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中国外交部宣布,决定对日本参议员石平(现名石平太郎)采取反制措施,冻结他的在华资产,禁止他入境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很多人可能会疑惑,这个人...
2025-09-12 2
9月10日这天,中国外交部和国防部罕见地在同一时间发声,一份前所未有的军事通牒直达东京。
就在这个敏感节点,日本却像疯了一样接连出招:九州悄悄部署射程1000公里的杀手锏导弹,纵容蔡英文鬼鬼祟祟窜访东京,还大言不惭要求中方撤销对反华议员的制裁。
日本为什么选在首相下台的乱局中对华开火?这份军事通牒到底意味着什么?
编辑:y
72小时内,东京对北京连开三枪,每一枪都踩在了中国的底线上。
第一枪来得最狠。9月10日,日本防卫省证实正在九州熊本县部署改进型12式导弹。
别被"反舰"两个字给骗了,这玩意儿射程覆盖中国东南沿海,从九州发射能直接威胁上海、浙江。更要命的是,这种导弹采用隐身设计,雷达反射截面只有0.01平方米,相当于在邻居门口架起了一把瞄准镜。
按照部署计划,日本要分三步走:今年底在熊本部署8套系统。
2026年在大分县部署12套。2027年在冲绳宫古岛部署,形成对台海的"南北夹击"态势。
这哪里是什么"专守防卫",分明是想要先发制人的节奏。
第二枪紧接着就来了。就在导弹消息传出的同时,台湾地区前领导人蔡英文出现在东京羽田机场。
表面上低调得很,没有红地毯,没有闪光灯。
可实际上呢?住进外务省名下的官方别墅,跟麻生太郎、高市早苗这样的政要关起门来"偶遇"。
这种"私人行程、官方待遇"的套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选这个时间点?一方面日本自民党月底要选新总裁,对华强硬是最现成的政治燃料。
另一方面,华盛顿正值选战白热化,国会山巴不得东京先打头阵。
第三枪最让人意外。9月8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公开跳出来,要求中国立即撤销对石平参议员的反制措施。
这个石平可不是什么"持不同观点人士"。他原本是中国人,后来改了日本国籍,转身就疯狂反华。
当选国会议员后,竟然公然参拜靖国神社,严重违背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
中方对他采取反制措施,完全是基于中国法律捍卫国家利益的正义之举。
日本政府不约束自己议员的错误言行,反而倒打一耙,这种纵容态度显示日本政治右倾化已经相当严重。
说起这盘棋,日本可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华盛顿的印太战略需要马前卒,东京正好想当这个出头鸟。
《金融时报》曾披露,美国正在向亚太盟友施压,要求他们在所谓"安全框架"中做更多贡献。
日本一看机会来了,立刻打出"反华先锋"这张牌。
部署导弹、会见台独代表、替右翼撑腰,全都是在向华盛顿表忠心。
可这种"表现",实际上暴露了其战略自主性的极度缺失。
一边想靠美国保安全,一边又想在中美之间找空间博弈,日本这种姿态很尴尬。
更要命的是,日本似乎误判了中国的战略关注点。
以为中方忙于中东、南海,无暇顾及东海。可惜,这种误算很可能换来实质反击。
从时间点看,这次挑衅绝非偶然。前几天中国刚举行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
日本选这个时间点部署导弹,政治信号太明显,这不是无心之举,而是蓄意为之。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背景,石破茂几天前刚辞职,日本正处在政治真空期。
越是这种时候,越容易出现"对外强硬"来转移注意力的操作。
内部没主心骨,外部就搞点声势,似乎成了日本政客的惯用手法。
从美国角度看,让日本打头阵,自己在背后操控,既能试探中国底线,又能保持所谓的"战略模糊"。
从日本角度看,趁着政治空窗期搞点大动作,既能给新首相"政治遗产",又能在美日同盟中刷存在感。
从台独势力角度看,找个"国际舞台"露个脸,既能维持"外交突破"的假象,又能给岛内"英系"势力打气。
三方各有算盘,看似配合默契,实则各怀鬼胎。
可他们都低估了一样东西——中国人的底线。
北京的反应,比东京预想的要快,也要狠。
9月10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直接点名:日方在台湾问题上对中国人民负有历史罪责,尤应谨言慎行。
同一天,中国国防部发言人更是措辞严厉:要求日方深刻反省侵略历史。
在军事安全领域谨言慎行,避免重蹈历史覆辙。这话说得够明白了——别玩火。
外交层面的严正交涉只是开胃菜,真正的硬菜在后面。
就在蔡英文专机落地东京的几个小时后,东部战区立即派出机舰围绕台湾岛展开联合警巡。
中国海军和海警编队也在冲绳本岛和宫古海峡开展海上封锁活动。
更直接的是,向钓鱼岛附近派遣了"全副武装海警船编队"。
这可不是说说而已,过去几年中国在东海方向的维权行动已经从"巡逻"升级到"拦截"。
经济手段也被纳入反制工具箱。中国海关加强了对日本进口产品的检验检疫。
特别是对日本扇贝等产品实施逐箱拆检。
这些措施让日方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挑衅行为带来的代价。
更值得注意的是,《环球时报》的社评用了一个词:通牒。
通牒二字不是修辞,更是实质性的战略警告。
按环球网的说法,当前东部战区已处于高度戒备状态,福建方向的演训也在增强。
如果日本再进一步,军事反制措施将不再停留在"演习"层面。
从军事角度看,日本国土狭长、缺乏纵深,一旦有事,核心城市没有缓冲区。
加上海岛型经济高度依赖海上航线,一场军事摩擦就能让日本经济系统性受伤。
通俗点说,日本真打不起,也扛不住。
更现实的是,中国在东海的空海力量已经形成常态化部署,随时可以进行区域封锁或精准打击。
这种"准备好了"的状态,不是用来吓人的,而是告诉对手:误判的代价,真的很高。
一套组合拳下来,东京算是见识了什么叫"惹不起"。
从80年前的战争阴霾,到今天的导弹阴影,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日本这三"枪"打得不光是东亚的安全神经,更是试图重新定义战后秩序。
我们都知道,日本战后一直靠"专守防卫"安身立命,但这次导弹部署直接把这个承诺撕得粉碎。
用一个比方说,以前是家门口装个锁,现在是门口摆了把枪,还是对着邻居的。
从2015年起,日本年年加防务预算,预计2026年防卫预算将达8.85万亿日元,折合人民币4300亿元。
这不是小修小补,而是系统性重武装。
用《金融时报》的话说,日本正在把自己推向一个"离战争更近的位置"。
韩国、菲律宾等国家已经开始对日本的军事动向表示担忧。
他们都清楚,一个不受控制的日本,不是东亚的稳定者,而是定时炸弹。
东京大学法学教授山田太郎指出:"这是对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公然挑战。
日本正滑向军事正常化的危险深渊"。这话说得很到位。
从历史看,日本如果继续朝着军事扩张的路上走,终究会引火烧身。
80年前的战争已经给过答案。而今天的日本政客,如果还幻想把九州变成"导弹前沿"。
把台独分子当成战略工具,那他们很可能会在错误的时间点,做出最错误的决定。
美国若真是盟友,该做的不是鼓励日本"挑事",而是劝它踩刹车。
可现实是,华盛顿正在把东京往火坑里推。
对中国来说,这种"说到做到"的语气,基本说明一个问题——中方已经不想再警告了。
中国的红线已经明确,解放军的表态也写在了纸上。
现在是日本决定"踩下刹车"还是"继续加速"的关键时刻。
再走一步,很可能就不是博弈,而是摊牌。
历史不会原地打转,但历史的警告从不缺席。玩火,可以一时刺激,但终究会烧到自己。
对日本而言,真正的战略成熟,不是逞一时之勇,而是懂得何时该停手。
如果日本敢重蹈覆辙,那地区将再无日本这个国家的立足之地!
这场博弈让人看清一个道理:有些底线,是用来守的,不是用来试探的。
东亚的天平正在重新校准,中国的分量越来越重,某些国家的小动作越来越难成气候。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为几个跳梁小丑而改变方向。
面对这样的挑衅和反制,你觉得日本接下来会选择悬崖勒马,还是继续一条道走到黑?
相关文章
9月8日,中国外交部宣布,决定对日本参议员石平(现名石平太郎)采取反制措施,冻结他的在华资产,禁止他入境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很多人可能会疑惑,这个人...
2025-09-12 2
半个月掉10斤,小肚子直接消失,居然没饿一顿。 北京姑娘小周,32岁,身高163,体重从128到118,只用了15天。 她没报私教,也没吃代餐,就是...
2025-09-12 2
9月10日,墨西哥总统辛鲍姆公布了新的关税改革方案,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一条,就是计划对中国以及部分亚洲国家生产的汽车和其他产品征收高达50%的关税。这个...
2025-09-12 1
近日中美两国防长进行了一次意义重大的通话,这场对话不仅是两国高层军事交流的最新进展,更在当前复杂敏感的国际局势下,为中美关系释放出关键信号。出乎美方意...
2025-09-12 1
外卖越吃越空,钱包瘦了,胃还是饿。 上周,北京白领小林把晚餐从外卖换成自己炒的一盘娃娃菜土豆片烧五花肉,成本9块4,吃完半小时后血糖平稳,情绪评分比吃...
2025-09-12 1
前言9月10日这天,中国外交部和国防部罕见地在同一时间发声,一份前所未有的军事通牒直达东京。就在这个敏感节点,日本却像疯了一样接连出招:九州悄悄部署射...
2025-09-12 4
人口数量多了还是少了,从来不止是数字变一变那么简单,背后还牵扯着代际关系的重新梳理、社会权力结构的调整,甚至消费市场的走向。聊人口世代,首先得明确划分...
2025-09-12 3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