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专访视角下的全球治理裂缝:稀土竞局、产业突围与中国“再应变”

抖音推荐 2025年09月18日 10:59 5 admin

2025年9月,麦肯锡最新报告显示,全球贸易投资信心指数跌至12年来最低点,G20国家间贸易摩擦事件同比激增34%。新一轮稀土争端升级,联合国多边协调几近失效,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深度重塑。短短数月间,供应链风险、技术制裁、资源博弈交织发酵,国际格局的“变量”已不是静态可控。

专访视角下的全球治理裂缝:稀土竞局、产业突围与中国“再应变”

稀土博弈,战略资源的全球新坐标

2025年9月,外媒围绕全球稀土供应链的最新专访成为焦点。随着西方主要经济体出台新一轮关键材料出口限制,稀土再度成为国际间高压线。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稀土需求增长18%,但新批采矿项目的实际增产低于预期,供需矛盾持续拉大。

稀土不仅关乎新能源、芯片、国防等战略性产业,更在AI、超导材料等前沿科技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依然掌握全球60%以上的稀土精炼产能,但西方去中国化供应链行动已初具雏形。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稀土项目受到政策和资金支持,东南亚部分国家则成为新兴替代者。国际能源署本月发布的报告称,未来5年全球稀土产业链“碎片化”趋势明显,产业竞争向全方位拉锯演变。

中国稀土产业链正经历“技术—绿色—安全”三重转型升级。国内稀土产业联盟的组建、稀土出口审查机制的完善、绿色生产新规的落地,已经让中国稀土企业在全球博弈中具备更强的话语权和风险抵御能力。与此同时,稀土产品的创新应用也在加速拓展,材料升级与自主装备研发成为新增长点。

专访视角下的全球治理裂缝:稀土竞局、产业突围与中国“再应变”

全球治理失效,困局如何“再接招”?

全球治理体系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联合国框架下的多边机制频繁遭遇“失语”,G7、G20等机制内部共识分歧不断。2025年联合国气候大会上,碳关税、绿色贸易壁垒议题陷入僵局,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国家在减排责任、技术转让等议题上博弈加剧。

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显示,2025年全球增长预期下调至2.2%,主要经济体政策分化,区域经济碎片化明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警示,今年新兴市场资本流出规模创十年新高。多边治理机制协调能力下降,全球“治理赤字”问题凸显。

中国对外开放节奏并未因此放缓。近期出台的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政策、跨境数据流动安全监管细则、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容,都表明中国主动融入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多边合作的战略决心。中国在联合国、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多边平台的参与度持续提升,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获得广泛响应。

行业专家指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正由“规则接受者”向“规则塑造者”转变。通过参与数字经济、绿色能源、全球卫生等新领域标准制定,中国正在用实际行动破解治理困局,扩大国际合作共识。

专访视角下的全球治理裂缝:稀土竞局、产业突围与中国“再应变”

产业突围与新兴科技生态的中国路径

稀土只是全球产业链博弈的一个缩影。2025年,全球半导体、动力电池、AI算力等核心领域竞争日趋白热化。美国与日韩、欧盟之间关于芯片补贴、出口管制的博弈不断升级,全球“科技地缘化”现象愈发突出。

中国企业在关键环节“卡脖子”难题面前并未止步。华为、中芯国际、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核心材料、工艺装备等技术壁垒。2025年上半年,中国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22%,其中高端制造、前沿材料、智能算法等领域表现突出。

专访视角下的全球治理裂缝:稀土竞局、产业突围与中国“再应变”

国家层面出台的“新质生产力”政策,鼓励企业加速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多地“智能制造示范区”落地,推动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基建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中国企业通过“链长制”、供应链金融等手段稳链强链,增强了全球供应链的韧性与抗风险能力。

新能源车、绿色材料、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集群式崛起,成为全球经济复苏中的亮点。中国不仅在量产和出口端持续领先,更在应用创新和生态布局上打造出独特优势。以宁德时代为例,其固态电池商用化率先实现量产,带动上下游企业技术协同创新。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