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借“双十”公然鼓吹“台独”,强推军备扩张,加剧台海危机,甚至要豪掷GDP的5%打造所谓“台湾之盾”抵挡统一大势。然而,大陆直接重拳通缉“台独”分...
2025-10-14 2
1948年春,战略决战在即。
中央向各民主党派发出电文,筹备召开新政协,组建联合政府。
毛主席亲自拟定邀请名单。排在最前的,是个极具争议的人。
他是国民党上将,资格老,资历深,却被蒋介石多次“永远开除党籍”。
老蒋对他又怕又恨——怕他直言,恨他不驯。他嘴上骂蒋言辞激烈,同时从未停下救国之举。
毛主席坚持要请他,甚至提名副主席,众人反对,周总理:当初听他的不用长征
他去世那天,毛主席亲赴中山公园,鞠躬致哀。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红旗猎猎,人流如潮。
当李济深健步登上天安门城楼时,全场一片哗然——国民党残余分子震惊,美国情报机关也措手不及。
没人想到,这位被蒋介石三次“永久开除党籍”的国民党元老,竟能突破港英封锁,从香港辗转北上抵达北京,亲身出席新中国的开国典礼。
李济深,字任潮,1885年生于广西苍梧县一个殷实农家。
父亲为人正直,通晓经史,乡里敬之。他自幼半读半耕,常在田埂读书、山坡放羊。六岁丧父后,随叔父读书到十二岁。早年的艰苦生活,练就了他的耐力和心性。
1903年,他以优异成绩从梧州中西学堂毕业,保送黄埔陆军中学。学校撤销合并后,他又转入广东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后先任新军见习官、排长,不久再入广东陆军讲武堂深造。1909年,他通过选拔考试考入陆军大学,时年仅二十四岁。
辛亥以后,南方局势风云变幻。1920年,他南下广州,投身孙中山领导的军政府,任粤军第一师副官长、师参谋长。
1924年,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他被任命为筹备委员,并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中央委员。
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后,粤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李济深升任军长,晋升陆军上将。
1926年,他在国民党二大上连任中央执行委员,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兼黄埔军校副校长。地位显赫,却始终不趋炎附势。
1929年,蒋桂战争爆发。蒋介石指控李济深与李宗仁、白崇禧“分头发难、谋反党国”,将其扣押软禁在南京汤山,剥夺一切军政职务,并“永远开除党籍”。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被释放,但拒绝接受蒋介石的收买,转而组织反蒋力量,公开反对独裁。
1933年10月23日,蒋介石在国民党中常会上再度“永远开除”李济深党籍。随后,李济深与陈铭枢、蔡廷锴等率十九路军在福建发动反蒋军事政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与红军签订反蒋抗日协定。
这是他首次与共产党正式合作。福建事变被镇压后,他逃亡香港,组织“中华民族革命大同盟”,创办《大众日报》,坚持反蒋抗日宣传。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国抗战爆发。李济深积极拥护毛主席提出的国共合作、民族统一战线,对中共的抗日政策、诚意与行动多次公开表示赞赏。
蒋介石迫于抗战形势,被迫撤销对他的通缉,并先后任命他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战地党政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军事参议院院长,授予陆军一级上将军衔。
抗战胜利后,他拒绝随蒋介石发动内战,联络冯玉祥等反对独裁,多次在庐山面见蒋介石,当面批评内战政策。
他与李章达、蔡廷锴等人两次召开会议,正式成立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任主席,团结国民党内爱国民主人士,呼吁和平民主。
1947年3月9日,他在香港发表《对时局意见》,号召国民党内有责任感的人“改正反动派的错误政策”。
5月,国民党中央以“背叛党国”之名第三次“永远开除党籍”,并下令“全国通缉”。
然而,两年后,毛主席亲拟邀请名单,他的名字赫然在第一位。
开国大典那天,他站在天安门城楼,身后是新中国的旗帜,脚下是他几十年奔走呼号的土地。
这位“被三次永久开除党籍”的元老,终于在这里站到了历史的正面。
毛主席与李济深的交往,并非一帆风顺。他们因国共合作而相识,因党派分裂而对立,又在战火与民族危亡中,再度走近。彼此欣赏,彼此错过,也彼此记得。
1924年2月初,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刚刚闭幕,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毛主席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被派往上海工作。临行前,他前往湖南老乡谭延闿家中辞行,正巧,李济深也在。
当时的李济深,身为粤军第一师师长、兼任西江善后督办,正就“未经授权出兵广西平叛”一事,向谭延闿寻求党内支持。
毛主席初次见他,主动致意,盛赞他“剿乱有功,前线奋勇”,李济深也欣然回应,对毛的勤政与胆识颇为称道。
二人言语不多,却一见投缘,临别时互道珍重。
1926年春,李济深率部平定广东地方军阀叛乱,顺利统一全省,回师广州,国民党中央举行盛大欢迎大会。
毛主席再次与他会面,当面祝贺其“力挽南方局势,功不可没”。
但就在两人友谊初建的同时,国共关系却开始生变。蒋介石逐步集权,谋划反共。李济深身处高位,虽不属于蒋系,却也难以独善其身。
为了北伐大局,他选择了沉默,甚至妥协。
1927年3月底,李济深奉电令前往上海。4月2日,蒋介石在东路军前敌总指挥部召集高层会议,商定“清党”计划。
与会者包括李济深、李宗仁、白崇禧等人。返回广州后,李济深即通过报纸暗示中共“清党”将至。时任中共联络员陈秋帆看到暗语,连夜通报组织,部分干部提前撤离。
而在随后的行动中,李济深又一次利用训话机会,借口“再教育”释放了一批被扣押的共产党人。即便如此,大批革命志士依然倒在了屠刀之下。
这段往事,李济深一直记着。到了晚年,提起此事,他仍然深感愧疚。
然而,组织路线终究分道扬镳。此后十余年间,毛主席与李济深未再有直接联系。一个率红军辗转万里,在绝境中探路;一个在国民党体系内边走边退,逐步与蒋介石决裂。
1933年10月,局势陡变。李济深在香港与陈铭枢会面,提出以十九路军为基础,联合反蒋,联合抗日。
他主动与中共接触,释放出前所未有的善意。
彼时,毛主席已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消息传到江西瑞金,毛主席反应明确:支持。
他认为,“这标志着国民党营垒开始松动”,指示应加快接触,尽快确立合作框架。
仅一个月后,福建事变爆发。李济深、蔡廷锴、陈铭枢在福州宣布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主张反蒋抗日,谋求国内和平。
毛主席第一时间致电支持,号召红军“以具体行动支援福建”。
然而,临时中央却未给予应有重视,错判形势,未及时将红军力量与十九路军连接起来,也未调动政治资源予以支撑。
一个月后,福建事变遭到蒋介石重兵围剿。十九路军孤立无援,被迫解散。李济深流亡香港,短暂的民主政权瓦解。
毛主席对此极为惋惜,说这是:“痛失良机,良机痛失。”
他清楚地知道,这是红军与国民党中进步力量真正合作的一次现实可能——失败了,便意味着更为漫长的征程与更为惨烈的斗争。
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走上雪山草地。
如果当初接住了李济深伸出的手,如果福建事变成功,红军或许不用西征千里。
长征,也许可以避免。
毛主席一生极少谈个人情绪,但关于此事,他总是深感遗憾。
1948年春,中国战场已然翻篇。
解放战争进入总攻在即的节奏,国民党在军事、政治、经济层面全面失控,蒋介石政权陷入四面楚歌。
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提出重建统一战线。文告号召:“全国劳动人民团结起来,联合全国知识分子、自由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社会贤达和其他爱国分子,巩固和扩大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
随即又明确提出:“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这便是“五一口号”。
口号发布当天,毛主席即致函李济深、沈钧儒,征求召开新政协的意见与安排。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也拟定了首批民主人士邀请名单,排在第一位的,是李济深。
毛主席对李济深的政治分量有着清醒判断。他曾是国民党最高军事机构的成员,也是最早公开与共产党合作的将领之一。
更重要的,是他在国民党高层中的独立人格与长期反蒋立场。
毛主席清楚,如果李济深公开支持共产党,意义将远不止于一人立场的变化,而是象征着旧政权的崩塌。
但李济深要来北平,并不容易。
蒋介石当局对其动向高度敏感,早已暗中监控。
他本人也犹豫不决。一方面,他正在参与对国民党高层的策反,尚未完成;另一方面,他的妻子病重,儿子被羁押,身后牵挂太多。
他长期居住在香港,所处的环境又受到港英当局约束,国民党特务也在周边伺机下手。
1948年下半年,香港《华商报》、路透社、合众社等接连刊出对李济深的采访。他言辞尖锐,公开批评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并呼吁国民党内部清醒人士站出来,改变路线。
这激怒了蒋介石,蒋电令在港特务:“必要时,不惜代价,除掉李济深。”
风险骤然升高。
中共香港分局迅速行动,由潘汉年、李克农等人密谋营救。为了避免特务监控,他们策划了一场精密的“金蝉脱壳”行动。
12月24日夜,圣诞节前夕,借口宴请宾客,李济深在亲信陪同下从后门悄然离家,穿过中环小巷,乘坐一辆事先安排好的运输车赶赴码头,随即登上早已等候的货轮。
与他同行的,还有朱蕴山、茅盾等人。货轮夜色中驶出香港水域,一路向北。十几天后,船抵大连港口。
东北局李富春、张闻天等亲自到码头迎接。他们不以官衔相称,直接称他“李先生”,握手寒暄。
在大连稍作休整后,李济深一行前往哈尔滨、沈阳、长春等地实地考察。解放区的城市,让他感慨不已。
1949年1月22日,李济深与其他民主人士联合发表声明,正式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毛主席提出的“八项和谈条件”。声明刊发后,全国反响强烈,震动了仍在苟延残喘的南京政府,也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区民众的信心。
2月下旬,民主人士一行由中共中央安排,由东北赴北平。
4月2日,李济深受邀前往香山双清别墅。那日天色微寒,石阶之上,毛主席亲自出门迎接。
李济深步履稳健,帽檐微压,一见毛主席,立刻站定、伸手相握。
他眼眶微红,说:“毛主席,您太客气了。我这个人,您是知道的。我过去确实是反对共产党的,走了不少弯路,犯过大错……现在才真正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毛主席轻轻拍着他的臂膀,说:“我们是老朋友,早就了解。不用客套,不要只说夸奖,反倒要多批评。互相提醒,今后才能更好地合作。”
两人并肩入室,寒暄不多,便直入主题。他们就新政协筹备、南京和谈、对外关系等问题进行长谈,会谈持续两个多小时,始终在和缓中见深意,在诚意中定方向。
这一年秋天,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李济深被一致推举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第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与毛主席、朱德、宋庆龄等人并肩而坐,成为新中国奠基者之一。
十年后,1959年10月9日,李济深在北京病逝,终年七十四岁。
弥留之际,他口述一句诗:“我与人民宏愿在,及身要见九州同。”
他一生从政,经历新旧更替,终将立场交给了人民,将名字写在了历史正确的一边。
毛主席听闻讣告,当即决定亲赴中山公园灵堂吊唁。
他神情凝重,在灵堂前默立片刻,缓缓开口:“如果任潮先生能多活几年,那是多么好啊。”
人事如烟,信念未老。
毛主席记得这个在历史大浪中几经沉浮,却最终与人民站在一起的老朋友。
《百年中国协商史话》李红梅作
毛泽东与老朋友李济深的交往 高钰 侯翠梅
李济深的爱国思想研究 蒋超
相关文章
赖清德借“双十”公然鼓吹“台独”,强推军备扩张,加剧台海危机,甚至要豪掷GDP的5%打造所谓“台湾之盾”抵挡统一大势。然而,大陆直接重拳通缉“台独”分...
2025-10-14 2
俄乌战事至今仍未平息,全球目光却再次被亚洲吸引,巴基斯坦与阿富汗之间的边境又燃起了战火,枭龙战机也上了场。那么,这场突发冲突缘何而起?又将走向何方?冲...
2025-10-14 2
贸易战打到深水区,筹码为王,姿态为实。10月,中美贸易战火重燃,但剧情迅速反转。10月9日,中国宣布对稀土及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直击美国高科技和军工...
2025-10-14 2
2018年,特朗普一声令下,关税战打响了,他原本想用“加税大棒”逼中国就范,结果却像一记回旋镖,反打在了自己脸上。美国农民苦不堪言,大豆出口一度清零,...
2025-10-14 1
有封藏在伊拉克士兵遗骨里的信,是个伊朗兵写的,写信的人叫哈比卜,收信的是伊拉克士兵萨阿德的家人。这信没写在正经纸上,是写在尸体情况描述表背面的,藏了1...
2025-10-13 2
近日,因穿警服直播带货被行政拘留、账号遭封禁的嘎子谢孟伟发视频称 “我回来了”,并向所有观众诚恳道歉。视频中,其透露公司员工已被安排回老家,后续将暂停...
2025-10-13 2
近日,中国一系列举措让特朗普有些措手不及。为应对这一局面,特朗普毅然决定,即便要舍弃巨额生意,也绝不能让稀土问题成为制约美军发展的瓶颈。这背后究竟有着...
2025-10-13 1
印象一、正定古城——塔影钟声里的活历史,比北京胡同多份古寺禅意原以为古城都是网红店扎堆的“仿古壳子”,可正定一脚踏进去,先被“静”裹住了。沿着南城墙根...
2025-10-13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