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搜文章正文

29岁男子在南太行登山失联15天,饭店老板称曾接到求助电话 当地多支救援队仍在搜救

抖音热搜 2025年10月27日 18:59 5 admin

户外探险的魅力在于探索未知,但敬畏风险是安全的前提。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南太行山 “蝎子楞” 区域,一场持续 15 天的搜救行动仍在焦灼进行。29 岁的商丘男子饶某辉,身着与山野环境格格不入的西装皮鞋,独自闯入这片未开发野山后失联。截至 10 月 22 日,专业救援队动用无人机、热成像仪等设备反复搜寻,仍未发现有效线索,而他年过花甲的父亲,即便摔伤脱臼,仍在山下执着守候,期盼儿子能平安归来。这起事件再次敲响警钟:未开发野山绝非 “打卡秘境”,盲目探险只会将自身与他人置于险境。

贸然进山:西装革履的野山之行

29岁男子在南太行登山失联15天,饭店老板称曾接到求助电话 当地多支救援队仍在搜救

10 月 7 日清晨,南太行山笼罩在一层淡淡的薄雾中,山间空气湿润,前夜的降雨让路面残留着湿滑的泥泞。29 岁的饶某辉驾驶车辆,一路驶入辉县上八里镇鸭口村,最终将车停在上午峪老农家饭店门口。他身材挺拔,身着一套黑色西装,脚上是锃亮的皮鞋,与周围背着登山包、穿着防滑鞋的少数游客形成鲜明对比。

下车后,饶某辉向饭店老板简单打听了进山路线,随手从店内拿了一瓶矿泉水,没有购买任何食物,也未添置登山杖、手电筒等基础户外装备。出发前,他特意记下了饭店的电话号码,告诉老板 “可能晚上回来住宿”,随后便独自一人,朝着 “蝎子楞” 的方向走去。饭店老板当时有些疑惑,提醒他 “山里没路,不好走”,但饶某辉并未停下脚步,径直踏入了茫茫山林。

没人知道饶某辉为何选择以这样的着装和准备闯入野山。据亲属事后回忆,饶某辉平时在城市工作,很少有户外徒步经验,更没有注册或使用过任何户外导航软件,对 “蝎子楞” 的凶险一无所知。他或许是被社交媒体上偶尔出现的南太行原生态风光吸引,或许只是一时兴起想探索 “秘境”,却未曾想,这片看似宁静的山林,暗藏着致命陷阱。

29岁男子在南太行登山失联15天,饭店老板称曾接到求助电话 当地多支救援队仍在搜救

当天傍晚,山区天气突变,零星小雨转为中雨,雾气逐渐加重,能见度急剧下降。晚上 8 时许,饭店老板的手机突然响起,来电显示正是饶某辉留下的号码。电话那头,饶某辉的声音带着明显的慌乱与疲惫,语气急促地说:“我在山里迷路了,手机快没电了,现在看到远处有亮光,正顺着亮光往下走。” 老板连忙叮嘱他 “注意安全,慢慢走”,还没来得及询问具体位置,电话便匆匆挂断,此后再无任何回音。

失联与搜救:雨夜中的紧急搜寻

10 月 8 日,一整天过去,饶某辉的车辆仍静静停在饭店门口,始终不见他归来的身影。饭店老板多次拨打他的电话,均提示无法接通,心中的不安越来越强烈。到了当晚,老板再也按捺不住,拨通了报警电话,详细说明情况并提供了饶某辉的车牌号与联系电话。

几乎同时,一位在该饭店歇脚的游客,发现这辆陌生车辆已停放两天,车主却杳无音讯,便在小红书平台发布了寻人信息。帖子中附上了车辆照片和饭店位置,配文 “南太行上午峪附近,有位车主独自进山后失联,有知情者请联系”,很快引发网友关注,相关话题迅速扩散,越来越多人开始为饶某辉的安危担忧。

29岁男子在南太行登山失联15天,饭店老板称曾接到求助电话 当地多支救援队仍在搜救

接到报警后,当地警方第一时间介入,联合辉县应急管理部门,紧急协调蓝天、神鹰、飞鹰、星火等多支专业救援队,组建起大规模搜救队伍。此时山区仍持续降雨,雨水顺着陡峭的山体流淌,原本就崎岖的羊肠小道变得湿滑难行,给搜救工作带来极大阻碍。搜救队员们身着专业救援服,携带绳索、担架、照明设备等物资,分成多个小组,从不同方向向 “蝎子楞” 深处推进。

“这片区域根本没有成型的徒步道路,所谓的路都是当地村民放羊或山羊踩出来的羊肠小道。” 参与搜救的队员介绍,“蝎子楞” 海拔超过 1000 米,最高处的悬崖落差达 700 多米,两侧是深不见底的沟壑,部分路段仅容一人侧身通过,脚下是松动的碎石和湿滑的苔藓,稍不留神就可能失足坠落。更棘手的是,山区大部分区域没有手机信号,阴雨天气下能见度不足 4 米,队员们只能依靠无人机航拍和热成像仪扫描,逐片区域排查,每一步都格外谨慎。

连续多日的搜救中,队员们每天清晨进山,深夜才疲惫返回。雨水浸透了救援服,刺骨的寒意不断侵袭,他们却始终没有放弃。无人机一次次升空,热成像仪一遍遍扫描,队员们用脚步丈量着每一片可能的区域,呼喊着饶某辉的名字,回应他们的只有山谷的回声和淅淅沥沥的雨声。截至 10 月 22 日,搜救行动已持续 15 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但仍未发现饶某辉的踪迹,也没有找到任何能指向他位置的线索。

亲属坚守:悬赏 5 万与父亲的执着

饶某辉失联的消息传到商丘老家,亲属们瞬间陷入恐慌。他的父亲、姐姐、姐夫等多位亲人,当天便驱车赶往辉县上八里镇,抵达事发地后,立刻加入到搜救队伍中。年过半百的父亲,不顾山路艰险,跟着救援队员一同进山,逢人便打听是否见过儿子,眼神里满是焦虑与期盼。

为了能尽快找到饶某辉,亲属们通过当地村民和救援队伍,发布了 5 万元的悬赏公告,承诺 “只要能提供有效线索找到人,无论生死,都将兑现赏金”。悬赏信息在当地村民群、户外爱好者社群广泛传播,不少村民自发加入搜寻队伍,带着镰刀、绳索等工具,在自家熟悉的山林区域仔细排查。

然而,山区地形的复杂程度远超亲属们的想象。在一次进山搜救中,饶某辉的父亲因心急赶路,不小心脚下打滑,重重摔倒在碎石坡上,当即感到胳膊剧痛难忍,无法正常活动。救援队员紧急将他送往附近医院检查,确诊为胳膊脱臼,需要固定休养。加之老人本身患有高血压,经此一摔,身体状况愈发不佳,医生反复叮嘱他不能再进山冒险。

无奈之下,老人只能在山下的农家饭店等待消息。他每天坐在饭店门口,望着 “蝎子楞” 的方向,眼神空洞却又带着一丝执拗。每当搜救队伍归来,他都会第一时间迎上去,急切地询问 “有没有消息”,得到否定答案后,便默默转身,坐在原地继续等待。截至 10 月 22 日,饶某辉的姐姐、姐夫等其他亲属,因工作、家庭等原因,不得不陆续离开搜救区域,但他的父亲始终坚守不走,三餐简单对付,日夜守在山下,嘴里反复念叨着:“我要等他回来,不找到人,我绝不走。”

一位搜救队员看着老人孤单的身影,忍不住感叹:“老人的执着让我们都很动容,我们能做的,就是拼尽全力搜救,争取给老人一个交代。” 亲属们的焦灼与坚守,也让搜救队员们倍感压力,他们加大了搜寻力度,调整了搜救策略,希望能早日传来好消息。

地形凶险:“蝎子楞” 的三重致命陷阱

“蝎子楞” 之所以成为高危区域,与其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未开发状态密切相关。这片区域隶属于南太行山系,地处辉县与山西交界地带,属于典型的 “嶂石岩” 地貌,山峰陡峭、沟壑纵横,地质结构复杂且不稳定。早在千年之前,这里就因险峻地形成为军事要地,如今虽褪去金戈铁马的痕迹,却依然保留着原始的凶险。

这里的第一重危险是无路可走的野山环境。“蝎子楞” 属于完全未开发区域,没有任何人工修建的步道、护栏等设施,仅有的 “路” 是山羊和村民放羊时踩出的羊肠小道。这些小道狭窄陡峭,蜿蜒曲折,很多路段隐藏在茂密的灌木丛中,稍不留意就会偏离方向。更危险的是,部分路段需要借助绳索才能通行,对于没有专业装备和经验的人来说,无异于徒手攀爬悬崖。

第二重危险是极端天气与环境变化。南太行山山区气候多变,昼夜温差大,即便在 10 月,白天最高气温可能达到 15℃左右,夜晚却会降至 5℃以下。一旦遭遇降雨,湿冷的环境极易引发失温,而山区的雾气常常突如其来,瞬间将能见度压缩到数米之内,让人瞬间迷失方向。饶某辉失联当天的中雨天气,正是这种危险的集中体现,湿滑的路面、极低的能见度,让他原本就准备不足的徒步之旅,变得更加凶险。

第三重危险是信号隔绝与救援困难。“蝎子楞” 大部分区域没有手机信号,一旦失联,很难与外界取得联系。同时,山区面积广阔,入口众多,即便官方设置了警示标识,也难以完全阻挡人员进入。而一旦发生意外,救援人员需要翻山越岭,在复杂地形中艰难推进,无人机和热成像仪的作用也会因雾气、植被遮挡受到限制,导致最佳救援时机被不断消耗。

当地户外爱好者透露,“蝎子楞” 近年来逐渐成为一些人眼中的 “网红秘境”,部分网络主播为了流量,刻意隐瞒风险,发布 “小众打卡地”“原生态探险” 等吸引眼球的内容,误导了不少像饶某辉这样的户外新手。他们不知道,这些所谓的 “秘境”,其实是暗藏杀机的险地,每一次贸然闯入,都是在拿生命赌运气。

官方警示:提前 3 天发布的安全告知书

事实上,在饶某辉进山前 3 天,辉县上八里镇人民政府就已预判到野游风险,于 10 月 4 日通过官方渠道发布了《野游徒步路线安全告知书》。告知书明确提示,当地景区及非景区内的多条徒步路线,因近期雨水较多、天气多变、地形复杂,野游线路缺乏专业旅游设施与安全维护,道路崎岖难行,极易发生滑倒、跌落、迷路、野生动物攻击等意外事故。

告知书着重强调,“请广大游客不要盲目探险,切勿穿越野线旅游或到未经开发的野外区域游玩”,并提醒游客 “选择正规景区游览,珍爱生命,远离危险”。这份提前发布的警示,清晰列出了野游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却未能阻止饶某辉的脚步,最终酿成失联的危险局面。

这并非南太行山未开发区域首次发生安全事故。2024 年 11 月,一名女性驴友随团徒步辉县市黄水乡龙水梯村至十字岭的未开发路线时,不慎脚下打滑坠崖身亡。事故发生地同样设有明显的禁止通行警示标志,但仍未能阻止违规进入的脚步。类似的悲剧反复上演,凸显出部分游客对安全警示的漠视,也反映出野线徒步管理的现实困境。

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坦言,南太行山区范围广阔,入口众多,地形复杂,仅靠设置警示标识和巡查劝阻,难以完全杜绝违规进入行为。“我们的人力、财力有限,不可能在所有入口设卡,有些人为了避开检查,甚至会选择夜间或偏僻小路进山。” 工作人员无奈表示,成年人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无视安全警示贸然闯入野山,不仅会让自己陷入危险,还会耗费大量公共救援资源。

针对此次饶某辉失联事件,参与搜救的救援队员再次发出强烈呼吁:户外新手绝对不要进入南太行未开发区域,这些区域的危险程度远超想象,专业装备和经验缺一不可;非专业救援人员和网络主播,切勿前往事发区域围观、直播,以免自身遭遇危险,或干扰正常搜救工作的开展。

截至 10 月 22 日,对饶某辉的搜救仍在继续。救援队伍调整了搜寻策略,重点排查此前未覆盖到的峡谷和悬崖下方区域,无人机携带高清摄像头,在天气转好的间隙持续升空扫描。饶某辉的父亲依然守在山下,每天望着 “蝎子楞” 的方向,等待着一丝渺茫却又无比珍贵的消息。这场跨越 15 天的搜救行动能否出现转机?饶某辉能否平安归来?所有人都在默默期盼着答案。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