的深度依赖。

巴菲特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政策环境(如关税战等),选择撤出与中国强关联的投资;而中国面对潜在的金融制裁风险,则逐步减少美元资产敞口。

这无疑是资本领域和国家层面的“双重防御”。

共性之二在于,双方都在为更加碎片化、区域化的全球经济提前布局。

中方连抛3820亿美债,准备动真格?巴菲特清空中企股票,信号特殊

过去30年,全球化的大趋势使得资本和国家都热衷于跨境持仓、跨区域运营。

但近年来,地缘政治的工具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导致跨境资产的安全性大幅下降。

无论是私人投资者还是国家,都开始构建“安全区”,将高风险区域的敞口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市场与公众:情绪波动下的不同反应

巴菲特清仓比亚迪,短期内可能会对比亚迪股价造成一定压力,甚至引发部分外资跟风减仓。

但从中长期来看,比亚迪并非依赖“股神”的光环生存。

其产业链、技术研发以及全球市场布局都已独立成型,基本面依然强劲。

外资资金的流入和流出更多是市场情绪的反映,并不一定会直接改变企业的命运。

而中国抛售美债,则在国际金融市场引发了更为复杂的反应。

部分美国经济学家担忧,连续减持会导致美债市场流动性压力增大,进而抬高美国政府的融资成本;但也有人认为,中国的动作是渐进且可控的,不会立刻对美元地位造成冲击。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如果这种“去美元化”的步伐与其他主要经济体形成协同效应,很可能在数年内改变美元资产在全球的权重。

中方连抛3820亿美债,准备动真格?巴菲特清空中企股票,信号特殊

推演未来:各方可能的下一步行动

从美国方面来看,短期内不太可能因为中国减持美债而调整关税政策。

相反,可能会继续在科技、产业和金融领域设置障碍,例如限制对华技术出口或金融服务合作。

这是其既定的战略路线,短期内难以改变。

中国方面,在资产配置上可能会继续增持黄金和多元货币资产。

根据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中国央行今年上半年黄金储备增加了约105吨,这无疑是一个明显的信号。

同时,在外贸领域,中国会加快与东盟、中东、非洲等区域的贸易结算多元化进程,减少美元结算的占比。

对于巴菲特及其他大型投资者而言,巴菲特清仓的示范效应不仅会影响新能源车领域,还会使全球长线资本在与中美政策相关的投资组合上更加谨慎。

部分基金可能会增加对第三国资产的配置,以避免被卷入双边摩擦之中。

历史镜鉴:过往的“双减持”行为

这并非首次出现类似的“双减持”行为。

中方连抛3820亿美债,准备动真格?巴菲特清空中企股票,信号特殊

在1980年代的美日贸易战期间,日本企业和金融机构曾大幅减少在美投资,甚至出售美国不动产。

2018年至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时,中国减持美债的节奏也曾加快,但幅度不及如今。

这表明,在大国博弈的背景下,资本流动往往是最先感知风险的领域之一,也是最直观的预警系统。

悬念待解:长期趋势还是阶段动作?

这一系列操作究竟是长期趋势还是阶段动作,关键取决于两点:

一是中美双方是否有意控制摩擦节奏,避免走向全面脱钩;

二是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是否会加入“去美元化”或“风险分散”的行列。

如果第一点成立,抛美债和撤资可能只是阶段性动作;如果第二点发酵,那么这很可能成为一个长期趋势,逐步改变全球财经格局。

中方连抛3820亿美债,准备动真格?巴菲特清空中企股票,信号特殊

巴菲特的清仓和中国的减持美债,犹如资本市场和国际金融领域的两颗信号弹,警示着我们:在地缘政治不断被“工具化”的时代,经济决策背后的安全逻辑正深刻影响着资金的流向。

今天的减持和撤资,或许只是一次热身,真正的博弈大幕才刚刚拉开。

那么,你认为中国这轮减持美债会演变为持续的战略行动吗?

巴菲特的撤资是个别投资者的独特选择,还是会引发更多长线资本的调整?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见解。

参考资料:

财政部 / 中国外汇管理局数据,2025年7月,中国美国国债持仓报告。

《南方日报》财经报道,2025年9月23日,《中国四个月减持美债537亿美元》。

《路透社》专访,2024年12月,《巴菲特谈关税政策对投资环境影响》。

世界黄金协会储备报告,2025年上半年中国黄金储备增量统计。

《华尔街日报》分析文章,2025年8月,《中国减持美债的潜在后果》。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