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生活和工作把我压得透不过气,满脑子只想找个地方“消失”几天,安安静静发呆。翻遍了地图,热门旅游城市不是人挤人,就是房价物价劝退。正发愁时,朋友...
2025-08-08 2
8月5日,特朗普的对华动作再次引发全球关注,这位以“反复无常”著称的美国前总统,一边声称“除非中方满足条件,否则不会访华”,一边扬言要对进口芯片和药品加征最高250%的关税。
这看似孤立的两件事,实则藏着同一种逻辑,试图用极限施压的方式逼迫中国让步,但他似乎忘了,在全球化深度绑定的今天,任何单方面的“威胁”都可能反噬自身。
而美国,恰恰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特朗普的对华态度向来充满戏剧性,不久前,他还对外宣称“访华传闻都是假新闻”,转头就放出风声:“若要去北京参加晚宴,前提是中美必须达成协议”。
这种“出尔反尔”的背后,是典型的谈判策略,他就是想用“访华”作为筹码,换取更多利益。
与此同时,他的关税威胁也在升级。
据美国媒体报道,特朗普团队已草拟计划,准备对进口芯片和药品加征关税,其中药品税率高达250%,他声称这是为了让制造业回流美国,但熟悉中美贸易的人都清楚,这不过是老调重弹。
早在几年前,他就曾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结果不仅没让美国制造业复兴,反而让美国企业成本飙升,消费者买单。
更值得玩味的是,就在他放话的同时,美国在谈判桌上的小动作不断。
比如,有媒体曝出,英伟达出口中国的H20芯片被指“存在严重安全问题”,而这款芯片本是美国为限制中国算力而“定制”的阉割版。
这种“既想谈合作,又想卡脖子”的操作,暴露了美国的矛盾心态,既想要中国的市场和资源,又不愿看到中国发展。
特朗普的“双面操作”,本质上还是想延续“边谈边打”的套路,但中国早已不是十年前的中国了。
特朗普以为,加征250%的关税就能“拿捏”中国,却刻意回避了一个关键事实,美国在诸多领域早已深度依赖中国供应链,尤其是医药领域。
美国商务部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市场上80%的阿莫西林原料、96%的氢化可的松、90%的布洛芬,都来自中国,就连常见的退烧药泰诺,其核心成分对乙酰氨基酚也有73%依赖中国进口。
更具体的是,美国72%的基本药物需要进口,而这些药物的“源头”大多在中国,这意味着,若真对药品加征250%的关税,首当其冲的是美国民众,药店的感冒药、消炎药可能涨价数倍,甚至断供。
中国医药产业的优势并非偶然,以华海药业为例,其生产的沙坦类降血压原料药占据全球市场份额超50%,美国市场一半以上的供应都来自这里。
这类药物的生产需要“手性合成技术”,而美国企业因废水处理成本是中国的3倍,早已退出该领域。
特朗普想靠关税逼药企回流?现实是,美国重建本土供应链的成本高到难以想象,环保法规、审批流程、技术断层,每一项都是“拦路虎”。
正如美国药企协会的报告所言,就算砸千亿美金,至少需要10年才能重建与中国相当的医药供应链,这也就意味着,关税大棒挥得越狠,美国自身的疼痛可能越剧烈。
至于特朗普将“达成协议”作为访华条件,看似强势,实则暴露了美国的焦虑,他们急需中国在一些领域“松口”,比如稀土出口。
稀土是现代工业的“维生素”,尤其在军工和新能源领域不可或缺,全球80%的稀土产量、85%的精炼加工能力都掌握在中国手中。
即便美国本土有稀土矿,也得把70%的原料送到中国加工,因为中国拥有从开采到分离的全产业链技术,其他国家想复制,至少需要十年,还得承担高昂的环境和人力成本。
此前,中国只是适度收紧稀土出口,美国国防部就紧急报告,若供应中断,6个月内军工产线将全线停摆,F-35战斗机引擎会变成废铁。
当然,美国的“算盘”不止于此。
他们既想让中国放开稀土出口,又不想放弃对中国芯片的限制,这种“既要又要”的心态,在中美谈判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斯德哥尔摩第三轮会谈中,美国财长贝森特故意绕开关税问题,转而指责“中国购买伊朗石油”,试图转移焦点,还扬言要制裁中国,以此来威胁我们。
但中方不为所动,直接回应,中国已准备好应对各种变化,反制措施箭在弦上。
中国的强硬和美国不同,中国是真的有底气。
过去几年,面对美国的关税战,中国始终坚决反制,结果是特朗普主动寻求谈判,美国还撤销了多项对华制裁,特朗普想靠“访华条件”施压?恐怕忘了,中国从不接受“城下之盟”。
最重要的是,中国的“王牌”可不只有稀土和医药
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有着深度布局,这些“底牌”不显山露水,却能在关键时刻产生巨大影响力。
就拿新能源领域来说,中国掌控着全球70%的锂电池产能,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占据全球半壁江山,美国想发展电动车,绕不开中国的电池技术和原材料供应。
去年,美国福特汽车为了保证电动车产能,不得不与宁德时代合作建厂,即便面临国内的政治压力也在所不惜。
在光伏产业,中国的优势更明显,全球80%的多晶硅、硅片、电池片都由中国企业生产,隆基、晶科等企业的技术领先全球,美国曾试图对中国光伏产品加征关税,结果本土光伏电站建设成本飙升,最终不得不放宽限制。
这些案例都指向一个事实,中国的竞争力,早已从单一产品延伸到全产业链,这不是关税能切断的。
更重要的是,这种产业链优势不是靠“垄断”得来的,而是靠成本控制、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比如,中国化工产业的集群化发展,能将医药原料的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成本降低近一半,这种优势,是其他国家短期内难以复制的。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和“制造业回流”计划,本质上是逆全球化的尝试,但历史早已证明,在全球分工高度细化的今天,“脱钩”只会两败俱伤。
看看欧盟和日韩的教训就知道了,为了与美国达成关税协议,欧盟曾被迫开放农产品市场,日本牺牲了汽车零部件关税优惠,韩国则在半导体领域做出让步。
但特朗普转头就将芯片、药品单独加税,让这些“妥协”变得毫无意义。
当然,美国自身也在为这种“任性”付出代价。
2018年特朗普对中国开启贸易战后,美国钢铁企业成本上涨,汽车制造商被迫裁员,消费者每年多花了近800亿美元。
如今若对药品加征250%关税,美国医保系统的负担将增加上千亿,最终由纳税人买单。
中国始终坚持全球化,不是因为“软弱”,而是因为深知“合则两利”。
中国医药企业为全球提供低价原料,让发展中国家能买得起救命药,中国稀土加工能力,降低了全球新能源产业的成本,这种“互利共赢”的模式,远比单方面的威胁更有生命力。
特朗普想逆潮流而动,最终只会被潮流抛弃。
特朗普的“关税威胁”和“访华条件”,不过是故技重施的施压手段。
但他似乎没意识到,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可以随意拿捏的对象,从稀土到医药,从新能源到光伏,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是靠数十年的积累和创新铸就的,不是几句威胁就能撼动的。
这场博弈的最终结局,或许早已写定,逆全球化行不通,极限施压难奏效,中美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未来,唯有回到对话协商的轨道,才能实现真正的共赢,而中国,早已做好了在风浪中坚定前行的准备。
相关文章
前阵子,生活和工作把我压得透不过气,满脑子只想找个地方“消失”几天,安安静静发呆。翻遍了地图,热门旅游城市不是人挤人,就是房价物价劝退。正发愁时,朋友...
2025-08-08 2
1972年秋天的一天,北京的空气没那么沉闷,反正这年的秋天,好像什么都开始转动了。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带队飞抵中国,彼时周恩来在机场等待对方。其实这一幕,...
2025-08-08 0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文 |卿羽飞编辑 | 卿羽飞前段时间,2025世界游泳锦标赛在新...
2025-08-08 2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编辑丨A.JJ新加坡举办的世界游泳锦标赛落下...
2025-08-08 2
8月6日,广西防城港市公安局防城分局公布了针对“亮证姐”侯某某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该行政处罚决定书对侯某某姓名进行了隐私保护,但却公布了另一方当事人“平...
2025-08-08 2
都说爱情的开始离不开甜言蜜语和浪漫的拥吻。中年人的感情多了些柴米油盐,少了些山盟海誓。越来越多的女性坦言:亲亲抱抱其实不过是感情的小火花,真正让她们心...
2025-08-07 3
看到文章结尾,麻烦您点个关注,有任何的想法和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感谢您的支持与喜欢!文|是月亮呀编辑|是月亮呀近日有网友在温哥华偶遇到了58岁...
2025-08-07 0
文丨编辑 来科点谱«——【·前言·】——»政治斗争就是这样,赢的人掌权,输的人就得认输,佩通坦被停职后,他们家族 "四代人出了四个总理" 的神话也跟着...
2025-08-07 3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