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完腿像被卡车碾,第二天连厕所都蹲不下”——昨晚北京健身房,95后程序员小王被硬拉120公斤闪了腰,导火索是教练一句“复合动作效率高”。 我直接摊...
2025-10-16 2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10月13日,特朗普正式宣布,加沙战争结束。
这事儿是不是感觉很安静?
照理说,这等震撼全球两年之久、夺走超过6.7万条生命、让整个世界都揪着心的大新闻,早该热闹得不行了,可除了几家媒体发的通稿,底下安安静静的。
大家好像就扫了一眼标题,哦一声,就划过去了。
为啥呢?
味道不对。
这份由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2025年10月13日高调“官宣”的和平,闻起来不像橄榄枝的清香,反而更像一份墨迹未干、条款精明的商业合同。
近百年的血海深仇,以这样一种近乎“强制执行”的方式收场?
这份所谓的和平,究竟是漫长隧道的尽头之光,还是下一轮冲突前短暂的战术喘息?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这次停火的核心,是一份由美国主导、特朗普亲自兜售的“20点计划”。
它并非一蹴而就的和平宣言,而是一个分阶段、设前提、留后门的精密安排。
在经历了埃及、卡塔尔、土耳其等多方漫长而艰难的斡旋后,协议的第一阶段于当地时间10月9日中午12时正式生效。让我们把它的核心条款摊在桌面上看:
第一,人员交换:不对等的生命账本
这是协议中最具感情色彩,也最迫在眉睫的部分。
哈马斯被要求在72小时内,释放所有剩余的以色列被扣押人员,包括约20名幸存者和26名已故人员的遗体。
作为交换,以色列将释放约2000名巴勒斯坦囚犯。
这笔交换看似简单,实则暗流涌动。
首先,哈马斯释放的是所有人,这是一次性清仓;而以色列释放的约2000人中,近1700人是此次冲突爆发后抓捕的,另外300人才是此前被判刑的“资深”囚犯。
至于究竟释放哪些人,哪些人以色列继续要捏在手里,以色列内部依然争执不休。
这为未来的履约埋下了第一个雷。
哈马斯是一次性把所有底牌都拿出去了,以色列还想要继续拿捏一点砝码,这就很难实现真正的各过各的。
第二,军队后撤:模糊的黄线
协议规定,以军将在24小时内后撤至加沙地带的商定区域,也就是所谓的“黄线”一带。
这听起来是让步,但魔鬼在细节里。
这条“黄线”具体在哪?协议文本语焉不详。
根据美以双方透露的信息,这意味着以军仍将控制加沙约一半的地区。
这绝非哈马斯要求的全面撤军,而更像是一种战略收缩,从全面进攻转为分割占领。
以色列保留了随时可以卷土重来的军事存在,这使得停火二字显得格外脆弱。
而且熟悉历史的大佬都知道,以色列在加沙地区,那真的是停火了很多次,又进攻了很多次,哪怕是以色列军队完全撤离加沙,再次进攻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更何况这次拖泥带水的撤退了。
第三,人道援助:迟到的生命线
这是协议中最没有争议、也最体现人性的一面。
联合国将主导大规模的人道主义救援行动。17万吨食品、药品等物资已整装待发,以帮助当地居民恢复最基本的生计。
在经历了长达733天(截至协议达成时)的封锁与战火,以及人类近代史上首次被正式确认的饥荒后,加沙民众终于能喘上一口气。
但这更像是对一场巨大灾难的亡羊补牢,而非对未来的制度性保障。
第四,未来安排:被悬置的核心问题
协议最关键的“第二阶段”内容,包括哈马斯解除武装、加沙的未来治理安排等核心问题,都被推迟到了未来的谈判中。
这正是整个协议最鸡贼的地方。
它用解决眼前人质危机的“小和平”,换取了对解决根本政治矛盾的“大和平”的无限期搁置。
特朗普大肆夸赞的自己达到了让「哈马斯将解除武装」,更像是一句单方面的政治宣告,而非一个双方达成的共识。
哈马斯明确表示,任何涉及巴勒斯坦人民广泛权利的议题,必须在民族自决框架下解决,且自己必须参与其中。
说白了,交权交枪,都没谈好,双方的终极目标南辕北辙,这份协议只是巧妙地绕开了这块最硬的骨头。
所以,这份协议的本质是什么?
它是一份止损协议,而非和平协议。
它优先处理了对各方政治成本最高的人质问题,暂时缓解了国际社会难以承受的人道主义压力,但对于导致冲突的根本原因——占领、封锁、以及巴勒斯坦建国问题——选择了技术性回避。
那下一个问题就是,美国、以色列、哈马斯,到底有没有中国这种「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智慧了。
根据这些年大家的观察,悬。
如此一份漏洞百出、前景不明的协议,为何能在此时达成?
我感觉,是因为它精准地切中了冲突各方在当前节点下的痛点,是一场典型的、充满功利主义色彩的美式斡旋的产物。
更准确的说,是一份特朗普式的斡旋。
美国的算盘:一份献给大选的外交成绩单
对于特朗普而言,促成这次停火的首要动机,是其国内政治的需要。
一场旷日持久、引发全球抗议的中东战争,对其寻求连任的形象毫无益处,特朗普需要一个可以被包装成“伟大胜利”的外交成果。
因此,他亲自下场,拿出方案,甚至不惜对盟友以色列施压,要求其立即停止轰炸。
都知道,特朗普年龄太大了,也就干这一轮了,所以他所追求的,并非一个公正持久的和平,而是一个可以让他站在聚光灯下宣布“战争结束”的时刻。
如果特朗普能靠这个拿个诺贝尔和平奖,我觉得他的终极目标就达到了。
其实细看文本,特朗普弄出来的这份停火协议,和之前拜登政府提出的方案并无本质区别,但由特朗普来官宣,就成了他的政治资本。
至于协议能否长久,那就不是特朗普想要考虑的了。
以色列的困境:内外交困下的两害相权取其轻。
别看以色列现在是四处开火,到处轰炸,显得特别厉害,实际上,内塔尼亚胡政府也已不堪重负。
军事上,两年过去了,“彻底消灭哈马斯”的战略目标并未完全实现,反而深陷加沙的泥潭,士兵伤亡不断。
政治上,国内民众的分裂日益严重,特拉维夫的各种游行,人质家属们日复一日地抗议示威,以色列居民的口号从支持战争变成了立刻停火,所有人回家。
对内塔尼亚胡来说,带回人质是稳定执政地位、平息民怨的救命稻草。
尽管他的极右翼盟友可能反对任何形式的妥协,但在政治生存的压力下,用一个不彻底的停火换回人质,是一笔不得不做的交易。
哈马斯的考量:废墟之上的求生与正名
对于哈马斯而言,情况更为严峻。
以色列有的是内忧,哈马斯是直接的外患,毕竟以色列在中东的确不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力量,都是碾压哈马斯的。
军事上,哈马斯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各种领导人被定点清除。
政治上,加沙超过92%的房屋被毁,民众生活在人间地狱,哈马斯的统治合法性也面临巨大挑战。
外部压力,可以让加沙居民短期内团结在一起,但时间太长了以后,民心也思变。
在这时候,达成停火协议是哈马斯继续生存下去的唯一选择。
通过释放人质,哈马斯不仅可以换回数千名被囚禁的巴勒斯坦人,提振士气,更重要的是,它能迫使以色列和美国坐上谈判桌,这本身就是一种政治上的胜利,证明了哈马斯“无法被消灭”的存在。
哈马斯在声明中感谢特朗普和斡旋方,并要求国际社会确保以色列履约,这既是姿态,也是一种试图将自身从恐怖组织转变为被国际承认的政治实体的努力。
做个小总结,这场停火并非源于和平理念的胜利,而是三方在各自的利益困境中,找到的一个暂时能够共同接受的平衡点。
它是一场被各方政治需求、军事疲劳和人道灾难共同“催生”的早产儿。
现在,我们回到最核心的问题:这次停火,能走向真正的和平吗?
答案恐怕是悲观的。
这份协议并非通往和平的坚实桥梁,更像是一座用冰块搭建的临时便桥,在残酷的现实烈日下,随时可能融化崩塌。
第一,信任的赤字是根本性的顽疾。
信任是任何协议执行的基础,而巴以之间,信任早已荡然无存。
历史的教训太过惨痛:2023年11月的停火仅维持一周;2025年1月的休战协议,也在3月以色列重启攻势后失效。
就在这次协议生效前数小时,以军仍在空袭加沙,造成数十人伤亡。
这种在签约时刻仍在互相伤害的行为,是对和平二字最大的讽刺。
哈马斯之所以死死抓住国际担保不放,正是因为他们深知以色列和美国的承诺有多么不可靠。
第二,协议的模糊性是未来的定时炸弹。
如前所述,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答:
“黄线”在哪?
释放哪些囚犯?
哈马斯如何“解除武装”?
加沙由谁治理?
这些核心问题都被模糊处理或干脆悬置。
每一个模糊地带,都是未来引爆冲突的导火索。
以色列随时可以宣称哈马斯残余力量构成威胁而重启战端;哈马斯也可以指责以色列并未完全撤军而撕毁协议。这
种缺乏细节和清晰路线图的协议,为双方的“灵活解释”和互相指责留下了巨大的空间。
第三,双方的终极目标存在结构性矛盾。
以色列的底线是自身的绝对安全,这意味着它无法容忍一个武装的、敌对的哈马斯在家门口存在。
而哈马斯的生存之本,就是其作为巴勒斯坦武装抵抗力量的身份,让哈马斯解除武装,无异于让其自杀。
同时,这份协议完全没有触及巴勒斯坦建国的政治前景。
一个无法给予巴勒斯坦人民希望和尊严的方案,注定无法带来长久的和平。
只要占领和压迫的根源不除,抵抗的土壤就永远存在,今天消灭一个哈马斯,明天还会有绿马斯、蓝马斯继续出现。
第四,外部干预的功利性决定了其不可持续。
美国的斡旋,与其说是为了中东和平,不如说是为了美国利益。
一旦特朗普实现了他的政治目的,或者中东出现其他更符合美国利益的议题,这份协议的“担保人”是否还有足够的意愿和精力来监督执行,要打一个巨大的问号。
届时,失去了外部强力约束的巴以双方,很可能迅速回到暴力对抗的老路上去。
所以,这场看似终结了战争的“和平”,其本质可能并非正义战胜了邪恶,甚至不是谈判战胜了暴力。
它是一种可控的商业秩序,战胜了失控的理想主义。
这背后是今天这个世界一个冰冷的运行逻辑:当一个地区冲突的成本(人道灾难、国际舆论压力、地缘政治风险)过高,而其收益”战略价值、资源控制)又在下降时,全球的权力玩家们就会倾向于用一种“强制清盘”的方式来解决它。
问题不再是看谁更“对”,而是看谁的方案“性价比”更高。
因此,我们接下来看到的,可能不是真正的和解与共生,而是一系列冷冰冰的商业化运作。
成本、收益、风险、利润,可能才是未来地缘叙事里面的主要词汇。
各位大佬觉得呢?
相关文章
“练完腿像被卡车碾,第二天连厕所都蹲不下”——昨晚北京健身房,95后程序员小王被硬拉120公斤闪了腰,导火索是教练一句“复合动作效率高”。 我直接摊...
2025-10-16 2
厂里的变化越来越让人着急。以前厂子管得紧,大家干得安心,心里都有底,觉得不会突然没班上。这两年什么都变了,宗馥莉走了,厂里换了新说法,说是要市场化改革...
2025-10-16 2
6:30闹钟响,社畜还在纠结要不要晨跑,一条热搜先炸醒:北京小伙连跑30天,脂肪肝直接降级,体检报告比年终奖还香。 别犹豫,跑就对了,但得跑对,不然...
2025-10-16 2
近日,一审法院松原市宁江区人民法院对该案进行一审判决,被告人邹某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公诉机关指控,3月的一天,邹某因怀疑妻子赵某有...
2025-10-16 4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10月13日,特朗普正式宣布,加沙战争结束。这事儿是不是感觉很安静?照理说,这等震撼全球两年之久、夺走超过6.7万条生命...
2025-10-16 5
属鸡的朋友,从10月17号到23号这一周,你可得打起精神来。这不是说要发生什么天翻地覆的大事,而是你之前一直努力争取的东西,或者心里惦记的那件事,很可...
2025-10-16 4
练了三年太极,推手还是被一把甩出去? 别急着加力量,问题出在“零件”各跑各的。 北京体育大学刚测完一组数据:只会用手发力的,力量传递效率比“胯先转、...
2025-10-16 3
关注了没?不关注你就看不到后续大瓜,先来个仪式感。说郎永淳,你脑海里是不是第一个蹦出的,就是那张端庄脸?央视标准像?《新闻联播》一脸正经,字正腔圆。讲...
2025-10-16 3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