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蒋介石在日记里坦言:重庆谈判放走毛主席,全是因为这两点!

抖音热门 2025年11月09日 03:55 4 admin

1945 年 8 月 28 日,重庆九龙坡机场,一架飞机稳稳落地,毛主席走下舷梯,表情从容,向人群挥手致意,周围围满了欢迎的人群,热情高涨。

在人群之中蒋介石站在后排,面色不善,他没想到毛主席真敢来,心里翻腾的情绪,只化作他在日记中写下的 “毛主席果应召来渝,此虽威德所致,而实上帝所赐也”。

蒋介石在日记里坦言:重庆谈判放走毛主席,全是因为这两点!

这场谈判从 8 月底一直持续到 10 月中旬,毛主席最后平安返回延安,蒋则在之后的日记里对放走毛主席的决定反复思量,把这次谈判背后的博弈视作复杂的战略抉择。

可当时握有政权、军队和议事主动权的蒋介石,为何最终没扣下毛主席?到底是人算不如天算,还是蒋介石自己没看清局势?

一场不请自来的 “鸿门宴”,蒋介石原本想设套

日本投降后,中国的前途成了摆在各方眼前的大问题,蒋介石连发三封电报请毛主席赴重庆 “共商国是”,姿态很足,言辞也客气。

可真相是这几封电报更像是一个政治陷阱,蒋心里其实并不真想谈,他的算盘是如果毛不来,那就是中共拒绝和平,到时候就能把打内战的责任甩出去;

蒋介石在日记里坦言:重庆谈判放走毛主席,全是因为这两点!

如果毛主席来了,那也有可能就此扣下他,一劳永逸地处理掉这个 “心头大患”。蒋的身边人早早准备好了 “中共拒绝和谈” 的声明,预案都写好了,就等毛拒绝邀约。

经过党内反复商议后,毛主席决定亲自赴渝,他知道风险不小,甚至私下说过 “做好了坐牢的准备”,还叮嘱党内同志 “前方和后方都必须积极行动,对蒋介石的一切挑衅行为,都必须予以迎头痛击,我军的胜利越大,我的处境就越有保障”。

但他也清楚这是个必须抓住的政治机会,如果不来中共就被动了;来了,哪怕谈不成,也能赢下舆论和道义的主动权。

蒋介石在日记里坦言:重庆谈判放走毛主席,全是因为这两点!

毛主席出发前把党内事务安排得妥妥当当,一切都准备得有条不紊。飞机落地那一刻,蒋介石原本期待的 “请君入瓮”,反倒成了毛主席的一次政治亮相。

欢迎人群的热情、媒体的正面报道,让中共一下子赢得了广泛关注,毛的到来打乱了蒋的计划,也让谈判一开始就没能按他的剧本走,蒋介石原本没做充分谈判准备,直到毛主席抵达后才仓促召集会议研究腹案。

苏联和美国两头约束

虽然毛主席来了,但蒋介石并没有真的放下心,他在谈判期间其实一直在观望,甚至考虑过在某个节点将毛主席扣下,当中共提出军队改编、政权安排等诉求后,蒋认为要求过高,便生出 “拘留审判” 的想法,还在日记里起草所谓 “中共罪状”,直言 “如果我不拘留毛主席,不加以审判的话,我怎么对得起死去的先烈”。

蒋介石在日记里坦言:重庆谈判放走毛主席,全是因为这两点!

但最终没这么做,是因为他清楚,自己已经被多重力量锁住了手脚,首先是苏联,1945 年 8 月苏联对日宣战后,红军迅速进入中国东北,占领了大片地区。

当时东北对中国来说可不是随便一块地,那是工业重镇,资源丰富,位置关键。苏军在那儿不走,蒋介石就没办法接管,也无法部署自己的力量。

蒋担心,一旦他对毛主席动手,苏联很可能以此为借口拒绝交还东北,甚至从新疆出兵干预,直接造成局势彻底失控,这个代价蒋根本承担不起。

蒋介石在日记里坦言:重庆谈判放走毛主席,全是因为这两点!

另一头是美国,战后美国在远东的目标是扶植一个稳定的、亲美的中国政权,来对抗苏联的扩张。所以美国不希望中国打内战更不希望毛主席在重庆出事,美国大使赫尔利不仅亲自到延安迎接毛主席赴渝,还明确对毛主席的安全作出了保证,这种安排本身就表明了美国的立场。

关键的是当时国民政府在经济上已经高度依赖美国,军队的粮饷、物资很多都靠美援。蒋很清楚,一旦毛主席出事,援助中断将引发连锁反应,整个政府的运转都会跟着出问题。

除此之外中共的军事力量也让蒋不得不忌惮,当时中共已经拥有 180 多万军事力量,蒋介石明白,若扣下毛主席,无异于逼着中共全力对抗,而国民党主力远在西南、调动不便,短期内并无必胜把握。

蒋介石在日记里坦言:重庆谈判放走毛主席,全是因为这两点!

正是这三重因素的叠加,让蒋介石即便有 “拘留审判” 的念头,也只能作罢。所以说,蒋介石嘴上喊 “共商国是”,心里想 “请君入瓮”,但最后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毛离开,根本动不了手。

谁都知道他的政治手腕强,可这一次他被多重大势死死按住,哪怕再不甘心,也只能咬牙忍着。


战场上的较量和人心的流向,蒋的局势早已被掏空

毛主席赴渝前,明确交代刘伯承、邓小平,要在战场上打出声势来,保障他的安全。就在谈判期间,上党战役爆发,中共军队打得相当漂亮。

蒋介石在日记里坦言:重庆谈判放走毛主席,全是因为这两点!

这个战果不只是对蒋介石的警告,也是毛主席给自己争取谈判筹码的方式。蒋当然知道中共不是当年那个躲在山里的小股武装了。中共在各地的军队早已成规模成系统,兵力庞大,战斗力强。

而国民党的军队虽然总数多当时约 350 多万,但主力部队还远在西南,调动不便,战斗意志也不如人意,蒋介石自己也明白,真要开打短期内很难压制住局面。

除了打仗,中共还在另一条战线上下足了功夫,那就是争取人心,毛主席在重庆期间并没有闭门谈判,而是频繁出席各种活动,拜访各界人士。

他的衣着朴素、说话直接,跟人打交道没有架子,很多原本对中共不太了解的人,见过毛之后都有了改观。

蒋介石在日记里坦言:重庆谈判放走毛主席,全是因为这两点!

当时国统区经济混乱、物价飞涨、腐败严重,老百姓的怨气早就积压已久,在这样的背景下,毛主席提出的 “和平、民主、团结” 听起来就特别有说服力。

蒋介石也不是不知道人心的重要,他曾多次在内部会议上强调,“要赢得民心”,但说归说,做起来却是另一回事,国民党内部的问题太多,官僚作风、贪污腐化、压制言论,早已让百姓心灰意冷。

毛主席在谈判桌上没占什么便宜,但在舆论场上、中间派那里,赢得了不少支持。所以蒋介石其实早就意识到,自己在这场谈判中处于下风,他表面上还能维持强势但底下根基已经动摇。

蒋介石在日记里坦言:重庆谈判放走毛主席,全是因为这两点!

毛主席之所以能从重庆安全返回,不只是因为苏联和美国的约束、中共的军事底气更因为在民心和战场上,中共已经具备了足够的筹码。

蒋介石的思与量,掩不住他在博弈中的被动

毛主席平安离开重庆后,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 “这个人阴阳怪气,绵里藏针,不好对付”,还认为 “我料定这个人不能成事,他终究不可能逃出我的‘一捂’”。这些表述后来被不少人解读,有人说他后悔没动手,有人说他错判了形势。

蒋介石在日记里坦言:重庆谈判放走毛主席,全是因为这两点!

蒋介石这一生擅长权谋,精于布局,手腕强硬,但他的问题在于太过信赖权术,忽视了民意的力量。他想通过谈判掌控局势,却低估了毛主席敢来的胆量,他以为自己能设套却没想到自己成了局中人。

蒋输在了一步步选择上也输在了对大势的误判中,他看到了苏联的军队和美国的援助,却没看到民心的流向;这场谈判没有赢家,但却成了中国政治格局走向彻底转变的一个起点。

蒋介石在日记里坦言:重庆谈判放走毛主席,全是因为这两点!

毛主席没有靠一纸协议赢得胜利,而是用智慧、胆识和人心,为中共争取到了更大的战略主动。重庆谈判看似是一场和平对话,其实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蒋介石没扣留毛主席是多重因素让他已动不得手。

蒋介石的权衡与被动是在历史大势面前,违背民心、迷信权术的必然结果。

信息来源:

重庆谈判前后蒋介石对毛泽东态度变化明显:曾想过拘留审判2014年10月17日15:5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