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大批日本游客挤爆北京,打着旅游幌子不逛景点不吃美食,为啥来?

抖音推荐 2025年08月31日 09:02 4 admin
大批日本游客挤爆北京,打着旅游幌子不逛景点不吃美食,为啥来?

走进同仁堂或者永安堂,你会发现,排队的不少是日本人。他们不是凭感觉买药材,而是手里拿着详细的购物清单,药材的名字、作用甚至产地都标得一清二楚。从黄芪枸杞到茯苓片,各种中药材按斤装进购物车。导游小李偷偷说,他们来中国买药,是因为日本那边80%汉方药原料都得从中国进口,在本地买更地道,还便宜不少。数据显示,仅2023年中国出口中药材及制剂价值已达53亿美元,日本始终是前五大进口国之一。

大批日本游客挤爆北京,打着旅游幌子不逛景点不吃美食,为啥来?

如果说药店和茶叶铺受欢迎,还有些意料之中,那么秀水街的高仿奢侈品柜台,则成为了他们的新战场。这里几十元一只的“名牌手袋”、几百元的皮带生意火爆到让人大跌眼镜。据商家反映,日本游客会依据不同送礼需求大量采购,平均每人至少买3个以上高仿包。至于品质,他们懂行得很——能分得清“N级品”,甚至考究五金件的电镀规格、车线工艺。这也不难理解,日本本土奢侈品价格高昂,一只正版手袋售价通常是月工资的三分之一,而在秀水街,两百块就能解决。

大批日本游客挤爆北京,打着旅游幌子不逛景点不吃美食,为啥来?

日用品之外,日本游客在北京还有个目标——国际学校。北京几所知名国际学校近年接待了不少来自日本的家庭。这些父母把孩子送来,不只是为了学习中文,也关注课程设计、校园活动和饮食情况。学生可以同步学习日本教材,还能体验丰富的中文环境。一位招生办老师说:“日本家长注重孩子双语能力,希望既不丢失母语,又能掌握中文。”去年,北京日籍学生人数同比增长15%,也是“夜经济”下的人才流动缩影。

其实,如果仔细琢磨他们的消费习惯,会发现每个选择背后都有逻辑。中医药,是为了调理慢性病和保健需求;茶叶,是因为文化之需和口感刚需;高仿奢饰品,为的是省钱送礼显面子;至于北京特产糖炒栗子、果脯等,则属于家庭分享型消费。2023年,北京旅游类商品退税规模达到25亿元以上,“即买即退”政策让外国游客最高可节省11%的消费税,这比在本国买同类产品划算得多。

大批日本游客挤爆北京,打着旅游幌子不逛景点不吃美食,为啥来?

在这些热闹消费风景背后,也藏着挑战。首先是物流环节繁琐,本地商家面对临时高峰常常缺货。据物流平台统计,每逢黄金周,北京主要药材店日均快递订单暴增两倍,但空运检疫和跨境税费审核提高了运营成本。信息不对称依然突出。商家和游客之间语言沟通障碍大,需要靠手势、翻译软件甚至纸条画图才能下单,抓药员往往忙得团团转。

大批日本游客挤爆北京,打着旅游幌子不逛景点不吃美食,为啥来?

地方政府也看到了这块蛋糕。除了加强景区监管防止假冒商品,还联合大数据平台跟踪外籍游客购物偏好,为摊贩和商家推荐最热商品、帮助合理备货。此外,北京正试点推广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今年将有更多面向海外游客的结算终端落地,以减少“现金尴尬”。

站在街头,看着日本游客行李箱不断塞满,还真不是单单“买便宜货”那么简单。这背后其实折射出他们对健康、文化、身份的多重追求。而中国本土品牌、老字号则靠品质、价格与特色,抢占了日本市场之外的第二战场。

大批日本游客挤爆北京,打着旅游幌子不逛景点不吃美食,为啥来?

大批日本游客挤爆北京,打着旅游幌子不逛景点不吃美食,为啥来?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