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文|李道哲埃隆·马斯克——这位一直走在科技前沿的特斯拉CEO,竟出人意料地点赞了小鹏汽车发布的新一代IRON机器人,...
2025-11-09 6
9月10日这天,中国外交部和国防部罕见地在同一时间发声,一份前所未有的军事通牒直达东京。
就在这个敏感节点,日本却像疯了一样接连出招:九州悄悄部署射程1000公里的杀手锏导弹,纵容蔡英文鬼鬼祟祟窜访东京,还大言不惭要求中方撤销对反华议员的制裁。
日本为什么选在首相下台的乱局中对华开火?这份军事通牒到底意味着什么?
编辑:y
72小时内,东京对北京连开三枪,每一枪都踩在了中国的底线上。
第一枪来得最狠。9月10日,日本防卫省证实正在九州熊本县部署改进型12式导弹。
别被"反舰"两个字给骗了,这玩意儿射程覆盖中国东南沿海,从九州发射能直接威胁上海、浙江。更要命的是,这种导弹采用隐身设计,雷达反射截面只有0.01平方米,相当于在邻居门口架起了一把瞄准镜。
按照部署计划,日本要分三步走:今年底在熊本部署8套系统。
2026年在大分县部署12套。2027年在冲绳宫古岛部署,形成对台海的"南北夹击"态势。
这哪里是什么"专守防卫",分明是想要先发制人的节奏。
第二枪紧接着就来了。就在导弹消息传出的同时,台湾地区前领导人蔡英文出现在东京羽田机场。
表面上低调得很,没有红地毯,没有闪光灯。
可实际上呢?住进外务省名下的官方别墅,跟麻生太郎、高市早苗这样的政要关起门来"偶遇"。
这种"私人行程、官方待遇"的套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选这个时间点?一方面日本自民党月底要选新总裁,对华强硬是最现成的政治燃料。
另一方面,华盛顿正值选战白热化,国会山巴不得东京先打头阵。
第三枪最让人意外。9月8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公开跳出来,要求中国立即撤销对石平参议员的反制措施。
这个石平可不是什么"持不同观点人士"。他原本是中国人,后来改了日本国籍,转身就疯狂反华。
当选国会议员后,竟然公然参拜靖国神社,严重违背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
中方对他采取反制措施,完全是基于中国法律捍卫国家利益的正义之举。
日本政府不约束自己议员的错误言行,反而倒打一耙,这种纵容态度显示日本政治右倾化已经相当严重。
说起这盘棋,日本可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华盛顿的印太战略需要马前卒,东京正好想当这个出头鸟。
《金融时报》曾披露,美国正在向亚太盟友施压,要求他们在所谓"安全框架"中做更多贡献。
日本一看机会来了,立刻打出"反华先锋"这张牌。
部署导弹、会见台独代表、替右翼撑腰,全都是在向华盛顿表忠心。
可这种"表现",实际上暴露了其战略自主性的极度缺失。
一边想靠美国保安全,一边又想在中美之间找空间博弈,日本这种姿态很尴尬。
更要命的是,日本似乎误判了中国的战略关注点。
以为中方忙于中东、南海,无暇顾及东海。可惜,这种误算很可能换来实质反击。
从时间点看,这次挑衅绝非偶然。前几天中国刚举行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
日本选这个时间点部署导弹,政治信号太明显,这不是无心之举,而是蓄意为之。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背景,石破茂几天前刚辞职,日本正处在政治真空期。
越是这种时候,越容易出现"对外强硬"来转移注意力的操作。
内部没主心骨,外部就搞点声势,似乎成了日本政客的惯用手法。
从美国角度看,让日本打头阵,自己在背后操控,既能试探中国底线,又能保持所谓的"战略模糊"。
从日本角度看,趁着政治空窗期搞点大动作,既能给新首相"政治遗产",又能在美日同盟中刷存在感。
从台独势力角度看,找个"国际舞台"露个脸,既能维持"外交突破"的假象,又能给岛内"英系"势力打气。
三方各有算盘,看似配合默契,实则各怀鬼胎。
可他们都低估了一样东西——中国人的底线。
北京的反应,比东京预想的要快,也要狠。
9月10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直接点名:日方在台湾问题上对中国人民负有历史罪责,尤应谨言慎行。
同一天,中国国防部发言人更是措辞严厉:要求日方深刻反省侵略历史。
在军事安全领域谨言慎行,避免重蹈历史覆辙。这话说得够明白了——别玩火。
外交层面的严正交涉只是开胃菜,真正的硬菜在后面。
就在蔡英文专机落地东京的几个小时后,东部战区立即派出机舰围绕台湾岛展开联合警巡。
中国海军和海警编队也在冲绳本岛和宫古海峡开展海上封锁活动。
更直接的是,向钓鱼岛附近派遣了"全副武装海警船编队"。
这可不是说说而已,过去几年中国在东海方向的维权行动已经从"巡逻"升级到"拦截"。
经济手段也被纳入反制工具箱。中国海关加强了对日本进口产品的检验检疫。
特别是对日本扇贝等产品实施逐箱拆检。
这些措施让日方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挑衅行为带来的代价。
更值得注意的是,《环球时报》的社评用了一个词:通牒。
通牒二字不是修辞,更是实质性的战略警告。
按环球网的说法,当前东部战区已处于高度戒备状态,福建方向的演训也在增强。
如果日本再进一步,军事反制措施将不再停留在"演习"层面。
从军事角度看,日本国土狭长、缺乏纵深,一旦有事,核心城市没有缓冲区。
加上海岛型经济高度依赖海上航线,一场军事摩擦就能让日本经济系统性受伤。
通俗点说,日本真打不起,也扛不住。
更现实的是,中国在东海的空海力量已经形成常态化部署,随时可以进行区域封锁或精准打击。
这种"准备好了"的状态,不是用来吓人的,而是告诉对手:误判的代价,真的很高。
一套组合拳下来,东京算是见识了什么叫"惹不起"。
从80年前的战争阴霾,到今天的导弹阴影,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日本这三"枪"打得不光是东亚的安全神经,更是试图重新定义战后秩序。
我们都知道,日本战后一直靠"专守防卫"安身立命,但这次导弹部署直接把这个承诺撕得粉碎。
用一个比方说,以前是家门口装个锁,现在是门口摆了把枪,还是对着邻居的。
从2015年起,日本年年加防务预算,预计2026年防卫预算将达8.85万亿日元,折合人民币4300亿元。
这不是小修小补,而是系统性重武装。
用《金融时报》的话说,日本正在把自己推向一个"离战争更近的位置"。
韩国、菲律宾等国家已经开始对日本的军事动向表示担忧。
他们都清楚,一个不受控制的日本,不是东亚的稳定者,而是定时炸弹。
东京大学法学教授山田太郎指出:"这是对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公然挑战。
日本正滑向军事正常化的危险深渊"。这话说得很到位。
从历史看,日本如果继续朝着军事扩张的路上走,终究会引火烧身。
80年前的战争已经给过答案。而今天的日本政客,如果还幻想把九州变成"导弹前沿"。
把台独分子当成战略工具,那他们很可能会在错误的时间点,做出最错误的决定。
美国若真是盟友,该做的不是鼓励日本"挑事",而是劝它踩刹车。
可现实是,华盛顿正在把东京往火坑里推。
对中国来说,这种"说到做到"的语气,基本说明一个问题——中方已经不想再警告了。
中国的红线已经明确,解放军的表态也写在了纸上。
现在是日本决定"踩下刹车"还是"继续加速"的关键时刻。
再走一步,很可能就不是博弈,而是摊牌。
历史不会原地打转,但历史的警告从不缺席。玩火,可以一时刺激,但终究会烧到自己。
对日本而言,真正的战略成熟,不是逞一时之勇,而是懂得何时该停手。
如果日本敢重蹈覆辙,那地区将再无日本这个国家的立足之地!
这场博弈让人看清一个道理:有些底线,是用来守的,不是用来试探的。
东亚的天平正在重新校准,中国的分量越来越重,某些国家的小动作越来越难成气候。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为几个跳梁小丑而改变方向。
面对这样的挑衅和反制,你觉得日本接下来会选择悬崖勒马,还是继续一条道走到黑?
相关文章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文|李道哲埃隆·马斯克——这位一直走在科技前沿的特斯拉CEO,竟出人意料地点赞了小鹏汽车发布的新一代IRON机器人,...
2025-11-09 6
2023年7月3日,王秀珍的世界突然崩塌,清晨她像往常一样准备去田里割草,可这一切都变了样。她的邻村村民熊某出现在她面前,两人之间并没有什么异常,熊某...
2025-11-09 8
1973年出生的舅舅,小时候穿着带补丁的裤子数粮票,现在天天抱着手机给孙子抢早教课优惠券。这跨度放在全人类历史上,怕是没哪代人能比70后更有体会,他们...
2025-11-09 4
把“不完美”留给对方,反而让大脑给你送拥抱。这就是哈佛2023年发现的诀窍:每周至少三次,把素颜、打喷嚏或工作骂人的表情包发给伴侣,就能让催产素分泌飙...
2025-11-09 4
11月2日,在第十五届全运会跳水项目比赛中,广东队全红婵/王伟莹夺得女子团体双人10米跳台冠军。时隔半年重返赛场,全红婵用强大的实力和超高的人气证明自...
2025-11-09 6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毛雪汪》节目组,纵览...
2025-11-09 4
提起大汉,人们脑海中会想起长安的博大,洛阳的繁华,会想往边塞的猎猎长风,西域的金戈铁马,有辞赋所歌咏的文治,有玉门所见证的武功,有豪迈的帝王,也有不羁...
2025-11-09 6
木叔这篇国际评论,来分析叙利亚总统沙拉访问美国。11月9日,叙利亚总统沙拉开始他就任以来的第一次访美行程,这已经创造了一个纪录,因为历史上从没有叙利亚...
2025-11-09 6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