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酒五年翻三倍,钱包还没反应过来,酒桌已经先换招牌。” 先别急着划走,这不是又一篇吹财报的通稿。 真正让人心里咯噔一下的,是楼下小卖部老板把黄盖玻...
2025-10-15 1
如今稀土已非“被掐脖子”的局面,而是成为中国掌握主动权的战略资源。
上周,商务部连发两则公告收紧稀土相关出口许可,次日便有人反应激烈,足见此举精准击中关键。许多人不知,稀土成为中国优势产业已近半个世纪。
中国稀土的核心产区在哪?答案是内蒙古。
1949年,中国全国钢产量仅15.8万吨,占全球总量的1/1000。当时中国百废待兴,最紧缺的就是钢材。因此,当内蒙古包头发现铁矿石后,火车日夜运输铁矿石,其中夹杂的彩色矿渣被随手倒入沟谷,无人关注。
直到1958年,中苏联合科考队取样化验,才发现这条名为白云鄂博的矿脉不仅蕴藏大型铁矿,还拥有全球最大的稀土矿。
那时美苏太空竞赛正激烈,第一颗人造卫星、阿波罗11号登月舱均使用了稀土抛光粉和永磁体。西方随即把稀土列入国家战备清单,一边在全球抢购稀土,一边将稀土分离技术严格封锁。
由于缺乏加工技术,中国虽拥有全球最大稀土储量,却只能出口稀土原矿。直到1972年,改变中国稀土产业命运的人出现,他就是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
徐光宪1920年生于浙江上虞,16岁因家庭贫困就读于杭州高级工业学校。1947年,他赴美留学,1951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化学博士学位后,立即携妻子回国。
徐光宪
最初,徐光宪的研究方向是核燃料萃取。1972年,国务院将徐光宪从上海调往包头,紧急委派他解决稀土产业难题。他带领12名刚毕业的学生,仅用3个月就推导出“串级萃取”公式,将17种稀土的分离周期从1年缩短至几周,纯度提升至99.99%。
1974年9月,徐光宪在包头稀土三厂完成工业规模实验,国家当即决定向全国无偿转让该技术。中国稀土产业自此迎来快速发展,国际稀土价格一年内下跌35%,西方小型稀土分离厂陆续关停。这是中国首次凭借技术赢得产业话语权。
但稀土技术普及后,问题也随之而来。稀土私挖滥采现象屡禁不止,不仅使包头成为黄河主要污染源之一,还导致稀土价格持续低迷,最终造成环境破坏、经济发展受阻的双重困境。
看到这一现状,徐光宪深感焦急:
“我对白云鄂博矿特别痛心,担心二三十年后续采枯竭,中国沦为稀土小国。届时稀土价格可能涨到现在的百倍、数百倍,中国将蒙受巨大损失。”
在徐光宪的多次上书呼吁下,国家紧急收紧稀土出口配额、提高关税、打击私挖滥采,稀土价格随之回升。
2002年,碳酸稀土出口价为3600美元/吨;2011年,价格峰值达17万美元/吨。美国洛马公司每建造一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需使用4吨稀土,每架F-35战机需使用417公斤稀土,若不采购中国稀土,生产将陷入停滞。
但在这一时期,经济全球化仍是主流,稀土的战略价值尚未凸显,稀土贸易仍遵循商业逻辑。随后,贸易战正式打响,中国科技产业面临“卡脖子”困境,当中国决定发起反击时,稀土成为首要战略工具。
2021年,中国启动稀土产业整合,中铝、五矿、赣州稀土合并成立中国稀土集团,对全国70%的轻稀土产能、90%的中重稀土产能实行集中管理,形成稀土产业“巨无霸”。
中国稀土出口量从曾占全球的90%降至60%,但价值占比升至80%,正式实现从“卖资源”到“卖技术”的转型。
如今,中国稀土专利总量超过全球其他国家总和,在稀土分离、催化、永磁、储氢、抛光五大核心环节均位居世界第一。
从1958年发现白云鄂博这一全球最大稀土矿算起,中国稀土产业用了近半个世纪,将资源话语权从西方夺回东方。“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稀土这一战略资源的威力已初步显现。
相关文章
“汾酒五年翻三倍,钱包还没反应过来,酒桌已经先换招牌。” 先别急着划走,这不是又一篇吹财报的通稿。 真正让人心里咯噔一下的,是楼下小卖部老板把黄盖玻...
2025-10-15 1
日本政坛这几天可真是上演了一出跌宕起伏的大戏。64岁的高市早苗好不容易在自民党总裁选举中胜出,眼看着就要成为日本第一位女首相,可这首相的位子还没坐热,...
2025-10-15 1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期,中美贸易博弈迎来关键转折,从特朗普到美国贸易代表相继释放 “不愿打贸易战” 的信号,明确关税暂不生效且重启中美会谈。中方却未...
2025-10-15 1
最放心的避风港,往往藏着最致命的暗箭。在国共谍战最烈的年代,多少英雄倒在敌人枪口下,可没人想到,有些背叛竟来自枕边,来自视如己出的亲情。朱枫和阿菊的缘...
2025-10-15 2
那天他穿西装,口袋里有一张机票。拿出来一看,只有他的名字,没法退的单程票。他结婚那天西装很新,后来送去干洗,店里小妹收拾衣服才发现机票。身边人一开始没...
2025-10-15 2
智商常年占领高地的三大星座女,逻辑缜密,堪称人间清醒! 她们不靠空谈却总看得清:巨蟹、金牛、白羊的三种“清醒思考法”,你更像哪一种? 现在信息太多,...
2025-10-15 1
“昨晚刷手机看到一条热搜,北京一位30岁程序员夜跑突然倒地,抢救记录写着‘低体温诱发心律失常’,评论区里全是‘秋天不冷不热怎么会出事’——恰恰就是这种...
2025-10-15 4
膝盖一软,差点跪下去那一下,我就知道腿是真老了。 昨天刷到一条热搜:北京朝阳某小区,68岁的李阿姨靠一把餐椅练了半年,下楼买菜不拄拐,还顺手扶起一位...
2025-10-15 4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