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时间”三个字快把30+打工人的腰椎压断了——5月14日,北京协和医院脊柱外科门诊一天挂出700+号,主诉全是“坐得背疼”。导火索就是前一天“每天爬...
2025-11-05 2
最近海外社交平台彻底被一款机器人刷屏了!
NEO 家庭机器人。这玩意儿长得跟真人差不离,167cm 的身高、30 公斤的体重,有眼睛有鼻子,十根手指灵活能动,还能用两条腿走路。
叠衣服、洗碗、浇花、吸尘样样敢接,干完活还会自己找地方充电,关键是现在就能买,2 万美元全款或者月付 499 美元(折合人民币 3500 多),就能把这个 “家务大师” 抱回家。
咱们先别忙着心动,这东西真像宣传的那么香吗?实测下来的槽点能把人劝退,再加上竞品的碾压和回本的难题,到底值不值得买,看完这篇你心里就有数了。
说句实在话,NEO 的宣传视频确实把人勾得心里痒痒。视频里它动作流畅,叠衣服整齐利落,放餐具稳稳妥妥,活脱脱一个训练有素的家政阿姨,难怪能在社交平台爆火。
再加上 22 个自由度的灵活关节、NVIDIA Jetson Thor 芯片加持,参数看着也挺唬人。
可真到了实际使用中,那就是另一番景象了。有科技博主专门做了实测,结果让人哭笑不得:
从冰箱拿一瓶水,咱们正常人几秒钟搞定的事,NEO 得慢悠悠挪过去、小心翼翼开门、试探着抓取,一套流程下来足足花了 1 分钟。
更离谱的是放餐具,弯腰把几个杯子放进洗碗机,它能磨磨蹭蹭折腾 5 分钟,动作僵硬得像卡壳了一样,好几次都差点把杯子摔了。
最让人崩溃的是续航,官方说能撑 4 小时,实际用下来根本达不到,放几个碗、吸一小块地就没电了。
一家人晚上吃完饭让它收拾餐具,等它慢悠悠放好、自己跑去充电,洗碗机得第二天早上才启动 —— 这哪是帮忙做家务,分明是添堵啊!
你以为这就完了?NEO 的 “智商” 也很有限,只会那几个固定动作。想让它干点稍微复杂的,比如 “拿瓶可乐再加点冰块”,它直接当场 “懵圈”,完全不知道该干啥。
制造商 1X 公司给出的解决方案更是让人无语:遇到不会的任务,就启动 “专家模式”,让人类专家戴 VR 眼镜远程操控它干活。
这哪是买家政机器人,分明是请了个需要 “远程辅导” 的 “祖宗”。不仅费时间,隐私问题也让人揪心 —— 家里的一举一动都被远程专家看得明明白白,谁能放心呢?
可即便槽点一大堆,根据 1X 公司 2025 年 Q3 最新数据,NEO 全球销量已经突破 5000 台,主要买家都是北美那边的科技发烧友,看来 “尝鲜” 的人还真不少。
你发现没,NEO 看似是人形机器人,真正的对手根本不是特斯拉 Optimus 那种还在实验室里的产品,而是咱们早就用习惯的扫地机器人。
先看价格对比:NEO 全款 14 万人民币,月付 3500 多;而国内扫地机器人一两千就能买到,万元级就是顶配,功能还贼全。
就拿科沃斯的扫地机器人来说,LDS 激光雷达能精准建图,还能设 “虚拟墙” 避开不想扫的区域。
240ml 大水箱一次加水能拖完整套房,9.3cm 的超薄机身还能钻进沙发底、床底清扫,越障能力也强。
再看效率差距:扫地机器人清洁效率比 NEO 高近一倍,还能自主规划路线,不用人管;NEO 不仅慢,稍微复杂点的任务就卡壳,还得人工盯着。
拿最基础的扫地来说,NEO 吸完一间 15 平米的客厅得半小时,还可能漏扫;扫地机器人 10 分钟就能搞定,还能自动回充、倒垃圾。
咱们再算一笔实打实的回本账:NEO 抓取不规则物体的成功率才 82%,而人类保姆能达到 99.7%。
按一线城市家政 40 元 / 小时算,NEO 得连续工作 8850 小时(差不多 5 年,每天干 5 小时)才能回本。
反观万元级扫地机器人,平时省了请保洁的钱,一般 2 年就能收回成本,这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
而且行业对手也没闲着。特斯拉 Optimus 在 2025 年 8 月公布了最新测试视频,新增了叠衣服、擦桌子等家政功能,预计 2026 年量产,直接瞄准 NEO 的市场。
国内的科沃斯、石头科技也在加码 AI 交互,现在的扫地机器人不仅能听懂语音指令,还能识别家具、避开障碍物,价格却只有 NEO 的零头。
这么看下来,真正适合买 NEO 的,只有那些不差钱、就想尝鲜的科技发烧友。毕竟买它不是为了实用,而是为了提前感受 “未来生活”,用自己的使用数据帮它进化。
普通家庭要是冲着做家务买它,纯属花钱买罪受。
我跟你讲,虽然 NEO 现在毛病一大堆,但它的意义可真不小 —— 它是第一个真正落地的消费级人形家政机器人,把之前只存在于科幻片里的东西搬到了现实中。
在此之前,波士顿动力的 Atlas 机器人虽然能跑能跳、会后空翻,但从来没面向普通消费者卖过;特斯拉 Optimus 喊了好几年,至今还在实验室调试。
而 NEO 敢第一个吃螃蟹,正式开启预订,2026 年就要交付,还卖出了 5000 多台,这本身就是一种突破。
从行业角度看,NEO 的出现也暴露了不少问题。
现在人形机器人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大家对它的定义、技术要求都不一样,NEO 的续航短板、AI 算力不足、隐私安全隐患,都是行业目前面临的共性问题。
但正因为有了 NEO 这样的 “先行者”,后面的厂商才能少走弯路,针对性地改进技术。
而且 NEO 的人性化设计也值得借鉴。
比如 167cm 的身高刚好适合家庭环境,22 个自由度的关节能完成精细动作,还有全身控制系统能像人一样蹲下、坐下,这些都是未来人形机器人的重要发展方向。
随着 AI 模型优化、传感器技术升级,以后的人形机器人肯定会更聪明、更高效,价格也会慢慢降下来。
现在的 NEO,就像当年的第一代智能手机,功能简陋、价格昂贵,但它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市场。
虽然现在它更像个高科技玩具,而不是实用工具,但它证明了消费级人形机器人的可行性,也让大家看到了未来的可能性。
NEO 就是科技圈的 “早产儿”,亮点不少但毛病更多,实用价值远不如宣传得那么美好。14 万的价格、蜗牛般的效率、还得担心隐私泄露,普通人真没必要为它买单。
但话说回来,任何新技术的成熟都需要过程,NEO 敢第一个迈出商业化的步子,就值得肯定。未来的人形机器人,核心还是得解决 “好用、不贵、安全” 这三件事。
毕竟咱们普通人买机器人是为了解放双手,不是为了花钱找罪受。相信再过个五六年,技术成熟了,真正能帮咱们省心省力的人形机器人,肯定能走进千家万户。
相关文章
“没时间”三个字快把30+打工人的腰椎压断了——5月14日,北京协和医院脊柱外科门诊一天挂出700+号,主诉全是“坐得背疼”。导火索就是前一天“每天爬...
2025-11-05 2
浪漫的客轮之旅,妻子竟不幸坠海。突发的意外事件,丈夫却表现异常。为查清事情真相,检察机关依法介入引导侦查,一个精心策划的杀妻骗保阴谋逐渐被揭开……6月...
2025-11-05 2
“练了半年臀,男朋友却说我‘太强势’想分手?”——3月12日,北京姑娘小赵在豆瓣发吐槽帖,一小时冲上热搜。导火索是她晒出体脂18%的腰臀比照片,配文“...
2025-11-05 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经国务院批准,现将2026年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放假调休日期的具...
2025-11-05 2
“膝盖比天气预报先疼起来”——12月17日清晨,北京朝阳公园,63岁的老李才跑两公里就喘成破风箱,直接蹲路边咳到眼泪横飞。诱因很简单:零下三度+一口凉...
2025-11-05 3
“体检报告一出来,全家都盯着我”——2023年10月,北京某互联网公司42岁技术总监王磊,被医生一句“脂肪肝逼近中度”吓得当晚下单跑鞋,三个月后完赛首...
2025-11-05 3
健身房里练了半年,肚子还是软塌塌,26岁北京小伙却用六年把体脂压到10%以下,腹肌像刻刀划出来,血管爬满小腹,照片一出,评论区直接炸锅:这身体真没动过...
2025-11-05 2
1988年的夏天,燥热得像一口密不透风的蒸笼。知了在窗外老槐树上声嘶力竭地叫,仿佛要把一整个夏天的力气都用光。我刚高考完,整个人像一根被拧干的毛巾,瘫...
2025-11-05 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