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刷手机看到一条热搜,北京一位30岁程序员夜跑突然倒地,抢救记录写着‘低体温诱发心律失常’,评论区里全是‘秋天不冷不热怎么会出事’——恰恰就是这种...
2025-10-15 1
10月13日,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有了归属,乔尔・莫基尔、菲利普・阿吉翁和彼得・豪伊特三位学者,凭着对"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研究摘得奖项。
这奖看似颁给了学术理论,实则解答了一个普通人也会好奇的问题:为啥人类苦熬了上万年穷日子,近两百年突然就富起来了?
在这之前,人类基本逃不出"马尔萨斯陷阱"的怪圈——就算偶然发明个增产技术,人口一涨,人均资源又回到勉强糊口的水平。
莫基尔就像个经济史侦探,翻遍工业革命时期的资料后发现,关键不是蒸汽机多神奇,而是社会对知识的态度变了。
启蒙运动后,欧洲搞起了"培根计划",不光要知道技术"能用",还得搞懂"为啥能用",再加上专利保护、科学院传播知识这些制度,创新才算有了扎根的土壤。
这事儿放到今天也一样。我总觉得,现在的创新早不是某个人的灵光一现了,而是整个社会"知识生态"的产物。
莫基尔特别强调,社会得有"宽容"的环境,能接受新思想挑战老权威,知识才能流动起来。
要是把技术捂得严严实实,或者容不下不同观点,创新肯定没后劲。
这也解释了为啥那些能持续发展的国家,都特别看重开放的学术交流和知识产权保护——这些才是富起来的"底层密码"。
如果说莫基尔讲清了"富起来的起点",那阿吉翁和豪伊特就拆解了"富下去的逻辑"。
他俩在1992年把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变成了数学模型,说白了就是:企业搞研发创新,能暂时垄断赚钱,但很快会被更新的技术颠覆,这一来一回,经济就推着往前走了。
但这套逻辑现在正被三大"拦路虎"绊住脚。
头一个就是贸易保护主义。阿吉翁领奖后就警告,有些国家搞的关税政策,表面是保护本土产业,实则堵死了知识和技术的跨境流动。
企业看不到全球市场的回报,自然不愿砸钱搞研发。我身边做外贸的朋友就说,现在技术交流越来越难,好多合作都黄了,这创新的活力可不就弱了嘛。
第二个是AI垄断的麻烦。现在几个科技巨头手握海量数据,新来的创业者根本没法比。
按"创造性破坏"的规矩,垄断者该被新创新淘汰,但现实是巨头靠数据壁垒一直躺赢。
这时候反垄断就得跟上,不能只看当下价格,得盯着企业是不是挡住了未来的创新路,不然技术进步早晚会停滞。
第三个是气候变化这个硬骨头。企业习惯了化石燃料技术,想让它们主动转去搞绿色创新太难了。
阿吉翁的研究给出了办法:必须靠政策给信号,比如收碳税,让污染成本实打实落在企业头上,绿色技术才有竞争力。
说到底,三位诺奖得主的研究其实在说一个理儿:富裕从不是天上掉的馅饼,而是制度和创新配合出来的结果。
诺贝尔委员会也提醒,这两百年的繁荣只是历史一瞬,不是理所当然。
现在要做的,就是理顺规则,让创新的"发动机"继续转起来,别让保护主义、垄断这些"拦路虎"断了富下去的路。
相关文章
“昨晚刷手机看到一条热搜,北京一位30岁程序员夜跑突然倒地,抢救记录写着‘低体温诱发心律失常’,评论区里全是‘秋天不冷不热怎么会出事’——恰恰就是这种...
2025-10-15 1
膝盖一软,差点跪下去那一下,我就知道腿是真老了。 昨天刷到一条热搜:北京朝阳某小区,68岁的李阿姨靠一把餐椅练了半年,下楼买菜不拄拐,还顺手扶起一位...
2025-10-15 1
膝盖还没废,脑子先崩了——数圈数到怀疑人生,步频低到像原地蹦迪,跑完一圈忘了自己姓啥。2024年4月,北京朝阳公园“智慧跑道”上线,AI摄像头替你数圈...
2025-10-15 2
图中可见,李明及家人的衣着很简朴,前衣已经撕开口子,但这算什么,关键是书法,书法,书法!李明事件中显示金墨彩纸,京广全家往返机票,北京的酒店食宿,某报...
2025-10-15 1
“每天半小时,不跑不跳,裤子先松一圈。 ” 这话不是健身房销售挂在嘴边的糖衣炮弹,是去年冬天北京朝阳公园那群穿撞色羽绒服的大爷大妈亲口验证的。 他...
2025-10-15 1
10公里跑不进55分钟,卡在54分上下,朋友圈晒图都不好意思配文“今天随便跑跑”。4月北京奥森,一位35岁码农刷出54分05秒,把截图发群里,结果秒被...
2025-10-15 1
天没亮就出门跑步,真能把人跑“没”了。 上周,北京朝阳公园又倒下一个35岁程序员,120赶到时心率已经拉直线。 热搜挂了一上午,评论区全是“晨跑不...
2025-10-15 1
练了十年太极,还是打不过跳广场舞的大爷? 北京天坛东门,老林每天六点准时打卡。 动作行云流水,围观鼓掌不断。 上个月友谊赛,他被隔壁练健骨操的阿姨一把...
2025-10-15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