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集团陷债务危机!红豆股份4.85亿关联,合理性存疑

抖音推荐 2025年10月19日 04:59 4 admin

2025年10月15号,红豆股份突然发了个公告,说要花4.85亿买关联方红豆居家的线上业务。

可让人惊掉下巴的是,这业务的净资产居然是-362万简单说就是“欠着钱”的状态,却卖出了近5亿的价,增值率飙到了一万多。

公告刚发完,当晚上交所就火速发了监管函,追问这交易到底合不合理。

作为长期盯着上市公司财报的人,我第一反应是:这怕不是集团没钱了,想通过“左手倒右手”给自个儿输血?

集团陷债务危机!红豆股份4.85亿关联,合理性存疑

负资产卖天价,业绩承诺像“画饼”

这笔交易的定价逻辑,说复杂也复杂,说离谱也离谱。

官方说用了“收益法”评估,把这线上业务估值到4.93亿,再加减一堆关联应收应付款,最后定了4.85亿。

可问题是,评估前这业务净资产是-362万,为啥突然就值这么多?公司解释说,是因为刚承接业务没多久,手里现金少,欠供应商的钱和推广费多,收的电商货款又少又快。

这话听着像那么回事,但仔细想,欠的钱也是资产负债的一部分,总不能因为“欠得多”就把负资产算成天价吧?

集团陷债务危机!红豆股份4.85亿关联,合理性存疑

更让人犯嘀咕的是业绩承诺。

红豆居家说,这线上业务2025年能赚3600万,2026年3900万,2027年4100万,三年加起来至少1.16亿。

老实讲,我去查了下服装线上行业的情况,2025年整个行业平均净利润率也就8%左右,要实现每年3000多万的利润,这业务的营收得做到4亿往上。

可这业务2025年3月才刚接手,连完整的半年数据都没有,突然就承诺这么高的利润,跟“画饼”似的,谁能信?

集团陷债务危机!红豆股份4.85亿关联,合理性存疑

还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交易价格里加了3111万的“未付关联应付款”,又扣了3973万的“未收关联应收款”。

这应收应付都是红豆集团内部的钱,账期、金额都是自己人说了算。

本来想这会不会是为了凑出一个“好看”的交易价?比如先把欠的钱加上,再把该收的钱减去,最后让价格刚好落在4.85亿,显得不那么突兀。

这种操作在关联交易里很容易藏猫腻,也难怪上交所会立马盯上。

集团陷债务危机!红豆股份4.85亿关联,合理性存疑

集团快“没钱了”,这交易像“拆东墙补西墙”

为啥红豆股份要花大价钱买个负资产?看一眼红豆集团的处境就明白了集团现在是真的缺钱。

2024年,红豆股份上市24年来第一次亏损,亏了2.38亿;2025年上半年接着亏,又亏了1.09亿。

集团那边更惨,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少了12%,净利润直接跌了近八成,只剩2100多万。

债务压力更是压得集团喘不过气。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集团总负债371亿,资产负债率快到67%了。

还出现了票据逾期,集团自己逾期400万,子公司红豆置业逾期4159万,连商业汇票承兑服务都被暂停了。

集团陷债务危机!红豆股份4.85亿关联,合理性存疑

为了凑钱,集团把能质押的都质押了,所持红豆股份、通用股份的股权质押率超99%,连利安人寿的股份都全质押给银行了。

之前还把通用股份24.5%的股权卖给了国资,回笼了21亿,可也彻底失去了这个为数不多的优质资产。

更早之前,集团还想跨界新能源,2022年高调宣布投锂电池项目,结果因为合作方资质有问题,2024年只能低价转给关联方,钱没赚到还亏了不少。

集团陷债务危机!红豆股份4.85亿关联,合理性存疑

本来想靠多元化突围,没想到越陷越深,反而把主业的资金都耗光了。

现在集团手里没什么能变现的资产了,只能打上市公司的主意让红豆股份高价买集团的线上业务,把上市公司的钱转到集团手里,缓解自己的债务压力。

可这样一来,受损的是红豆股份的中小股东,毕竟这钱是上市公司的,买个负资产回来,万一业绩不达标,还得计提损失,股价已经跌了42%,股东们能不着急吗?

集团陷债务危机!红豆股份4.85亿关联,合理性存疑

这交易得好好查,民企别再“瞎折腾”

现在来看,这笔4.85亿的关联交易,更像是红豆集团流动性危机下的“自救歪招”。

用上市公司的钱,高价收购集团的负资产,本质是“拆东墙补西墙”,但却把风险转嫁给了中小股东和上市公司。

上交所及时发监管函是对的,得好好查清楚定价逻辑、业绩承诺的依据,还有关联款项的真实情况,不能让这种交易损害投资者利益。

集团陷债务危机!红豆股份4.85亿关联,合理性存疑

这事也给其他民企提了个醒:别盲目搞多元化。

红豆集团本来在服装行业做得还行,非要去碰轮胎、新能源,结果主业没守住,新业务也没做成,反而拖垮了整个集团。

关联交易更要守规矩,公允定价、充分披露,不能把上市公司当成“提款机”。

最后想说,不管是监管还是投资者,都得盯紧这类高溢价关联交易。

毕竟钱不是大风刮来的,上市公司的每一分钱都该用在正经地方,而不是帮集团填债务窟窿。

这笔交易最终能不能成,还得看监管审查的结果,要是真有问题,可别想蒙混过关。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