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冉编辑|冉前言八年前,马云说过一句让无数人瞠目结舌的话:“未来,房子会像葱一样便宜。”当时很多人哈哈一笑,觉得这话就是“画大饼”,根本不可能实现。...
2025-08-26 0
毛主席与蒋介石一生交集无数,无数人解读过他们的成败得失,这里不想绕弯子,就说核心。两人的用人尺度,本质不在同一条线上!毛主席用人是自下而上的体系追溯,重实干、唯才是举。蒋介石呢?永远纠结在门派、乡党、私恩和小圈子。谁亲近他,用他;谁合他眼缘,提拔。真的像蒙曼教授点评的那样,制度性的用人盲区,直接扯住了国民党的命根子。
这事有时讲起来抽象,一句话还能说得透彻吗?假设当年蒋介石手下三位大将,他能有一点毛主席的识人之能,还会兵败如山倒?好像不太可能吧?问题又绕回来了,蒋介石这三位悍将,到底是谁,难道真有人能挽回他的败局?有些事,人云亦云看着都觉得没劲!
蒋介石提拔心腹,讲的那一套,处处透着老社会的江湖气。归根结底,就是“黄埔浙江”,私人渊源放在首位。看军事、特务、党务、警宪系统,清一色的浙江和黄埔系。最典型的陈诚,每一步晋升背后,都是“浙江同乡+黄埔老友”双保险。行事风格,只要做到投其所好,哪怕是午夜读书一幕,转天就能提拔。这种派系用人,表面风平浪静,实则下暗流涌动。
陈诚的晋升史,就是蒋体系的缩影。他不只是官场顺风顺水,更是通过联姻,成了宋美龄的干女婿,正儿八经的亲信。可是,就算制度安排周全,陈诚的能力和格局能撑起大局吗?当年打东北,轮番派熊式辉、陈诚,溃败连连,最后连解放军的枪声都没听清就撤了出来。蒋介石做事也急,指派王牌卫立煌救火,却恰好碰上抗命将军。
卫立煌看得通透,北上不打,死守三地,蒋介石指令如雪片,卫立煌就是按兵不动。到底是外行领导内行?也未必。他对卫立煌不信任,频繁换将,自己越级下场干预。结果东北战场全线溃败,锅最后扣在卫立煌头上,一脚踢走。事情到这已经很诡异,怎么觉得谁都不对劲?!
毛主席法度坚定,用人讲原则,从严治队;蒋介石讲个人好恶,看谁顺眼给机会,哪怕问题百出也护犊子到底。张灵甫那档事轰动全国:杀妻案爆出,舆论哗然,正常王法要治罪。可蒋介石大笔一挥,借乱世赦免,几个令一出人就被放了,还顺势给换个名头继续提拔。张灵甫复出,还成了头面将领,但最后在孟良崮折戟沉沙,反而事与愿违。
**蒋介石手下强将并不少,但是机制出问题,能人往往反倒被坑害。毛主席看出,三位将星各有千秋,若有自由发挥,只要用其一也许结局不会一样。**
先说薛岳。薛岳一生对蒋介石忠心耿耿,南征北战,不讲私利。抗战关键时刻,自荐一马当先。尤以长沙会战著名,面对日军十多万来袭,蒋介石一度怯战。薛岳死谏,三战三捷,长沙城屹立不倒,日军损失惨重。英美都给薛岳勋章,说他是“长沙之虎”,成就一世英名。
薛岳能打仗这是公认事实。可到了内战,他屡战屡负,人才显得不灵了。哪怕有过这种大捷,蒋介石稍有不满就撤职,最后落得个虚衔安慰心情,被架空后苟延残喘。去台湾再没被重用,曾经的战神,最终落寞收场。看着这里,总有人想问,胜也不是,败也不是,这算什么逻辑?
再看孙立人。纯功勋派,抗战名气压倒黄埔嫡系。他的经历有些反转,头几年为国争光,仁安羌大捷,救出英军和美媒,成为英美公认的世界名将。到了台湾,形势一变,孙立人被软禁33年,莫名其妙。外人甚至不知道这“帝国司令”和“美国丰功勋章”持有者,为啥会落得如此下场。
事实就是,蒋介石放不下江山地位,容不得群众型大将。孙立人向上递交“建国方案”,倡导经济优先,和老蒋思路不合,立即被打入冷宫。更耐人寻味的,美国对孙立人寄予厚望,多点暗示蒋系换帅。台海内部防线都柔软下来。可惜孙立人坦诚、没心机的性格最后成了他的“罪状”。只剩下菜市场“孙师长”,卖鸡换钱,还真没几个人敢信。
再说陈明仁。名气不大,但战场硬仗他都在。1925年攻占惠州,蒋介石欣然喊口号,全场声势浩大。抗日后期回龙山血战,美国军官竖起大拇指。陈明仁直性子,不懂逢迎,敢当众顶撞蒋介石。他不是小圈子的人,看得清党内争斗。最终选择共产党,投身革命,落得安稳干净的晚年。
仔细推敲这段历史,会觉得某些“悍将”其实就是悲剧人物。薛岳再能打,受制于臆断;孙立人过硬功勋,照样被堵死前途;陈明仁不掺合这一切,反倒稳当。用人机制里一点小私心,多少人的命运,张口就被改变?有时实在无法理解,那“黄埔浙江”的门户观念,到底给国民党带来了多少毒瘤?道理人人会讲,真到具体事务,亲疏远近就决定了成败。
我觉得,薛岳战神也曾指挥无方,他或许有一两役出彩,长远能否真的胜到底吗?话又说回来,三人各有千秋,每个人的悲欢都被那个体系揉碎了。
上下错杂的恩怨,军令斗争的残酷,柴米油盐的庸常。打仗拼的是人才,拧在一条绳上用,你给他空间就是胜算。而重复越级、信不过人,急功近利之下,谁都成了“失败的注脚”。到最后,高朋满座只剩独饮,人才凋零,命运随风。
**小圈子里的人,能成事,但也容易坏事。有时候,机制才是真正的命门。**
如果蒋介石不是一直死守那点江湖法则,而是不拘一格用人,也许成败难说得太绝对。薛岳的锋芒、孙立人的风骨、陈明仁的清醒,都被这个用人体系给浪费了。毛主席的“依法用人”,尊重实际战功,才有了后来的优势。
历史的实操不讲如果,但细节藏着答案。真实的现场都在一点一滴人心浮动里。再厚的党章也难敌人情的微妙,风云激荡中,胜败只是一眨眼——谁也保不齐。
如今看这一切,感慨未必有用。用人制度夹杂小群体恩怨,最终左右了团队的命运。我们在复杂人事中读懂历史,也就这么回事。
相关文章
文|冉编辑|冉前言八年前,马云说过一句让无数人瞠目结舌的话:“未来,房子会像葱一样便宜。”当时很多人哈哈一笑,觉得这话就是“画大饼”,根本不可能实现。...
2025-08-26 0
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文I泰西娱乐编辑I泰西娱乐前言王宝强每次上热搜,都是因...
2025-08-26 2
阿尔巴尼亚:铁窗下的“红堡垒”这些事,要不是亲历那年代,真难想象其中的荒唐和心寒。你说,帮人帮到啥程度才叫过分?中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明明自己还穷,偏...
2025-08-26 1
长寿的奥秘,往往藏在男人的品性里。那些被岁月厚待的人,身上总有一些共通的印记。他们身上总有一股清气。面对外界的喧嚣与诱惑,内心总能保持一份澄澈与宁静。...
2025-08-26 1
毛主席与蒋介石一生交集无数,无数人解读过他们的成败得失,这里不想绕弯子,就说核心。两人的用人尺度,本质不在同一条线上!毛主席用人是自下而上的体系追溯,...
2025-08-26 5
文/锦凡三十而立,六十不惑。可越活越明白,却总有些事让人头疼。比如遇到讨厌、不合心意的人,该怎么办?有人说一走了之,有人选择翻脸绝交,更有人把自己憋成...
2025-08-26 5
据环球网报道,8月的泰国,权力齿轮在高速切换:被停职的总理佩通坦,递交书面说明,把“与洪森通话”定性为“在国家安全部门建议下的外交沟通”,争议措辞属于...
2025-08-26 3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表面上一个月打完撤军,实际上中国用枪炮在冷战夹缝里撕开了国运窗口。这场仗的隐藏收益,直到苏联解体十年后才被真正看清。边境上拼...
2025-08-26 4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