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俄免签政策的全面落地,两国之间的人员往来越来越频繁。社交平台上,关于中国男人迎娶俄罗斯美女的“幸福生活”被不断放大,甚至演变成一种社交货币。一些...
2025-10-22 0
最近航天圈出了个大消息:咱们国家的嫦娥七号,已经定好了2026年前后发射,目标直指月球南极。
这趟任务可不是随便逛逛,要是能真在月球上找到水,中国说不定就是全球首个在月球发现水的国家,这事儿往大了说,能直接改写人类探月的历史。
更有意思的是,嫦娥七号不是“单打独斗”,探测器上装了7个国家、国际组织的6台设备,连泰国都已经把自己的仪器交过来了。
后面2028年嫦娥八号还会跟上,俩“姊妹”要在月球联手,搭起人类第一个“科研前哨”。
今天就跟大家掰扯清楚,这俩探测器到底要干啥,又为啥说它们对人类去月球“长期过日子”这么重要。
先把嫦娥七号的核心目标说透——它去月球南极,首要任务就是“找水”,而且是找那种能支持人类生存的水冰。
可能有人会问,月球上不都是石头吗?怎么会有水?这里得提一句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的话,他说现在全世界航天大国都盯着月球南北极,关键就在于南北极和地球一样有极昼极夜。
月球南极有些高地,能连续100多天有阳光,这就给人类长期在上面干活、生存打下了基础。但要长期待着,水是刚需,所以必须搞清楚,那些永久阴影的月坑里到底有没有水。
要是真找到了,那可不是小成果,简直是“不得了的大事”——有了水,既能供人喝,还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氧气能呼吸,氢气能当燃料,后面人类去月球驻留就有了关键保障。
为了精准“找水”,嫦娥七号带了一套“豪华装备”,连国际队友都拉上了。
咱们先看它的“阵容”:探测器是“四器一星”组合,包括着陆器、轨道器、巡视器、飞跃器,还有一个中继星。
这比之前的嫦娥探测器都复杂,每个设备上都装了科学仪器,能从天上、地上、甚至“飞着”探测。
再说说国际合作的部分,总共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凑了6台载荷。这里有个小细节,埃及和巴林是联手搞了一台,所以是6台设备覆盖7个参与方。
现在所有设备都已经交付了,进度很顺利。这些国际设备各有各的用:
· 意大利搞了个激光角反射器阵列,能帮着精准测量月面,还能给轨道器定位置,误差能控制到很小;
· 俄罗斯的设备是月球尘埃与电场探测仪,专门研究月球表面附近的尘埃和等离子体环境,避免后面的设备被尘埃弄坏;
· 国际月球天文台协会更直接,装了个月基天文观测望远镜,到了月球就能观测银河系、地球,还有整个天空的情况;
· 埃及和巴林联合做的月表物质超光谱成像仪,装在轨道器上,能分析月球表面的物质成分,帮着找水冰的线索;
· 瑞士的是月基双通道地球辐射能谱仪,从月球上监测地球的气候系统,看地球的辐射能量收支变化;
· 泰国的设备是空间天气全球监测传感装置,主要用来预警太阳风暴带来的磁扰动和宇宙辐射,保障探测器安全。
这么多国家跟着一起干,一方面说明咱们的探月技术得到了认可,另一方面也能集各国之力,把探月的科研成果做得更全面。
可能有人会觉得,探测器带设备不是很正常吗?但嫦娥七号的载荷数量和种类,比之前的嫦娥探测器多了快一倍,这背后靠的是运载火箭的“硬实力”。
之前嫦娥三号、四号用的是长三甲系列火箭,运载能力有限,带不了太多东西。而嫦娥七号用的是长征五号,这火箭的运载能力比长三甲强多了,才能让探测器“负重远征”。
咱们拿数据对比一下就清楚了:嫦娥五号、六号主要是采样返回,只带了五六种载荷;嫦娥四号稍多,有十多种,其中包括4台国际载荷;
而嫦娥七号光国际载荷就有6台,加上咱们自己的设备,总共的载荷数量和种类直接翻了一倍。
为啥要带这么多设备?因为“四器一星”的每个部分都有明确分工,需要不同的仪器配合:
· 轨道器在天上飞,主要负责大范围扫描,比如埃及和巴林的超光谱成像仪、瑞士的地球辐射能谱仪都装在这上面,能从全局找水冰的分布线索;
· 着陆器落在月面,俄罗斯的尘埃探测仪、意大利的激光角反射器都在这上面,负责近距离观测月面环境;
· 巡视器就是月球车,能在月面上移动,近距离探测月壤成分,找水冰的直接证据;
· 飞跃器更灵活,能从着陆区飞到永久阴影的月坑附近,直接采集挥发物样本,这是之前的探测器没做到过的;
· 中继星就是“通信兵”,之前发射的鹊桥二号已经在月球轨道等着了,能保证嫦娥七号和地球之间的通信不中断,毕竟月球南极信号不好,没有中继星,数据传不回来。
这么一套组合下来,嫦娥七号就能实现“天上扫、地上跑、飞着探”的立体探测模式,不管是找水冰,还是研究月面环境,都能比之前更精准、更全面。
比如找水冰,轨道器先从天上标出可能有水的区域,巡视器再到实地探测,飞跃器甚至能飞到永久阴影区取样,这样一套流程下来,就能确定到底有没有水,有多少水。
嫦娥七号2026年发射,2028年前后,嫦娥八号就会跟着去月球南极。
但要注意,嫦娥八号不是嫦娥七号的“备份”,俩探测器的任务差别很大,八号的目标更超前——不只是探测,还要验证在月球“就地取材”的技术,甚至要在月球“盖房子”。
之前的嫦娥探测器,比如三号和四号、五号和六号,都是批量生产,四号是三号的备份,六号是五号的备份。
但嫦娥七号和八号从一开始就没按“备份”设计,探测器的样子、尺寸、重量,还有带的仪器都不一样,各自有明确的使命。
嫦娥八号的核心任务有三个,每一个都为了人类长期驻留月球做准备:
第一个是建立月球通信和能源系统。
通信方面,要部署更先进的激光通信终端,和鹊桥二号中继星配合,让月面数据回传的速度更快,比嫦娥四号提高一个数量级;
能源方面,要尝试把太阳能光伏板和同位素温差电池结合起来,解决月球南极永久阴影区的能源问题——毕竟有些地方常年没阳光,光靠太阳能不够,得有备用能源。
第二个是验证月壤原位利用技术,简单说就是“用月球上的土做东西”。
这里得科普一下,月壤和地球的土不一样,里面有很多二氧化硅、氧化铝之类的成分,通过高温熔融,能变成类似玻璃或者陶瓷的材料。
嫦娥八号计划用3D打印技术,把熔融后的月壤做成建筑构件。实验室里已经做过试验,用月壤做的砖,抗压强度是普通混凝土的3倍,能抵抗月球上的微陨石撞击和极端温差。
要是这技术能验证成功,后面人类在月球盖基地,就不用从地球运建筑材料了,直接用月球上的土就行,能省很多成本。
第三个是和嫦娥七号协同探测。
虽然俩探测器任务不同,但能互相配合:嫦娥七号找到的水冰分布数据,能帮嫦娥八号选更合适的着陆点;嫦娥八号验证的能源、通信技术,也能为后续的探测提供经验。
简单说,嫦娥七号是“勘探队”,负责摸清月球南极的情况,特别是找水;嫦娥八号是“工程队”,负责验证在月球长期过日子需要的关键技术,比如盖房子、搞能源。
不管是嫦娥七号找水,还是嫦娥八号盖房子,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搭建国际月球科研站。
这个科研站是中国倡议的,邀请各国一起参与,计划2035年前完成基本型建设,2045年前完成拓展型建设。
这个科研站不是简单的几个探测器,而是能长期自主运行、短期有人参与的综合性设施,有五大科学目标:
研究月球地质、做月基天文观测、监测日地环境、开展基础科学实验,还有开发月球资源。
要实现这个目标,嫦娥七号和八号是关键的“奠基者”:
嫦娥七号找到水冰,就能确定月球上有没有可供利用的水资源,这是科研站能长期运行的基础;
嫦娥八号验证的月壤3D打印、能源通信技术,能解决科研站建设和运行的技术难题;
俩探测器还能和鹊桥二号中继星配合,搭建起月球南极的通信和探测网络,为后续更多探测器、甚至载人登月打基础。
现在全世界都在盯着月球,美国、俄罗斯、欧洲都有自己的探月计划,但很多计划还停留在纸面上,或者进展缓慢。
而中国的探月工程,从嫦娥一号到五号,再到即将发射的七号、八号,每一步都按计划推进,而且始终保持开放合作的态度。
比如嫦娥七号带了7国的设备,嫦娥八号还会开放更多载荷资源,吸引更多国家参与。
这种“既靠自己硬实力,又拉着大家一起干”的模式,不仅能让中国探月工程走得更稳,也能让人类探月的进程更快。
可能有人会问,花这么多钱探月,到底值不值?
其实往长远看,月球不仅是研究宇宙的绝佳平台,还有丰富的资源,比如氦-3,这是一种清洁的核聚变燃料,地球上很少,但月球上储量很大。要是能开发利用,能解决人类未来的能源问题。
而且,探月工程能带动一大批技术进步,比如新材料、人工智能、精密制造,这些技术最终会用到咱们的日常生活中。
更重要的是,这是人类向深空探索的重要一步,中国在这个过程中承担起大国责任,和各国一起搭建月球科研站,本身就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事。
从2026年嫦娥七号找水,到2028年嫦娥八号盖房子,再到2035年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建成,咱们正在一步步把“月球驻留”的梦想变成现实。
这不仅是中国航天的里程碑,更是人类探索宇宙的新起点。
相关文章
随着中俄免签政策的全面落地,两国之间的人员往来越来越频繁。社交平台上,关于中国男人迎娶俄罗斯美女的“幸福生活”被不断放大,甚至演变成一种社交货币。一些...
2025-10-22 0
前一秒还在与女友分享风景照和短视频,后一秒就“失踪”了。8月10日,打工人蔡磊孤身一人驾车前往七娘山忘郎归采风,在山上他迫不及待的将美景分享给自己的女...
2025-10-22 0
金秋十月,中国经济也迎来了收获的季节。10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三季度经济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实现101.5万亿元,按不变价格...
2025-10-22 0
2025年10月17日,OPPO Find X9系列的发布会已经结束。网络上,关于它影像和屏幕的讨论很多,参数和亮点一目了然。但参数表不会讲述故事,尤...
2025-10-22 0
最近航天圈出了个大消息:咱们国家的嫦娥七号,已经定好了2026年前后发射,目标直指月球南极。这趟任务可不是随便逛逛,要是能真在月球上找到水,中国说不定...
2025-10-22 3
来源:湖北日报客户端利川频道、湖北日报客户端咸丰频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近日湖北的利川和咸丰发布了放5天秋假的通知加上前后两个双休日...
2025-10-22 2
文 | 浅黑科技近期体验了iQOO 15,其流畅度令人印象深刻,不愧是主打性能的机型。但这份流畅的背后,似乎也伴随着部分体验的取舍,比如拍照表现便不算...
2025-10-22 4
2025年10月21日—中国·北京——真我手机正式发布旗舰新品真我GT8系列。街拍神器真我GT8 Pro,凭借行业首发全链路深度定制的理光GR影像系统...
2025-10-22 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