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了半年马甲线还是一层软肉? 上周六,北京白领王倩在直播间跟练新版核心序列,第3天腰围就少了1.5cm,导火索只是她把呼气多憋了2秒。 她做的那套...
2025-10-01 1
咱们平时选东西,总爱挑那种用着顺心、还能记住的。
就像有的咖啡店,不只是咖啡能喝,还让人觉得有格调。
AI产品其实也一样,现在技术越来越像,光堆功能没用。
想让用户记着、愿意用,关键得有“品味”。
关于产品咋靠品味出彩,其实有套实在的IDATC五步法,能帮着把想法落地。
以前AI产品刚出来时,能解决个基础问题就挺新鲜,比如帮着写点东西、答个疑问,大家也不挑。
可现在不一样了,大模型技术越来越像,你能做的功能别人也能做,想整个“能用”的AI产品太容易了。就像以前买手机,能打电话发短信就行,现在谁不看拍照、续航、系统顺不顺手啊?
这就导致一个问题:不少AI产品开始“堆功能”,觉得功能越多越好,结果用户用着反而乱,找不到重点,这就是“功能膨胀”的陷阱。
更关键的是,用户体验过好产品后,胃口也被养刁了:以前觉得“能用上”就不错,现在希望产品能“懂我”。
比如我想写篇朋友圈文案,不光要写出来,还得符合我平时说话的风格,这就是用户预期升高了。
所以现在AI产品想脱颖而出,光靠技术硬不行,得有“品味”。
这儿说的品味,可不是界面做得多花哨、按钮放得多整齐,而是你用的时候,感觉舒服、省心,甚至有点惊喜。
比如你问AI一个专业问题,它不光给答案,还会根据你的行业补充点实用建议;或者你不小心问了个它答不上来的问题,它不会冷冰冰说“不知道”,而是幽默道个歉,再给点参考方向。
这种让你心里暖洋洋的感觉,就是有品味的体现。
知道了品味重要,那具体咋做呢?给大伙拆解一套IDATC方法,每一步都挺实在,照着做不难。
第一步是“洞察(Insight)”:别光听用户说要啥,得挖他们真正需要啥。
比如用户说“想要AI帮我写报告”,表面是要个工具,实际可能是“想快点写完,还得让领导觉得专业”。
这时候就得多跟用户聊,看看他们写报告时卡在哪,是找数据慢,还是结构理不清,找到根儿了,才能给超预期的方案。
第二步是“拆解(Decomposition)”:把“品味”拆成具体能落地的点。
比如先定AI的“人设”,是严肃的专业助手,还是活泼的创意伙伴?人设定了,说话风格就跟着定;再想交互节奏,是一上来就给全答案,还是一步步引导?
界面颜色、字体也得跟人设搭,别专业助手配个花里胡哨的界面,看着就别扭。
甚至还能考虑加个虚拟形象,表情动作都得符合产品调性,这些细节凑一起,品味就出来了。
第三步是“分析(Analytics)”:别凭感觉说“这有品味”,得用数据验证。
比如改了AI的回答风格后,看看用户用这个功能的次数多没多,下次还来不用,甚至问问用户满不满意。
就像咱们改个菜的口味,得问问吃的人觉得咋样,再看看销量变没变,这样才知道改得好不好。
第四步是“协同(Team)”:品味不是一个人能搞定的。
产品经理定方向,UI设计界面,文案写AI的话术,市场找用户反馈,大家得一起商量。
比如定了AI是“职场助手”的人设,UI就得做简洁专业的界面,文案就得写干练的话,市场去职场人群里找用户试,回来反馈问题,再一起改,这样才能把品味落地。
第五步是“沉淀(Codification)”:好的做法得记下来,别下次又从零开始。
比如这次做职场AI的经验,把人设怎么定、交互怎么设计都写成文档,下次做教育类AI,就能参考这个框架,再根据新场景调整。
这样既不用重复踩坑,还能保证每次做的产品体验都稳定,效率也高。
现在AI技术越来越像,你有我有大家有,想靠技术拉开差距越来越难。
这时候“品味”就成了真本事,能让用户用着舒服、记着你,甚至愿意推荐给别人,这比堆再多功能都管用。
当然,品味不是一蹴而就的,得沉下心去了解用户,团队一起琢磨,再用数据验证调整。
对于产品操盘手来说,别再光盯着技术参数了,多花点心思在“品味”上,才能让自家AI产品在一堆竞品里站得住、走得远。
相关文章
练了半年马甲线还是一层软肉? 上周六,北京白领王倩在直播间跟练新版核心序列,第3天腰围就少了1.5cm,导火索只是她把呼气多憋了2秒。 她做的那套...
2025-10-01 1
67%的年轻人把工资交给外卖,只因没人告诉他们:15分钟就能端出三菜一汤。 北京白领林晓昨天第一次试糖醋里脊,从开火到装盘12分钟,成本8块3。 她...
2025-10-01 1
饿到半夜啃指甲,体重秤却纹丝不动? 上周北京一26岁互联网妹子,把午餐换成豆皮卷菜,四周掉了6.3斤,腰围直接缩了4厘米。 她没跑步、没节食,只把...
2025-10-01 1
跑了两三年,膝盖还是天天报警? 昨晚刷到一条推送:北京朝阳跑团刚公布的2024新手跟踪数据,用智能设备的那拨人,受伤率直接砍半,只剩8%。 我盯着...
2025-10-01 1
“肚子三层肉,钱包只剩一张公交卡”——这就是五一假期后我的真实写照。 刷短视频刷到一条:北京一个95后女生,6天靠骑单车送外卖瘦了10斤,还倒赚七百...
2025-10-01 1
“跑个步差点心梗”——上周六北京朝阳公园,35岁程序员王某夜跑5公里后瘫倒,急救车拉走,诱因是连续熬夜+空腹+智能表报警被他按掉。 运动不是万能药,...
2025-10-01 1
清晨6:30,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那一幕:不是只有老年人在打拳,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也站在草坪上,慢慢划手、轻轻收势。这情景让我有点动容,张师傅笑着...
2025-10-01 1
9月25日,上海挚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挚达科技”)顺利通过港交所聆讯,距离上市只有一步之遥。 作为一家电动汽车家庭充电解决方案提供商,挚达科...
2025-10-01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