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搜文章正文

会种草的景区,开始赢了

抖音热搜 2025年10月26日 18:00 5 admin
会种草的景区,开始赢了

新一轮景区爆款公式来了。

会种草的景区,开始赢了

首图 | AI

领域 | 景区

01

十一过后,我发现很多景区、乐园业者的心态与认知,有了一些显著变化。

好几位曾经拼命卷产品、卷价格的老板,接连跑来问我同一件事:

怎么看今天国内游客出门旅行越来越“情绪化”?

我反问他们,如何理解“情绪化”这三个字?

在他们口中,这届游客太玄乎了,从反向旅游到窝囊旅游,再到睡帐篷、床车,围着鸡排哥转,一天一个玩法,实在有点跟不上这届年轻人节奏,更别说现在连中年人都开始跟着入坑了。

会种草的景区,开始赢了

所以,或许是大家的“情绪”出了问题。

但也有同行复盘战果,称想看懂这届游客心里想什么必须一头扎进抖音里,不仅做抖音,还要在抖音里生活,看懂年轻人在想什么、喜欢什么、分享什么。

总之,业者朋友都意识到一个问题:很多人决定去哪儿玩,似乎就靠一种情绪推动。

直到这时,我才说出自己看法:今天国内景区营销的本质,是在和游客的多巴胺阈值较劲。

因为抖音这类平台让流量已经不再稀缺,平台上用户的真实感受才是。

年轻人会为一场直播买票,第二天就动身出发,不是因为它便宜,也不是因为它有名,而是因为他刚好被打动了。

说白了,就是年轻人感觉对了,才是最大的景区刚需。

尤其在景区同质、价格透明、体验泛化的背景下,真正有溢价空间的,就是这股情绪带来的爆发力。

而抖音生活服务的数据,恰好印证了这一点。

据平台数据显示,今年国庆期间,古镇古城成为文旅热门选择,抖音订单环比增长299%,去玩,更是去感受。

在这其中,古风妆造环比增长111%。今天的游客已经不满足于看,他们还想演,景区成了情绪背景板,服务成了多巴胺好搭子。

博物馆类目的团购订单也环比增长了68%,除了年轻人,不少亲子家庭也把这里当成假期的情绪出口。

这届游客,从不缺选择,只是更会选择,而景区想要在这个节奏里站稳脚跟,就必须回答一个问题:

你,真的懂人性了吗?

02

今年十一,跑在前面的景区已经开始认真回应上述问题了。

他们不急着打广告,先去琢磨情绪节拍,也不再单纯宣传特色项目,却努力拆解每一个游客决策瞬间。

比方说,国庆黄金周这样高度竞争的节点,常州中华恐龙园就给出了一个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答案。

国庆期间,洞察目标客群的新鲜消费需求,以“6大上新 幻新过双节”作为传播主线,核心涵盖“3大新项目、1大王牌节庆、2大昼夜狂欢”6大体验产品,上新全新项目“穿越侏罗纪、6D秘境奇遇”两大王牌,丰富假期的游乐体验。

会种草的景区,开始赢了

在内容端,他们的准备,从9月中旬就开始了,那时候大多数园区还在定十一节奏,中华恐龙园的直播已经提前上线,内容铺排、角色预热、话题造势同步启动,提前两个星期就用直播、短视频把情绪推了出去。

然后,内容延展到了运营。

10月4日,中华恐龙园的王牌节庆IP“艾琳世界”正式回归,我注意到,借势这一主题,景区在内容传播上开始走得更细分、更人格化。

会种草的景区,开始赢了

他们在抖音上匹配了外籍达人打卡中国智造的主题视角,也有职业体验型达人的项目解读,还有亲子博主做长图式游园攻略,以及大学生达人成团整活,纯粹为了制造一个又一个带梗的传播钩子。

同时,在内容制作端,他们也在试水AIGC的创意叙事方式,利用剧情动线和用户生成共创,把整个园区氛围变成一个可以被演绎的开放场景。

这些动作背后,本质上是景区在围绕不同人群的情绪需求,重新构建内容节奏和用户期待。

因为亲子家庭要体验陪伴感,年轻人想找梗找刺激,远道而来的游客更需要值回票价的视觉奇观,靠统一的主线打通所有人是不可能的,只能有意识地在平台上做出多个情绪锚点,等待不同类型用户前对号入座。

抖音生活服务则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平台“流量+转化+工具”三位一体的支撑力。

直播、券包、商品卡、种草视频、达人探园、平台运营指导、流量激励,这些动作组合在一起,为景区整场十一活动做了持续的情绪陪跑。

效果是清晰的。

根据抖音生活服务数据,10月1日至5日,常州中华恐龙园抖音团购订单量环比增长125%,销售额环比增长95%。

从预热到陪跑,再到转化落地,这是一场标准的内容驱动型情绪营销。

同样的做法,在泉城欧乐堡也有体现。

他们意识到这届游客更在意实惠和性价比,推出了“国庆可用7折产品”,成为景区节前带动情绪、节中承接转化的关键支点。

为了稳住节日客流,他们把直播变成了常态,围绕官方+达人直播打造了⼀套完整“酒景联动”打法,预售期提前近⼀个⽉,期间⽀付额超过2000万,核销额同比提升98%。

会种草的景区,开始赢了

不难看出,这一类“赢在十一”景区的共同点,是经营视角正在转换。

他们开始围绕用户会被什么打动来重构景区价值,把游客在看什么、评论什么当成经营数据一部分。

万马齐喑时,这批会“搞情绪”的景区,正在悄悄重新掌握旅游行业主动权。

03

今年十一,做得好的这批景区确实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他们越来越像内容驱动型团队。

他们擅长提前制造期待,也善于用内容陪伴用户决策过程,更重要的是,能用平台的工具,把一次情绪打动转化成真实成交。

事实上,那些在十一期间玩出情绪爆款的景区,其实都踩中了这套节奏。

总结下来,大致是四个动作:

先做用户洞察,发掘平台用户的潜力与情绪,把决策动因理解透。

再做提前量,把直播和内容预热提前铺开,越早打动人,越容易抢占认知位置。

接着做陪伴感,内容不断线,情绪持续投喂,刷到第五条才决定买,也都算在成交逻辑里。

最后做转化链,平台的券包、商品卡、达播、自播、短视频,一整套机制,负责把感觉对了变成订单进来了。

在这个过程中,最核心的转变,是商家开始把年轻人的多巴胺,真的当回事了。

国内景区历经多次迭代发展,在我看来,未来价值可以拆成资源价值、功能价值、情绪价值三层。

资源价值,不好卷。

你不是三亚,学不来海岸线。

功能价值,大家都在拼。

你有电音节,我上NPC,你有动物园,我搞夜游,你做亲子票,我就打家庭套票,一天一个新主题,卷到最后,大家都在疲于应付内容,反而越来越不像内容。

这时候,情绪价值成了逆势增长的真理。

今天的游客,是想买一段能被记住的体验,而好景区,一定是先理解人性,再满足需求。

就像短视频刷到恐龙妹妹的那一眼上头,是常州中华恐龙园的流量来源。

很多景区已经意识到,抖音提供的是帮助他们连接这种情绪触发的桥梁。

内容预热、直播种草、氛围共创、话题运营,甚至是场景重构,本质上都是在服务一个目标:让年轻人多巴胺快速释放,让感受优先落地。

看见平台用户的潜力,再去设计对得上的产品,听懂用户的情绪,再去做配套的场景,这也是一种新的景区营销方法论。

由此,我们也终于看到,在原本那条卷产品、卷价格、卷设施的赛道之外,景区们找到了另一条路。

这是一条基于理解人的路。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今天景区针对年轻人的情绪价值营销 ?欢迎在下方留言框与旅界君互动。

———— END ————

欢迎来撩旅界主编微信:haoxi524(加群:公司职务+姓名,不备注公司信息一律不通过申请!感谢配合!)

广交天下英雄,共议文旅天下事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