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武泽伟为苏商银行高级研究员)北京时间9月18日凌晨,美联储宣布下调联邦基金利率25个基点到4.00%至4.25%之间,为2025年1月以来的...
2025-09-20 1
“以前你们把我当垃圾,现在的我你们高攀不起!”
黄金以其稀缺和价值闻名,价格高昂早已被人们习惯接受。
但在中药材市场,一种以前在农村常见的药材,如今却以超出两倍的价格秒杀黄金,成为真正的“天价货”。
这种药材究竟是什么?为何它的“身价”近几年会飞速增长?
它就是牛黄,老家村里的老人还记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宰牛时,要是从牛胆囊里掏出这种黄褐色、带着腥味的硬块,老农多半会嫌脏,随手扔到田埂上。
那时候没人知道,这不起眼的 “石头” 在《神农本草经》里早已被列为上品,更没人能想到,几十年后它会变成 “天价奢侈品”。
2025 年的最新数据一出来,不少人都看呆了:天然牛黄的价格已经涨到了每公斤 165 万到 180 万元,算下来一克就得 1650 元起步。
要知道同期黄金每克才六百多块,这牛黄的身价妥妥是黄金的两倍还多。
从没人捡的 “垃圾”,到如今的 “软黄金”,牛黄到底有什么神通广大之处?
首要原因,就得说它的 “稀缺性”。
天然牛黄不是牛天生就有的,而是牛得了胆结石之后,胆汁里的成分慢慢凝结成的硬块。
可牛得胆结石的概率有多低?千分之一都不到,而且多半发生在那些年老体弱、养了十几年的老牛身上。
以前农村养牛都是散养,一头牛能养个十年八年,说不定万分之一的运气还能掏出块牛黄。
可现在不一样了,养殖业都是规模化运作,牛养到 18 个月左右就出栏上市,根本没足够的时间让胆结石慢慢形成。
更关键的是,全球天然牛黄的年产量低得吓人,常年就维持在三四公斤,这点量连高端中成药的零头需求都满足不了。
但比稀缺更关键的,是它没法被替代的药用价值。
在中医圈子里,牛黄素有 “救急症于即时,挽垂危于顷刻” 的说法,堪称实打实的 “中药黄金”。
它味苦性凉,归心、肝经,既能清心火、化痰开窍,又能平肝息风、清热解毒,对付那些突发的急症特别管用。
像大名鼎鼎的安宫牛黄丸,牛黄就是当之无愧的君药。
不管是中风昏迷、小儿惊厥,还是脑炎、败血症,关键时刻用上含天然牛黄的安宫牛黄丸,往往能起到力挽狂澜的效果。
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了它的价值:
牛黄里的胆酸、脱氧胆酸等成分,有镇静、抗惊厥、抗炎的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病菌还有抑制效果。
这些年大家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加上中医药复兴的大趋势,对这种急救药材的需求蹭蹭往上涨。
一边是需求猛增,一边是供给少得可怜,牛黄的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而稀缺性和刚需性凑到一起,也给了资本炒作可乘之机。
从 2023 年开始,不少投机者看中牛黄的稀缺属性,大量囤积居奇,把它当成 “硬通货” 来炒作。
有业内人士透露,曾有投资公司一次性收购了市场上近八成的天然牛黄库存,然后分批次少量抛售,人为制造供不应求的假象,短短半年就把价格拉高了百万余元。
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陆洋教授就曾直言,牛黄从几年前的 50 万元一公斤涨到现在的 165 万元,明显有过度炒作的痕迹,好好的稀缺药材,反倒成了投机者牟取暴利的工具。
看到这儿有人要问了:难道就眼睁睁看着牛黄变成 “有价无市” 的奢侈品,让那些急需它的患者望而却步吗?
幸好,科技给了我们破局的答案。
人工牛黄的培育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而且有两种核心方法,正在慢慢缓解天然牛黄的稀缺压力。
第一种是体内培育牛黄,简单说就是给健康牛 “种” 牛黄。
技术人员会在健康牛的胆囊内植入特制的载体和诱导剂,模拟天然牛黄的形成环境,刺激胆囊壁产生分泌物,逐渐凝结成牛黄。
这种方式打破了天然牛黄的偶然性,培育成功率能接近 100%,一头牛一年就能产出一定量的牛黄,产量比天然牛黄提升了上百倍。
更重要的是,体内培育的牛黄在成分和药效上与天然牛黄非常接近,含有相同的胆酸、胆红素等活性物质,临床应用效果几乎没有差异。
而且品质更稳定,不会像天然牛黄那样受牛的体质影响出现质量波动。
第二种是体外培育牛黄,堪称更高效的 “实验室造宝”。
这种技术完全脱离活牛,以新鲜牛胆汁为母液,在实验室里精确模拟牛胆囊内的温度、湿度和生化环境,让牛黄在容器中直接合成。
体外培育的优势尤为明显:一来成本大幅降低,仅为天然牛黄的十分之一。
二来可以规模化量产,一条生产线一年的产量就能抵得上过去全球十年的天然牛黄产量。
三来质量可控,通过调整反应条件就能精准控制有效成分含量,还能避免天然牛黄可能存在的重金属超标风险。
现在不少中成药比如牛黄解毒丸,已经开始用体外培育牛黄替代天然牛黄,药效得到了临床验证。
随着人工牛黄技术越来越普及,天然牛黄的价格神话恐怕撑不了多久了。
业内人士普遍预测,未来 3 到 5 年,等体外培育牛黄的市场占有率突破 80%,供需矛盾会慢慢缓解,被资本炒高的价格大概率会回归理性。
毕竟投机者再能折腾,也抵不过技术带来的产能提升 —— 当牛黄不再是 “有钱也买不到” 的稀缺品,炒作的泡沫自然会破裂。
而更让人期待的,是牛黄核心价值的回归。
以前因为天然牛黄太贵,一粒含天然牛黄的安宫牛黄丸能卖到上千元,普通家庭根本负担不起;
如今用体外培育牛黄制作的同款药品,价格降到了几百元,让更多患者能用上救命药。
这才是牛黄真正的意义 —— 不是被供奉在橱窗里的 “天价藏品”,而是能走进寻常百姓家的 “健康卫士”。
从农村田埂上的弃物,到炒桌上的天价藏品,再到通过科技回归药用本质,牛黄的身价起伏,其实也是中医药发展的一个缩影。
它让我们看到,稀缺资源的价值终要回归本质,而科技,正是平衡稀缺与需求的最好桥梁。
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武泽伟为苏商银行高级研究员)北京时间9月18日凌晨,美联储宣布下调联邦基金利率25个基点到4.00%至4.25%之间,为2025年1月以来的...
2025-09-20 1
9月20日,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网站发布情况通报: 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对杨某媛诉肖某瑫性骚扰损害责任纠纷一案,于2025年7月25日作出一...
2025-09-20 1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俄罗斯最近是政坛动荡。就在俄国与西方关系异常紧张,北约军队气势汹汹的情况下,跟...
2025-09-20 1
全球AI芯片产业正迎来一轮前所未有的震荡。根据IDC 2025年中期报告,2024年全球AI芯片市场规模已突破600亿美元,增速高达41%。2025年...
2025-09-20 0
“宿舍床单上的血迹未干,新生儿啼哭撕裂校园沉默——一场本可避免的‘隐形分娩’,暴露了性教育、监管与耻感文化的三重溃败。”** 一、事件核心:一场“沉默...
2025-09-20 1
你能想象吗?在巍峨陡峭的泰山上,有一只浑身湿透的导盲犬,正艰难地牵引着主人前行,每一步都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而它的主人,不但对它的疲惫与痛苦视而不见...
2025-09-20 0
“我妈每天五点起床拖地,我十点才睡,地板吱呀声像闹钟,可我根本不想醒。 ” 张叔和陈阿姨的事刚在小区群里炸锅,老两口搬去儿子家半年,冷战升级成饭桌...
2025-09-20 0
“以前你们把我当垃圾,现在的我你们高攀不起!”黄金以其稀缺和价值闻名,价格高昂早已被人们习惯接受。但在中药材市场,一种以前在农村常见的药材,如今却以超...
2025-09-20 5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