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材料,结合个人观点...
2025-10-18 1
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杨振宁生平
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县(现肥西县),字伯瓌,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香港科学院荣誉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香港中文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博文讲座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粒子物理、场论、统计物理和凝聚态物理。与米尔斯提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奠定了后来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基础,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石之一,是与麦克斯韦方程和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相媲美的最重要的基础物理理论之一。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革命性思想,并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发现了一维量子多体问题的关键方程式“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了统计物理和量子群等物理和数学研究的新方向。
除诺贝尔奖外,曾获拉姆福德奖、美国国家科学奖章、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科学成就鲍尔奖、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奖章、玻戈留玻夫奖、拉尔斯·昂萨格奖、费萨尔国王国际科学奖和首届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求是终身成就奖等。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日本学士院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学术机构的外籍院士或名誉院士。1997年,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一颗国际编号为3421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杨振宁星”。著有《杨振宁论文选集》《杨振宁文集》《曙光集》《晨曦集》等。发表论文约300篇。
35岁获诺奖,曾与爱因斯坦做同事
因父亲杨武之被聘为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1929年,杨振宁随父母北上,搬进清华园。
1933年到1937年,杨振宁在北平崇德中学念了四年书,第一次接触到二十世纪的物理学,是图书馆看到Jeans的《神秘的宇宙》中译本。书中,Jeans把1905年的狭义相对论、1915年的广义相对论和1925年的量子力学用通俗的语言描述,杨振宁由此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2岁时,他立志要拿诺贝尔奖。
16岁,高二的杨振宁以同等学力考取了西南联合大学。
1938年,杨振宁先生参加西南联大招生考试的准考证
22岁,杨振宁被清华大学录取为第六届留美公费生,赴美留学。
在芝加哥大学博士毕业以后,杨振宁在费米和泰勒的推荐下,去往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做博士后。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杨振宁与仰慕已久的爱因斯坦成为了同事,并在统计力学方面和爱因斯坦有过短暂的交流,杨振宁一直为此感到自豪。
1957年,中国物理学家李政道(左)、杨振宁(中)接受诺贝尔物理学奖。图据环球时报
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完成实验报告论文,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这也让他与李政道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从此,宇称不守恒正式被物理学界承认。这一年,杨振宁35岁。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葛墨林曾评价杨振宁道:杨先生对物理的贡献可以用伟大来形容。他提出的杨振宁-米尔斯场理论,开辟了物理研究新境界,奠定了上世纪50年代后高能物理的理论基础,引发了包括特霍夫特、温伯格、维尔切克等在内的三项诺贝尔物理奖的工作;他奠基的、后来被称为杨振宁-巴克斯特方程的工作,涉及了非线性可积物理模型的严格解,引起了数学物理研究的广大新领域,引发了德林菲尔德获菲尔兹奖的工作;他与李政道先生合作的宇称不守恒获诺贝尔物理奖。
1997年,75岁的杨振宁在清华大学创办高等研究中心(即现在的高等研究院),担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在这里开始了“他这辈子最后一件值得做的事情”。2003年,杨振宁和夫人正式回到清华园定居,成为清华大学全职教授。
杨振宁曾说,自己的一生画了一个圆,起点是在清华的科学馆,当时他只有7岁,父亲杨武之是清华数学系的教授;他在人生的终点又回到清华科学馆,画了一个圆。或许由此,他将清华园内的住所命名为“归根居”。
2000年,著名的学术期刊《自然》曾经发起一次评选,一共选出20位过去1000年当中对世界影响最大的物理学家,包括牛顿、爱因斯坦、伽利略、麦克斯韦、薛定谔、波尔、海森堡等,杨振宁就是其中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还健在的物理学家。
2003年起,杨振宁回国定居并在清华大学任教,在培养和延揽人才、促进中外学术交流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2021年5月14日,他又将自己收藏的图书、文章手稿、来往书信、字画雕像及影像资料等共2000余件捐赠给清华。
杨振宁100岁生日讲话:没有外国人参加中国原子弹制造
2021年9月22日,由清华大学、中国物理学会、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主办的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贺杨先生百岁华诞在清华大学举行。杨振宁亲临现场,与大家一起庆祝他的农历100岁生日。
在讲话中,杨振宁特别提及当年自己向好友邓稼先提出是否有美国人参与中国原子弹设计的疑惑,他说第二天邓稼先专门写信告诉他。
“那天他(邓稼先)就去跟组织接触了,组织告诉他没有外国人参加中国原子弹的制造,除了在最先的时候略微有一些苏联人的帮助,后来基本上是中国人自己做的。他就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在第二天派专人到上海。”
在信的结尾,邓稼先写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杨振宁说当时没有看懂这句话,50年后,他回应称,“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可以很自信地跟你说,我这以后五十年是符合你‘共同途’的瞩望,我相信你也会满意的。”
邓稼先与杨振宁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综合光明日报、清华大学微信公众号、人民资讯、环球时报、清华物理系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材料,结合个人观点...
2025-10-18 1
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
2025-10-18 5
这几天,北京机场里李湘带着前夫王岳伦,从英国一块儿回来了。这两人,早几年就各自天涯了,现在为了什么事儿能并排出现在机场?说白了,就是为了他们的宝贝女儿...
2025-10-18 5
打小在西安城里长大,见惯了明城墙的青砖斑驳,听熟了钟鼓楼的晨钟暮鼓,连抬头望秦岭的轮廓,都能辨出哪段是终南,哪段是华岳。总觉得北方的城,大抵都是西安这...
2025-10-18 6
澎湃新闻2025-10-17 22:14:29“海淀公安”微信公号10月17日晚,北京海淀警方发布一则警情通报:据红星新闻此前报道,10月15日,女演...
2025-10-18 4
文|生生编辑|黄毅来了“她是我最想感谢的人。”郭京飞在拿奖时的感言中,提起老板王京花,语气里满是敬重。 袁立也曾直言:“她是我们橙天的一姐。”在娱乐圈...
2025-10-18 3
【本期导读】今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经过四年多扎实推进,中国“十四五”规划提出的102项重大工程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重大成效,预计年底前全部...
2025-10-18 2
不少人都以为中美掰手腕的焦点是关税,但其实早换地图了,现在的C位是港口和物流体系。10月14日,特朗普政府刚宣布对中国港口和物流体系的限制措施生效,中...
2025-10-18 3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