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央视专访这回,陈芋汐毫不遮掩野心,一句话公开给全红婵提了个醒

抖音热门 2025年11月02日 15:56 7 admin

在10月31日的央视专访中,陈芋汐直截了当地说要在11月9日开幕的全运会上“冲击单人冠军”,还回忆上届被全红婵逆转后落泪的遗憾,这一句把“双子星”的新一轮对决点燃了

镜头里的她坐得很直,灯光打在肩线,眼神干净又笃定

央视专访这回,陈芋汐毫不遮掩野心,一句话公开给全红婵提了个醒

记者问到目标,她没绕弯子,就那四个字

“冲击冠军”,听上去是口号,落到她身上更像是一份公开的自我约束

说白了,话说出去就是把压力扛在肩上,外界的目光也因此更聚焦

这份“直球”并非空穴来风

她在专访里又提起了2021年陕西全运会的细节:半决赛她和全红婵同为416.05分,抓阄决定决赛出场顺序

这个小插曲现在看像个伏笔

决赛前半程,她前三轮领先,气口稳、入水紧,可惜后两跳出现失误,被全红婵抓住机会完成逆转

那一晚她在后台红了眼眶,第一次体会到“差一口气”的刺痛

很多年后再讲起,语气没那么颤了,但能听出那道坎始终没翻篇

央视专访这回,陈芋汐毫不遮掩野心,一句话公开给全红婵提了个醒

于是有了这次“明牌”:目标直指单人金牌

换句话说,她不是在放话给对手听,而是在给自己定一个必须交卷的题

更扎心的是,彼时的输赢并没有把她们分成两端,反而把单人项目的悬念抬到了更高处

截至11月1日,全运会还没开幕,两人的单人对决已经成了赛场外的头号话题

合则无敌,分则争锋,这是“婵汐组合”的常态

双人项目上,她们就像两面镜子,步点一致、翻腾同频,连喷出来的水花都像被打磨过

巴黎奥运会女子双人10米台决赛,她们以359.10分拿下金牌,帮助中国队实现该项目奥运七连冠

这场比赛被不少教练称作“教科书级同步”

侧拍视频里,两道影子几乎叠在一条线上,落水那一下,观众席甚至迟了半秒才反应过来该鼓掌

央视专访这回,陈芋汐毫不遮掩野心,一句话公开给全红婵提了个醒

但到了单人台上,彼此就是最强的对手

她们心里门儿清,谁也不会替谁收着

2024年巴黎奥运会

全红婵以425.60分蝉联女子10米台冠军,成为中国奥运史上最年轻的三金王,陈芋汐以420.70分摘银

两人的分差不大,却把后面的人甩开一截

说白了,在这个高度上,能左右输赢的,往往是那一两跳的起落

陈芋汐的底子,是慢工细磨出来的

她出自体操世家,小时候却偏瘦,进体育这条路并不在父母原计划里

练体操时被上海队的史美琴一眼相中,转项学跳水,这一步几乎决定了她的轨迹

央视专访这回,陈芋汐毫不遮掩野心,一句话公开给全红婵提了个醒

2019年光州世锦赛,她首次参加世界大赛就以439分拿下女子单人十米台冠军,隔了6年把这个项目的世锦赛金牌带回国

到2023年福冈世锦赛,她以457.85分创下个人最高分,完成世锦赛三连冠

这一串数字更像她训练本上的横线,一笔一笔压实了稳定性

全红婵的故事是另一种质地

她从湛江普通农家走出来,七岁在操场跳格子被陈华明教练相中

刚进体校,晒烫的跳台、被水面拍击的刺痛都让她打过退堂鼓

教练那句“学会游泳就能回家”,她记了很久,仅用一周把恐惧压下去

东京奥运会她第一次上国际大赛,就在十米台五跳三满分,以466.20分摘金

央视专访这回,陈芋汐毫不遮掩野心,一句话公开给全红婵提了个醒

那场“水花消失术”让全国记住了她的名字

郭晶晶都打趣说“我跳了那么多年,都没这么多满分”

到了巴黎,她把冠军留在自己手里,给这条路又加了一道门槛

更有意思的是,她们并不避讳谈对方

陈芋汐说,和全红婵的竞争是良性的,“对手是让自己进化的镜子”

这话听上去冷静,背后其实是对节奏、稳定性、难度储备的直视

全红婵也说,跳水圈每个人都很刻苦,都算得上“天才”,双人项目里知道有陈芋汐做后盾,心里更踏实

这份彼此认可,很少见,也很珍贵

把镜头拉回全运会,为什么“冲击冠军”这四个字分量这么重?

央视专访这回,陈芋汐毫不遮掩野心,一句话公开给全红婵提了个醒

全运会的难,是知根知底的难

赛制更紧,都是国内顶尖,彼此熟悉节奏、动作库、临场习惯,任何一个小晃神都会被放大

业内人士提到,国内赛比国际赛更容易出现比分“胶着”的局面,因为大家训练路径高度一致,容错率被压到极低

在这样的场域里公开立Flag,其实是一种职业勇气

体育史上,良性竞争带来的推力早有案例

伏明霞和郭晶晶的交替,是几十年里最经典的接力

1992年巴塞罗那,14岁的伏明霞登顶十米台;

1996年她包揽三米板和十米台;

央视专访这回,陈芋汐毫不遮掩野心,一句话公开给全红婵提了个醒

2004年雅典,郭晶晶又用单人加双人三米板双金接过“一姐”的旗

那段时间,她们拉着中国女子跳板、跳台一起往前跑,把“稳定+难度”的标准拧得更紧

再看墨西哥的保拉·埃斯皮诺萨,她在与中国、美国选手的长期对抗中完成自我升级,最终收获两百多枚国际奖牌,也带动了本国项目发展

放在“婵汐”身上,道理是一样的

我特别留意陈芋汐讲到“后两跳失误”的时候,手指无意识地搓了下矿泉水瓶的标签

训练馆里氯味很重,运动员对细节的执念,常常从这些小动作里露出来

说白了,最后两跳是心理与体能的叠加考验,谁能把呼吸压稳,谁就离金牌更近一步

这次全运会,出场顺序也可能是个变量,上一回的抓阄让人记到现在

央视专访这回,陈芋汐毫不遮掩野心,一句话公开给全红婵提了个醒

如果再出现分差很小的局面,敢不敢加一点难、能不能稳住收尾,将成为胜负手

眼下并没有两人在赛前额外公开备战的动态,官方也没披露竞技状态

赛事筹备按计划推进,答案要到开赛后才能揭晓

我倒觉得,这种“信息干净”的赛前阶段,对运动员是好事,不必被太多外界噪音牵着走

她们一个刚上大学课堂,一个穿梭在熟悉的跳台边,白天是课表和训练计划,晚上是放松和复盘

这才是日常的肌理

真正的高手,不怕被看见野心,只怕自己忘了初心

从光州的初战成名,到巴黎的双人合体,再到各自单人台上的针尖对麦芒,她们把“想赢”的话说在前面,把“如何赢”的事做在背后

央视专访这回,陈芋汐毫不遮掩野心,一句话公开给全红婵提了个醒

换句话说,奖牌是一时的,彼此推着向前的那股劲儿,才是长久的

等到11月9日,全运会开幕,悬念就会一层层被打开

我更关心的是,到了倒数第二跳,她们会给自己留多少余地,又敢不敢在最后一下“压线起飞”

不管最终谁站在最高处,两人此刻的较量,已经把中国跳水的上限又往上顶了一寸

愿她们训练顺利、注意安全

把那句“冲击冠军”变成台上的一声入水轻响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