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人在公园练到第六个动作就卡壳,腰越练越酸,脚越摸越近,却离健康越来越远。 早上七点,北京玉渊潭湖边,老李把双手往脚背一甩,腰像断掉的弓,咔一声。...
2025-10-16 1
美国人口普查局刚放出来的2024年数据,把所谓的“经济复苏”戳得稀碎——家庭收入中位数83730美元,看着比2023年涨了1.3%,但扣掉物价上涨的水分,跟2019年的83260美元基本没差,等于五年白干。
更讽刺的是,这五年美国失业率一直喊着“历史低位”,2023年甚至跌到3.4%的半个世纪低点,可老百姓为啥还满肚子怨气?
答案藏在通胀的账本里:2021到2022年那波四十年来最猛的通胀,峰值飙到8%,工资涨的那点钱全被吃没了。
就算2024年通胀降到2.9%,住房、食品这些刚需品价格还在涨,30年期房贷利率破7%,普通家庭每月多掏的房贷,早把那点薪资涨幅吞得干干净净。
对比下更扎心:2014到2019年那五年,家庭收入中位数涨了近21%,日子是肉眼可见地变好;可疫情之后,收入连降三年,2023年才刚回正,转眼又停在了原点。
海军联邦信贷联盟的经济学家希瑟・朗说得实在:“中产阶级能不沮丧吗?看似有工作,兜里的钱却没多起来。”
如果说整体停滞是温水煮青蛙,那群体间的差距就是直接把人往冰水里推。
自上而下依次是法新社、美联社、英国广播公司的报道标题截图
2024年最富的10%家庭,收入飙到25.1万美元,一年涨了4.2%;可最穷的10%呢,才1.99万美元,只涨了2.2%,两者差了快13倍。
这里面的门道很清楚:富人的收入不靠工资,靠股票、房产这些资本收益,就算就业市场凉了,资产还在增值;
普通人全靠卖力气挣钱,可新增的工作大多是休闲酒店、零售这种时薪十几美元的低薪岗位,科技、金融这些高薪行业早不招人了。
美国银行有组数据更扎心:26%的家庭挣的钱95%以上要花在吃饭、住房上,根本攒不下钱,这不就是变相的“工资奴隶”吗?
种族之间的鸿沟更没法忽视。亚裔家庭收入最高,121700美元还涨了5.1%,拉美裔也涨了5.5%到70950美元;
可白人基本没动,黑人家庭直接降了3.3%,跌到56020美元,成了唯一收入负增长的群体。
这根本不是“运气问题”,而是系统性的歧视——同样的学历,黑人在求职、晋升上处处碰壁,好不容易找到工作,也多是待遇差、没保障的岗位。
更让人揪心的是性别差距,奋斗二十年好不容易缩小的差距,连续两年往回走。2024年女性平均收入只够男性的80.9%,比2023年的82.7%还降了,等于回到了疫情前的水平。
人口普查局的莉安娜・福克斯点出了关键:就业市场一降温,最先受影响的就是女性。2023年失业率低的时候,企业求着人干活,还能给点灵活性;
2024年底失业率涨到4.1%,企业立马硬气起来,强制要求“返岗办公”,远程干活的福利说砍就砍。
这一下,不少高收入女性犯了难——要么放弃高薪工作回家带娃,要么天天通勤顾不上家庭,很多人只能选前者。
密歇根大学的阿曼达・诺特哈夫特还发现,高收入女性退出职场的比例特别高。
疫情后女性劳动参与率曾冲到历史最高,可企业一取消灵活办公,这比例就往下掉。
说白了,不是女性不想工作,是社会根本没给她们“工作+家庭”的空间,最后买单的还是女性的收入。
有人可能会说,不是有贫困救济吗?可数据不会骗人:2024年官方贫困率从11%降到10.6%,看着挺好,但这是“缩水版”统计——没算食品券、住房补贴这些非现金福利。
如果算上这些,“补充贫困指标”直接卡在12.9%没动,等于贫困率根本没降。
问题的根子就在政策上。拜登政府的儿童税收抵免、托儿补贴说停就停,低收入家庭一下少了最实在的支持。
前劳工部妇女事务局局长温迪・春-胡恩说得特别狠:“这些政策一到期,减贫的努力全白费了,黑人家庭受冲击最大。”
更糟的是,医疗补助还在砍,未来十年要少花9000亿美元,1180万人可能失去医保,本来就穷的人,看病都成了奢望。
当然也不是没点好消息,已婚夫妇家庭收入涨了5%到12.87万美元,高中学历的劳动者收入也涨了。
但这点光根本照不亮整体的暗——美国企业研究所的凯文・科林斯自己也承认,这些积极信号太微弱,挡不住大趋势。
2024年的收入报告,本质上是本“撕裂手册”:富人在通胀里靠资产增值发财,普通人在物价里被磨掉薪资涨幅;
亚裔、拉美裔勉强往前走,黑人、女性却在往后退;表面上失业率不高,实则全是低薪岗位撑着。
希瑟・朗预警说,2025年僵化的就业市场、关税政策、医疗补助削减,还要给中低收入家庭加压力。这话不是危言耸听——当政策只顾着给富人减税,却砍了穷人的救济;
当企业只想着逼员工返岗,却不给育儿支持;当种族、性别歧视藏在就业市场的各个角落,所谓的“经济复苏”,不过是少数人的狂欢。
温迪・春-胡恩那句“政策至关重要”说得对,没有持久的改革,所有进展都是昙花一现。
现在的美国,就像一辆油门踩得很猛,但刹车和底盘全坏了的车,看着跑得快,其实早晚会出大问题。而最后被甩下车的,永远是那些靠卖力气挣钱的普通人。
相关文章
九成人在公园练到第六个动作就卡壳,腰越练越酸,脚越摸越近,却离健康越来越远。 早上七点,北京玉渊潭湖边,老李把双手往脚背一甩,腰像断掉的弓,咔一声。...
2025-10-16 1
健身房门口新贴的合同写着:夜里11点后吃一口外卖,会员卡立刻冻三天,这条款把年续费从四成拉到七成。 很多人以为健身难在举铁,其实败在回家那段路。练完腿...
2025-10-16 1
膝盖比工资先报警,6月北京白领体检报告一出,“关节退变”四字刷屏。 《运动医学》刚上线的多中心追踪给结论:周跑30-50公里的人,软骨反而厚了12%...
2025-10-16 1
本文独家发布于今日头条,请勿转载说起来我这辈子最幸运的事,就是能在香港电影最热闹的年代里,一头扎进这个圈子。那时候的片场,没有现在这么多先进的措施和设...
2025-10-16 1
收入“原地踏步”五年:低失业率的骗局有多真?美国人口普查局刚放出来的2024年数据,把所谓的“经济复苏”戳得稀碎——家庭收入中位数83730美元,看着...
2025-10-16 3
总说起来,出趟国本该是开眼界,可总有“小事”戳破期待。上个月回国的高先生就在航站楼“蹲守”半小时,好不容易找到插座,却发现圆孔欧标与自己带的国标方头死...
2025-10-16 3
阳台瓷砖刚铺完两年就鼓包、美缝发黑、墙面渗水,楼下邻居敲门那一刻,真想整面砸掉重装——别急,2025 年有人已经用一桶漆把这事翻篇了。 过去默认“阳台...
2025-10-16 3
“又胖又累还穷”——2023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把300个超重白领分成两组,一组只节食,另一组饭后吃阿克曼菌胶囊+15℃慢跑,八周后,菌组平均多甩3...
2025-10-16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