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从盐田里的劳作号子到琵琶弦上的金戈铁马,来这里阅读新场史诗

景点排名 2025年07月23日 17:32 4 admin
从盐田里的劳作号子到琵琶弦上的金戈铁马,来这里阅读新场史诗从盐田里的劳作号子到琵琶弦上的金戈铁马,来这里阅读新场史诗

作为上海古镇唯一入选代表,新场古镇正与江苏、浙江的12个古镇联合申报“江南水乡古镇”世界文化遗产,由上海新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打造了盐文化馆和琵琶馆。继盐文化馆开放后,最近,琵琶馆也进入试运营阶段。

盐韵、弦声,两个文化场馆通过创新性的布展和多元的互动,将新场特色的盐文化和非遗项目“琵琶艺术·浦东派”更好地呈现在市民游客面前,在推动优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同时,也成为新场古镇申遗的积极动力。

从盐田里的劳作号子到琵琶弦上的金戈铁马,来这里阅读新场史诗

盐文化馆:讲好新场盐故事

早在唐代,新场就开始了盐业生产活动,从一个小小的盐场村落逐渐发展成为繁华的集镇。盐业,是新场古镇的灵魂和根基,它贯穿了古镇的历史发展脉络,见证了古镇的兴衰。

新场古镇南部区域的“煮海熬波-盐文化馆”,正是为了呈现这段独特的历史。四层楼的文化馆,通过文物史料、多媒体互动、沉浸式体验等,不仅展现了因盐而生、因盐而兴的新场,更展示了中国盐业的变迁和发展,以及盐业发展对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走进盐文化馆一层展厅,一面诗词墙展示着众多与盐有关的诗词。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了盐对于生活的重要意义,有人曾经在盐场任职,亲眼目睹了海盐的制作过程以及盐民生活的艰辛,用诗歌的方式记录和反映当时对于盐的感知。

一层展厅,以《因盐而生·古镇申遗》为主题。展厅展示了新场古镇的起源和早期盐业发展情况,有新场盐场衙署灶港分布、盐业发展图、灶户管理和盐场建制版面等,这些都体现了古镇因盐而兴的历史过程。一个巨型沙漏,则代表着新场古镇因盐而生的千年历史,留下岁月时光走过的痕迹。

此外,展厅内还呈现了新场古镇的申遗之路。2018年新场古镇获得参加“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格,如果申遗成功,新场将会填补上海没有世界文化遗产的空白。

二层展厅的主题是《因盐而兴》,重点讲述了新场古镇在盐业繁荣时期,作为盐业重镇的管理、销售、运输,盐官、盐法、盐税的建设体系等。屋顶悬挂的,是古代关于盐业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的纸质票据。“千年回望”版面,则讲述了历朝历代对盐业发展的重视,从先秦到春秋、唐宋、明清,以至近代的盐业发展重要事件。

二层还有一份《熬波图》雕版,由国家级雕版技艺非遗传承人陈义时亲自操刀。《熬波图》每幅图都配有图文并附诗一首,生动形象地记载了元代新场生产制作海盐的全过程,堪称“盐业版”的《天工开物》,也是最早反映盐民生活劳作的盐业史诗。

三层展厅则是《中国盐业》主题,展示了国内的盐场产地,以及因盐而兴的深厚盐文化,让游客感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从告别斗米斤盐、到普及食盐加碘、再到倡导低钠健康的历程,了解中国盐业的制度沿革、产业布局和技术变迁。

从盐田里的劳作号子到琵琶弦上的金戈铁马,来这里阅读新场史诗

一至三层的不同主题展厅,用不同的展陈讲述“盐”故事,还收集展示了各类与盐有关的文物和老物件,例如制盐用的盔形陶器碎片、铁耙和盐桶、盐运引筒等,以及盐场稽征所征收上下忙灶课执 照、盐业纸币、盐课银锭等,让人睹物思“史”。

据悉,这些老物件不少是盐文化馆通过社会征集而来,也有通过中盐集团、全国盐文化场馆资源联动而来。后续,新场古镇将继续挖掘资源,讲好“盐故事”,依托盐文化历史资源禀赋,联动浦东乃至长三角文化资源,由点及面培育形成盐文化产业链,持续壮大文旅新质生产力。

浦东派琵琶馆:非遗传承之地

在盐文化馆旁边,则是新场又一重点打造的文化场馆——“浦东派琵琶馆”。与盐文化馆不同,琵琶馆以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为载体,呈现并传承国家级非遗“琵琶艺术·浦东派”的魅力。

从盐田里的劳作号子到琵琶弦上的金戈铁马,来这里阅读新场史诗

“琵琶艺术·浦东派”是清朝“乾嘉”时期至今,南汇历代琵琶大师所荟萃形成的一种艺术流派,于2008年被公布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浦东派琵琶在新场,早于元明时代便已有流传,时任新场盐场场长的瞿霆发,曾在当地建“百客堂”,购琴百架,聚友会乐。

为做好国家级非遗的保护工作,新场镇从2006年起,特邀浦东 派琵琶嫡传周丽娟及林德兴为指导老师,开设了浦东派琵琶传习班,还先后于上海桃花节、新场镇艺术节、元宵行街表演、以及“百名琴童赛琵琶”等活动中进行展演。新场镇的琵琶指导老师还曾赴浙江岱山,展示浦东派琵琶艺术魅力。

“浦东派琵琶馆”位于新场大街114号。这套江南传统民居建于清初,曾是张氏民宅,建筑面积约680平方米。这里也曾是浦东派琵琶传人胡簋铭的旧宅。出身新场的琵琶大师胡簋铭,曾在日本大阪挂牌演出浦东派琵琶,是把浦东派琵琶传播到日本的第一人。

走进琵琶馆,一个用三层丝缎做成的琵琶艺术装置,以轻盈的方式展现琵琶艺术的空灵之美。地面上则刻着琵琶乐曲《霸王卸甲》的曲谱,营造出浓郁的氛围。右手侧的展厅,简述了琵琶的历史、流派及主要形式,还通过传统的Walkman的卡带形式,让游客听到不同乐器的声音。

往里走进庭院,右侧的展厅通过新媒体投影技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展现琵琶艺术的独特。这里特别设立了一间音频、影像和新媒体投影技术体验室,通过声光电的融合,创作多媒体作品《向前弹,向后挑》,沉浸式展现浦东派琵琶的经典演奏方式,并通过武曲《霸王卸甲》、文曲《飞花点翠》营造浦东派琵琶技艺与视觉艺术相结合的视听盛宴。

通往后进院的廊室所布置的展陈,讲述了浦东派琵琶艺术的风采。这是一段跨越世纪的艺术传承,由几代名人共同构建的琵琶艺术金字塔、由琵琶艺术与周边艺术的互动关系、由大批琴迷夯实了浦东派琵琶艺术的根基,将琵琶艺术从南汇推向全国乃至世界。

后进院的一层,集中介绍了鞠士林、沈浩初、林石城三位具有代表性的琵琶艺术家及生前的场景。二层则用临展的形式呈现了“文物中的琵琶”主题展览,后续可以根据需求做其他主题的文化展览活动。位于二楼的古戏台,则是后续琵琶馆开展演出的绝佳之地。

启用后的“浦东派琵琶馆”,除了发挥展示的作用,还将成为技艺传承之地。目前,上海市浦东新区古琴协会、上海六幺琵琶国乐团、王政古琴学堂、马晓辉海派二胡艺术工作室、越剧王子赵志刚艺术工作室等均已挂牌,琵琶馆还将作为上海评弹团实践基地、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实践基地,让传统技艺更好地传承、发展。

从盐田里的劳作号子到琵琶弦上的金戈铁马,两个场馆为新场古镇的文化史诗标注了精彩的注脚,当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流动的生命,在守护过去和创造未来中实现活态传承,让传统文化找到现代表达,让千年古镇奏响时代强音。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