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阅兵之前菲律宾还是比较平静的,然而菲律宾的安静,恰恰印证了中国的一句话叫做:“孩子静悄悄,必然是在作妖。”近期我国盛大的阅兵仪式刚刚完美落幕不久,相...
2025-09-12 3
9月9日晚上,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于中美两国。这场外交与军事的“接力”通话,无论是从内容还是频率上,都是一次意义非凡的交锋。当天晚上,中国国防部长董军与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进行了首次视频通话,随后的9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又同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展开了紧张的外交沟通。这一系列背靠背的对话,不仅是两国间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外交动作,更是对外释放了非同寻常的信号,暗示着中美关系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面临新的博弈和挑战。
中美两国的这两场通话,表面上看似两国高层的日常沟通,实际上却有着深远的战略意图和紧迫的现实需求。首先,从时间的选择来看,这一通话安排颇具深意——特别是在中国刚刚举行九三阅兵、展示了一系列先进军事装备的背景下。中国不仅展示了自主研发的高超音速导弹、无人机群、以及新型洲际弹道导弹,更通过这一阅兵活动,向外界宣示了其日益增长的军事能力和决心。这显然对美方形成了一定的战略压力。
而对于美国来说,赫格塞思与董军的通话显然也带有急迫感。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台湾问题的敏感性以及美军的战备问题,已经在背后构成了潜在的危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面对日益加剧的中美军备竞争,和对两国关系可能引发的冲突风险,美方选择与中方进行及时的沟通,显然是在寻求一个缓解紧张局势、避免误判的渠道。
在两场通话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无疑是中方对核心利益的坚定捍卫,尤其是在台湾问题上的表态。董军防长在与赫格塞思的通话中,再次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任何‘以武助独’、‘以台制华’的行为都将被挫败”。这个表态,不仅是对美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干涉做出强硬回应,也体现了中国在此问题上的决不妥协。
不止如此,董军防长还指出,中方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也同样坚决。中国始终致力于通过与地区国家共同合作,维护南海的和平与稳定,坚决反对域外势力的干涉。这一表态对美国及其盟友的战略部署,无疑发出了严正警告,表明中国在涉及国家主权与安全的核心问题上,始终保持一贯立场,不容他国挑衅或干涉。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与鲁比奥的通话中,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立场。他明确指出,尽管中美有着复杂的竞争关系,但两国元首之间的战略引领作用至关重要。王毅表示,中美两国这两艘“巨轮”要“共同前行”,就必须坚持两国元首的共识,落实双方重要的战略安排,避免“偏航”和“失速”。在谈到台湾问题时,王毅的表态更加直接:“任何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都会损害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在美方的回应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软硬兼施的战略策略。赫格塞思在与董军的通话中,做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声明:“美国不寻求与中国发生冲突,也不追求政权更迭或扼杀中国”。这一表述,被许多观察人士视为美方对中方发出的“战略再保证”,试图在军事对抗日益加剧的局面中,传递出一种缓和的信号——美国并不想将中美关系推向全面冲突。
然而,这种承诺并非毫无条件。赫格塞思随后强调,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利益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和在南海的军事部署,都是美国“切身利益”所在。他的这种表态,明显是在对中方的核心利益作出警告,表明美方虽然不希望与中国爆发直接冲突,但依然会坚持其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并采取措施捍卫这一利益。
事实上,美方的这种“双重态度”在近年来的中美军事博弈中屡见不鲜。美国一方面在加强与亚太地区盟友的军事合作,增强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另一方面又试图通过对话机制,减缓与中国的军事对抗。这种复杂的战略意图和策略,在赫格塞思的表态中得到清晰体现:既不放弃自己的战略利益,也不完全排除与中国的合作和对话。
这两场高层通话的发生,意味着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竞争共存”的新阶段。虽然双方都表现出了通过对话来减少误解与冲突的意愿,但核心问题如台湾、南海等敏感议题,仍然是可能引发冲突的导火索。中美之间的军事与外交博弈,将会愈加复杂。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日子里,双方将继续在多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尤其是在高科技、军备和地缘政治等方面。但与此同时,沟通和对话机制也将成为两国避免冲突、处理分歧的重要手段。从军事角度看,美国的防务资源依然存在着一些短板,尤其是在装备更新和战备状态方面的挑战。而中国则通过加强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逐步提升自身的军事影响力和战略威慑能力。
在此次通话中,董军防长特别提到“不冲突、不对抗”是双方的共识,也是底线。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中,这一底线无疑是中美军事关系能否稳定发展的关键。虽然两国在许多领域的竞争不可避免,但避免直接冲突、避免误判,则是两国关系走向稳定的基础。
从这一点来看,中美的军事沟通机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建立并加强这些机制,双方能够在紧张局势中找到互信的空间,防止因误解或过度反应而引发不必要的冲突。
中美昨晚的两次电话,表面看是日常的外交和军事沟通,但实际上却是两国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局势中,试图通过对话与协商找到平衡的关键时刻。无论是中国对台湾、南海问题的坚决立场,还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利益宣示,都表明中美的竞争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种“竞争共存”的模式或许才是未来一段时间中美关系的常态。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如何通过不断强化沟通、建立信任,避免因意外冲突而使局势失控,将是决定两国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
总的来说,中美这两通背靠背的电话,不仅传递出各自的立场和战略意图,更是两国在未来长期博弈中,试图通过沟通建立一座“稳定的桥梁”。这个桥梁的坚固与否,将直接影响全球未来的安全格局。
相关文章
大阅兵之前菲律宾还是比较平静的,然而菲律宾的安静,恰恰印证了中国的一句话叫做:“孩子静悄悄,必然是在作妖。”近期我国盛大的阅兵仪式刚刚完美落幕不久,相...
2025-09-12 3
文|墨山看客编辑|墨山看客两岸何时统一怎么统一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但不可否认的是,两岸总有一天会统一,这是历史不变的事实,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那么...
2025-09-12 3
最近的南海刚安静下来,大阅兵前,菲律宾低调得出奇;可阅兵一结束,又开始显眼,先在话语场上猛踩,我们还没把礼炮声听完,他们就开始对着镜头硬拗。更戏剧的是...
2025-09-12 3
农家乐的一顿午餐,如何带出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北京日报的一篇报道,为何引起考古专家的关注?大山深处的偏僻村庄,怎样发现了辽代“首钢”?延庆大庄科矿冶...
2025-09-12 5
一声枪响,全美降半旗。当地时间9月10日,在光天化日之下,总统特朗普的政治盟友、年仅31岁的查理·柯克,竟然在大学演讲台上被一颗子弹精准击中脖颈,不治...
2025-09-12 5
2025年9月4日,美国移民和海关执法局(ICE)在佐治亚州展开了一次针对外国非法劳工的突击执法行动,这一行动迅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关注。此次行动的直接...
2025-09-12 4
9月9日晚上,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于中美两国。这场外交与军事的“接力”通话,无论是从内容还是频率上,都是一次意义非凡的交锋。当天晚上,中国国防部长董军与...
2025-09-12 5
第一财经 作者:林志吟 9月1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网发布了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最新名单,其中免去王辰的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职务。王辰是国内呼吸病...
2025-09-12 6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