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搜文章正文

即使关停,也能接受:荒野之国创始人乔小刀回应争议

抖音热搜 2025年10月21日 03:55 1 admin
即使关停,也能接受:荒野之国创始人乔小刀回应争议

荒野之国。南方周末记者 陈鹏 摄

一只蜈蚣的寿命可达数年,一件“人体蜈蚣”艺术装置的寿命只有一个多月。因为被批评造型恐怖、画风诡异,坐落于云南丽江的旅游景点“荒野之国”成了舆论焦点。2025年10月13日,园区发布致歉声明,表示“已对部分有争议的艺术作品进行了拆除。”

“人体蜈蚣”是9月初荒野之国在举办“艺术火把节”时所搭建。原型为摇滚歌手梁龙,他和荒野之国创始人乔小刀是朋友。9月10日,梁龙来“艺术火把节”演出当天,两人还在蜈蚣下面表演了一段脱口秀。“这件事我欣然接受。”梁龙说,“这就是我们文艺工作者该干的事,如果没有争议,没有疑问,该干嘛干嘛去。”当时谁都没想到,一个月后争议会那么大。

10月17日,南方周末记者探访荒野之国,园区正常运营,游客不断前往。据工作人员介绍,普通日每天游客有三四百名,节假日会有上千名。当天,大多是穿着时尚的年轻游客,在园区游览拍照。有人询问“人体蜈蚣”在哪里,想看到拆后的样子。

乔小刀身材瘦削,留着蘑菇头发型,黝黑的脸上泛着红点,那是他在云南高原生活了12年的痕迹。当他出现在园区时,不少认识的游客上前请求合影,有的会做出一个“抠鼻屎”的动作。这是乔小刀的个人标志造型,也是园区的IP。“这个动作意味着一种‘沟通’,当有东西堵住的时候,需要抠出来。”乔小刀说。

荒野之国开园近五年,是一座游乐园,但不定位亲子,而是“让每个成年人都能回到童年的秘密基地”。9月初,乔小刀的新书《荒野之国》面世,记录了他打造园区的心路历程,本意是想和这个项目告别,然后去执行下一个计划。

对乔小刀来说,即使荒野之国因此关停,他也能接受。他甚至觉得这是最完美的结局,“因为遗憾,才会让人怀念”。但考虑到很多层面的关系和那些帮过自己的人,他选择了妥协。

即使关停,也能接受:荒野之国创始人乔小刀回应争议

2025年10月17日,乔小刀在被拆除的“人体蜈蚣”位置。南方周末记者 陈鹏 摄

共创的作品

荒野之国有三百多位“国王”。他们大都是乔小刀在文艺圈的朋友,获颁一份荣誉证书,可以将自己的梦想或创意告诉园区,共创成艺术装置。园区就是由这些装置和诸多小房子、怪车等组成,多达五百多件。遭到争议的“人体蜈蚣”和“三面女孩”是其中两个。

梁龙是第一位“国王”,他和乔小刀相识于1999年,彼此参加过对方的婚礼和父亲的葬礼,乔小刀称之为“生死朋友”。“人体蜈蚣”的创作灵感来自于梁龙前几年做“美妆博主”时的形象,对脸部进行了艺术的夸张处理。

早在9月10日,“艺术火把节”在荒野之国举办之时,话题#巨型梁龙 人体蜈蚣#就曾在微博引起关注。博主@萨摩耶搜剧 发文:“三十二手梁龙,千万别晚上看,太符合梁龙的精神状态了。”评论区有网友反馈“吓人”,也有评论说“这独特的风格,真得让人印象深刻”。当时这个话题并未大范围传播。

国庆假期过后的10月11日,微博账号@百姓关注 发布带有话题#丽江一景区部分设计被指观感不适#的博文,称“有网友发视频称云南丽江荒野之国景区画风诡异,风格偏日系风,而人体蜈蚣与三面女孩等作品让人观感不适”。之后,诸多账号转发该内容,话题登上热搜榜第四位。在抖音平台,同样内容的视频转发量超16万,评论数超6万,引发广泛关注。

乔小刀感到奇怪的是,他的个人微博下面“没有一条骂的”。他推断这可能是“一个有预谋的计划”,对方将流量投到了抖音平台。南方周末记者试图联系发布相关内容的博主了解具体情况,截至发稿时未收到回复。

南方周末:被网友称之为“人体蜈蚣”的艺术装置,它的设计初衷和来龙去脉到底是什么?

乔小刀:我翻一下聊天记录。2023年10月19日,梁龙那时候是美妆博主,我问他要了图片授权,做了个脑袋出来,能在地上跑。在我们的几百位“荣誉国王”里面,只有梁龙的脸可以开发成当代艺术符号。他做美妆博主,脸就变成他的一个面具。他还有句歌词唱道:“我毁你个艺术家。”(指歌曲《征婚启事》)

2024年6月,我去参加阿那亚戏剧节,把这个“脑袋”也带过去了,并升级戴了眼镜,让他变得更可爱一点儿。然后在阿那亚就火了,网上都说梁龙去了阿那亚,其实他没去。

梁龙曾用过一个名字“梁虫”,用了两三年。2025年我们举办“艺术火把节”,梁龙要来演出,我们又加了千足虫身体,挂在梁上,寓意房梁上的一条虫。我还跟他开玩笑说,你得多点手才能抓更多的钱。它纯粹是我和艺术家梁龙共创的一个当代艺术作品。但云南的紫外线强,褪色特别厉害,刚开始拍还挺有颜色,后来拍就特别白,的确有点恐怖。

即使关停,也能接受:荒野之国创始人乔小刀回应争议

在阿那亚大火的梁龙造型艺术装置。资料图

南方周末:“三面女孩”是怎么回事?

乔小刀:这也是我们和另一个“荣誉国王”的共创作品,思路来源于哪吒的三头六臂概念,其实指每个人都有很多种思想,相当于有很多脑袋。园区里还有真正的哪吒三头六臂(的装置),为什么不拍呢?园区还有许巍老师的蓝莲花、回春丹的炼丹炉,这都是他们创造的梦。

南方周末:你是什么时候看到网上的议论,当时自己是什么状态?

乔小刀:应该是10月11日,一个朋友发了个链接过来,我也很震惊,想我到底得罪了谁,开始找源头。第二天我就不找了,我觉得那个太小我了。我觉得这就是命运使然,只能自我平衡和自我调节了。

南方周末:也有不少媒体、Kol、网友认可这种风格,提倡艺术多元化,为什么你最后选择了道歉和拆除?

乔小刀:遥远的敌人虽然很凶,但我看不见,近距离的各种关系需要维护好。这个事情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它是一群人对一个地区的事情。

人生需要和解。任何事情到达50对50,如果说我放下了这50%,对方可能就不在意了。但如果说我非要加个10%,我用60攻击你,你也会加到70来攻击我,这就永远是个针锋相对的事情。

这次我也学到了东西,我也需要自省,不要一味地按照自己的这种艺术思路走,忽略了跟大众之间的沟通。之前我认为这个项目有这么多人知道,为什么要解释?解释的话就变成“我的荒野之国”了。我希望它是每个人的荒野之国。

灵感“都来自传统文化”

乔小刀是山东人,出生于1976年,幼时随父亲“闯关东”,在黑龙江省鸡西市二道河子煤矿区长大。那时家里一切都得自己做,盖房子,打家具,做衣服,“每个人都是万能工”。他跟着父亲一起捡破烂,做木工活儿,养成了动手能力。

他的童年生活并不快乐,上到初二就辍学了,开始打零工的生活。1998年他来到北京打工,一开始做电焊,后来闯入设计行业。他的各种奇思妙想在这个阶段开始展现。他曾经做了一本杂志,记录每个月的生活,以帆布、铁皮为材质,受到展览邀请。“我做什么事儿,尽量反其道行之,做到与众不同。”

2020年,女儿出生,他想让她有个快乐的童年,租了一片荒芜的野地打造游乐园,因而取名“荒野之国”。尽管做过很多设计,乔小刀不会画图,没有设计图纸。他的想法都在脑袋里,人永远在现场。“我只要在现场就知道这个仗怎么打。”他的团队不到10个人,文凭都不高,因为专业的人总要问他各种规格、材质数据,他回答不了。

与此同时,文凭也成为乔小刀内心的阴影。“我特别自卑,因为我没有上过大学。我就害怕人家说我没有学历,这是一个人生短板,是一辈子都修复不了的伤痛。”采访中,乔小刀大段背诵起《岳阳楼记》《捕蛇者说》等古文,那是他停止的地方,也是他怀念的所在。

让乔小刀生气的,是有些网友对他作品“日系风”的描述。日常中,他会看“四书五经”原著,读“唐诗宋词”。荒野之国的大门两侧,写着明代刘泰的诗句:“不向王门作从伶,独横焦尾坐云汀。”他说这首诗曾照亮他迷失的方向。他反复强调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现在人的很多问题,你随便拿一首古诗就是答案”。

即使关停,也能接受:荒野之国创始人乔小刀回应争议

荒野之国正门。南方周末记者 陈鹏 摄

南方周末:你建造“荒野之国”的起源是什么?

乔小刀:我觉得我童年太悲伤了,不能再让我的孩子悲伤,就想建个游乐园,至少她放了学以后可以来这里玩。园区里为什么有那么多小房子?都是秘密基地。我小时候不爱学习,被家长揍,我就想躲起来,躲在小房子里面,在那边哭,没人知道,也不丢人。但当时只能躲到一个树下、一个草垛里面。

其实绝大多数人心里都有个小房子,都有一个想躲避的地方。(荒野之国)我也是给成年人做的,成年人进来,看到那些东西,一下子回到自己的小时候,自动变成小朋友。

当时很小,只有几亩地,但我一开始就选择了收费,设置一个门槛,让能接受的人进来。没想到很受欢迎,结果从几亩到20亩到60亩到现在140亩。

南方周末:你做这些房子、装置设计的灵感,源自哪里?

乔小刀:我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美术教育,也没有美术功底,我从小接受的审美教育就是来自《三国演义》《隋唐风云》《水浒传》这些小人书。它们的构图都特别好,我只是把这些画面从平面拉出来,变成立体的。后来有了电视,我看了上海美影厂出品的《大闹天宫》《九色鹿》等动画片。我的审美,所有的灵感,几乎全来自传统文化。

从小人书里看到的那些兵法,我几乎都运用到了荒野之国,比如“草木皆兵”“粮草先行”。我这里的芦苇为什么不砍?因为都是我的“兵”,都要为我赚钱嘛。你砍了,买草皮更贵,还要花钱浇水,不如大自然的力量,多好的计策啊。

兵法一定是你在没钱、没人、没时间的情况下,还要打这个仗,就要想办法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所以说荒野之国背后永远是经济逻辑,不是艺术逻辑。

即使关停,也能接受:荒野之国创始人乔小刀回应争议

乔小刀向南方周末记者展示自己的小人书。南方周末记者 陈鹏 摄

南方周末:有网友评论说荒野之国的风格是“日系风”,你怎么看?

乔小刀:怎么去判定日系风格呢?我觉得连日本人都是学中国的,日本的建筑、书法、服饰,还有茶道,哪一个不是从唐朝学过去的。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极其尊重的,一直到我做荒野之国,这里面没有任何国外的元素。当然我也尊重迪士尼,毕竟到2025年,人家已经一百多岁了,我们不敢跟人家相提并论。

南方周末:园区里面的每一个装置都是原创的吗?

乔小刀:我用的是“组合”,我觉得所有的创意都来源于组合。服装设计师说我是原创的,但棉花不是他发明的,色彩也不是他发明的……大家都是拿旧的事情重新贴的,只是你如何去把它组成。

我有强大的组合术,随便翻一本书,或者随便看一个东西,我可以拼在一起,不就是一个新的创意吗?比如说荒野之国里的“针灸岛”,“针灸”是一个医学名称,“岛”是个地名,从来没一起“结婚”。我的这种拼接是跨界拼接。

“我准备要走新路了”

乔小刀自称现在是“13岁”。因为每过一个阶段他要经历一次“死亡”,然后重生。

21岁的时候,他攒够了钱,离家出走,去了北京。“我觉得好开心,离开了邻居们的眼光,同学的眼光,我终于自由地飞了,北京没有人认识我。我就把自己治愈了。”

干了几年设计工作后,2006年,乔小刀自学吉他,写歌,和侄女乔木楠组成“大乔小乔”乐队,民谣歌曲《消失的光年》是他的成名作。不少来参观“荒野之国”的人,就是他当年的歌迷。2009年,乔小刀又创办“微薄之盐”酒吧,为歌手们提供演出现场,帮他们出专辑。也是因为这个平台,他结识了很多做音乐的朋友。

2012年,“微薄之盐”关停,乔小刀陷入人生低谷,他告别北京,来到丽江,想在田园生活中“疗伤”。有一天,丽江街上一个老木匠去世了,工具被卖到了旧货市场。“我看到这些东西,仿佛看到这个老人的一生。”乔小刀回忆起自己童年的木工生活,就把工具全部买回来。他又去废品站找来素材,开始练手做家具,用六个搓衣板拼成一把椅子,摸索着做古琴,还打造了一个“梦境花房”。

有人喜欢他的房子,就请他来定制,“一直做了差不多100栋房子”。也是这段经验的积累,当他在2020年想为女儿建造游乐园时,一切便顺理成章。园区里重新盖了一间“微薄之盐”,是他平时办公的地方,也招待外地来的朋友。曾经玩在一起的音乐人,失联十年后再次相遇。“只要自己强大,你什么都丢不掉。”他在书中写道。

即使关停,也能接受:荒野之国创始人乔小刀回应争议

荒野之国的部分景观。南方周末记者 陈鹏 摄

那七年时间,他称之为“止语”阶段,不见熟人,不交朋友,“眼睛只看一米之内的事情,你就会很专注很垂直,然后才能获得力量。否则的话都被稀释了。”

从2012年算起,今年已经13年。如果说这次争议是又一次低谷,他已准备好新生。“这本书就是我跟荒野之国告别,我准备要走新路了。”

南方周末:我在园区看到“土人国”那块的房屋上写着中医穴位的名称,你在成都麓湖打造的房子外也有相同标志。这些设计的想法是什么?

乔小刀:我在“止语”的七年里,除了学习木工,也在学习中医针灸。我的职业规划就是退休后做个针灸师。

荒野之国就是一个经络人体,售票口是人的嘴,闸机相当于把你这么大东西吞下了。景区的路就是任督二脉,人流就好比是血液在流动。房子上都装有风车,因为血液一定要转。针灸岛的意思就是人生病了,划船上岛去见大夫。我在那里认识很多医生,人家一看到“太渊”“鱼际”,说这个创始人一定是学医的。

即使关停,也能接受:荒野之国创始人乔小刀回应争议

荒野之国的房屋上写着“穴位”名称。南方周末记者 陈鹏 摄

南方周末:你在书中提到,希望它是一个“心灵医院”。

乔小刀:绝大多数小房子里面是有这种治愈功能的。有很多抑郁症的人在里面哭,释放自己。后来跟他们成为朋友,他们才告诉我,在里面哭过,我是根本不知道的。那种空间的场域设计,他们觉得进去就把自己包起来了,就是回到母体了。

有几个外面的项目,曾抄我们的外观,但没有注重房子里面那些灵魂内核,所以抄来抄去都发现(一开始)的确是挺打卡的,但干不到半年就没人来了。

我写歌是治愈别人,我做荒野之国,治愈了更多的人,最终我又会变成一个医生。我觉得我一生都是一边救赎自己,一边救赎别人。

南方周末:刚才你提到,之所以写《荒野之国》这本书,是为了和这个项目告别。你接下来的规划是什么?

乔小刀:这十几年以来,我的想法已经全部实现了,所有不可能完成的事儿,都被我完成了,见好就收吧。荒野之国已经长大,它要去面对风雨,我要忘掉荒野之国的所有设计思路。但我会继续探索中国传统文化,打造中国的童话IP。尽管我年纪有点大了,至今都画不出一个标志形象,先把“旗帜”拉出来,总会有年轻人去实现。

南方周末记者 陈鹏

责编 刘悠翔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