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当一位普通北京市民爱上逛公园

景点排名 2025年07月23日 19:18 4 admin
当一位普通北京市民爱上逛公园

从小到大,一直觉得逛公园是独属于老年人的爱好,直到有一天,发现我也爱逛公园了(但必须高低不承认自己也老了)。那些去了无数次的公园,突然某个时刻,就跟开窍了似的,发觉它原来这么好看。


特别是在北京这么一座城市里,公园就是一个城市的减速带。快节奏的日子过得rōu rōu的,去公园里慢悠悠走走,晒晒太阳,里里外外都不长虫——



文、图|原版二姐




另一个天坛


天坛虽然贵为世界文化遗产,但打小我就觉得它是北京最没劲的公园。有劲的公园,动物园自是一等一的,有猴儿,有狮子老虎大小熊猫,即使小时候去动物园每每要带着写作文的重任,老师甚至亲自带我们观察大猩猩,那也好玩儿啊,动物永远是最好玩儿的。


其他带劲的公园,次一等的是有好玩儿的游乐场的,有滑梯秋千比有湖更吸引我。陶然亭公园曾经有个「雪山」滑梯,相当于孩子们心目中的顶流。再次一等,是能划船的。北海有什么意思?白塔哪儿好看啊?但是歌里都唱了,让我们荡起双桨——这个荡字用得真好。


天坛有什么呢?要什么没什么呀!对一个孩子来说,没有热闹的动物,没有可心的游乐场,连划船的水面都没有,能有啥好玩儿?祈年殿就是个大号的亭子,我小时候真是这么认为的。


后来,后来还是觉得天坛没什么意思。除了「亭子」就是树。树能有什么可看的。就这么睁眼瞎了好多年。即便是到了三五年之前,冬天去天坛就是为了刷步,那个时候,天坛基本上起到了一个操场的作用。


什么时候觉得天坛有点儿意思了呢?是有一次从东门进去往祈年殿方向走,祈年殿从一圈墙上面露出来顶上的一部分,那个蓝色,沉静优雅,仅仅是望着它走过去,人都不着急了。突然觉得祈年殿原来这么好看。不是无数人拍过无数次的、在它正面的广场上拍的那种一览无遗的大全景,是它的一部分,特别动人。那是夏天,热,但走到这儿人就静下来、沉下来了。


当一位普通北京市民爱上逛公园


如果说建筑的形制让我对天坛有了兴趣(但并没有查过任何史料去认真做做功课),那么让我觉出天坛的好,则是天坛的树。就是最近这三四年,当我真正开始喜欢树,毫不嫌弃冬天叶子落尽的秃树,觉得秃树的枝条都很优美好看,不觉得松柏常绿而无趣,才开始真正喜欢天坛。反而祈年殿在我心里不是最重要的位置,当然它也很好看。


天坛的树特别多。尤其古树特别多。科普园里介绍说,北京城区近三成的一级古树在天坛。古树有「职称」:一级是300年以上的,挂红色标牌;二级是100年以上的,挂绿色标牌。300年,经过多少风雪,看过多少故事,它们要是会说话,编剧都下岗吧。


祈年殿东侧有棵侧柏,将近600年了。主要是老树都太好看了:身形高大粗壮,树冠幅员辽阔,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气势。树一定要高、树冠要大才好看。年轻的树天然就吃亏。


天坛松树和柏树特别多。实际上我分不太清松和柏。但我喜欢它们的味道。五六月份,天还不太热的时候,赶清晨去天坛走走,那些松啊柏啊,在早晨刚睡醒的时候,拌着露水,特别好闻。怡神的松香,还有好听的鸟叫,喜鹊和松鼠出来吃饭......想想就十分美好。


天坛东门进门处也颇有些有规模的树。一棵就够看半个钟头的。何况,还添上曼妙的屋脊。有风的时候,除了看树的形态姿容,还能听风的各种声音,算买一送一。


没什么急事的话,我就站那儿看树。所谓岁月静好,无非是心里没事儿。没事儿的人才会站树底下仰头看半天。心里默默赞叹,脸上似笑非笑。我尤其喜欢树叶以天空为背景,随手涂出来的剪影一般,看得人心里静静的,就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想想。那些枝叶分割出的形状,有着音乐般的节律。人再伟大,这个是制造不出来的。树有自己的主意、自己的设计,每一棵都是全球独家,不带重样的。多么美妙神奇啊。


当一位普通北京市民爱上逛公园


天坛那么多树当中,如果让我选一棵能代表天坛的树,一棵绝色,当属宰牲亭东南角的杜梨。


从东门进去,走不了几步就是宰牲亭,这棵树在宰牲亭东南角的外面。路过过很多次。夏天、秋天、冬天,和春天。从来没赶上过它开花。长满叶子的季节它就很好看,枝条曼妙,叶子繁盛,优雅秀气。如果说日坛那棵巨大的悬铃木充满阳刚之气,那这棵树就是风情万种。我每次路过都会驻足欣赏一下。不知道它是什么树,更不知道它会开花。


4月大风入境北京的前一天晚上,栋梁(我先生)发我一视频,是一棵花树,密密匝匝开得落雪一样,说是天坛的杜梨。我看了一下背景、周围,断定它就是我从来不认识的那棵大美人。


北京一直在说周五傍晚开始刮大风。早上起来就犹豫去不去。天儿吧,灰了吧唧、乌乌突突,喘不上气儿来似的,讲真是不宜出门。但想到即将到来的,大妖风,深怕错过了最后时机,树就秃了。它一年才开这么几天。错过就是一年。北京什么时候刮过13级的风啊……一想到一树梨花即将在狂风中散得没影儿,就心疼得不行,还是咬牙奔赴了。


幸亏去了。好美,好美,好美啊。


从此,每年春天,又多了一个念想儿。


我满以为十几级大风过后,树必秃无疑;结果各路朋友从四面八方告诉我:花还在。都快给我感动哭了。


当一位普通北京市民爱上逛公园



颐和园的秘密


小时候去颐和园十次有八次是为了写作文。另外两次,一次是我妈看玉兰,一次是三姨五姨和我们去划船。所以颐和园它很久以来是一个强功能性的公园,啥皇家园林啊,它主要是有用。美不美的,没顾上感觉。


后来也去过。头些年栋梁休年假的时候去过。最大的感觉是,怎nèn么多人哪?


真正觉出颐和园的美,是2020年冬天,就那个特殊时期刚开始的时候,从2月11号到25号,两周之内我们俩去了4趟颐和园:没地方可去;园子真好看还人少。


第一次去,从进到出,一个小时吧,速战速决。从东南门进去的。从来没走过这个门。看什么都新鲜。前几天下的雪还没有完全化。昆明湖的冰面上有大片大片的白。雾霾天,空气不透彻,略远点儿的亭台楼阁和树,就看不太清楚,佛香阁几乎隐身,只有轮廓。一切都很朦胧、模糊。但有一种意想不到的美。跟看得明白、看得痛快、一览无余截然不同。怎么说,这种美,安静又彷徨。让你无法快速行走、大声说话,以免惊扰了这些画面。


当一位普通北京市民爱上逛公园


头一次在这个角度看十七孔桥。这个画面成了我心目中颐和园的代表。就是提到颐和园,我想到的第一个画面,不是佛香阁不是长廊也不是春和景明的西堤,而是冬天雪后的十七孔桥。


后来那年2月25号我们又去了一次。从山上远望十七孔桥——依旧又静又美。


还有一个几年来让我念念不忘的,是颐和园的桂花。2022年9月9号,我们闺蜜团去了颐和园。桂花开了。话说,那似乎是我头一次在北京见到活的桂花。


我们从停车场往东门走的时候,路边突然飘来桂花香。看不见花在哪儿,但花香确确实实存在。那香不浓也不呛,正好诠释一个飘字,做香水也好。若再浓一点儿,香味就杵鼻子里了,做成香水也是压体臭。所以啊,过犹不及、距离产生美,都是在论的。


已经去了天国的小叨是这么写的:


据汪曾祺先生说 「北京这地界儿没几棵桂花树」 ,我估摸着是水土气候都不相宜, 不好伺候, 也就难成气候 。如此说来, 当为颐和园的园丁师傅浮一大白。 若非他们技艺精湛 ,北京人民都没处赏桂花去了~~


今年,颐和园的桂花开得早也开得厚。 一阵风过,甜香馥郁,都能漫到宫墙外头。我就喜欢这样的桂花香。不必到跟前儿,就远远的,若有似无,恰到好处。 哈尼说,她最喜欢的桂花香,是拌了蜜糖浇到糯米藕上。二姐就更干脆了 :「还要什么藕啊,直接浇在糯米饭上就行。」于是……我们开始站在桂花树底下讨论 ,白糯米粽子可以安排上了(此处需澄清 ,队伍不是我带歪的)。


颐和园金桂和丹桂此时正在盛花期。感兴趣的同学们,东宫门请入。


去颐和园最推荐的方式是从巴沟坐西郊线,俗称的小火车。坐上西郊线,满眼都是绿,三山五园真不是吹的。一站就到颐和园西门,后面几站可以到达植物园、香山。


如果是开车去,颐和园西门停车场是全北京我最爱的宝藏停车场,进可攻退可守,单一个停车场就够玩儿半天的,有大片规划整齐的悬铃木,每棵树都挺拔秀美。从西门进颐和园,整个园区西半部分游人稀少,景致清幽,拍出的照片都更文艺。


当一位普通北京市民爱上逛公园

2020年2月25号,从山上远望十七孔桥


公园们的「代表作」


北京有特色的公园,都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比如说玉渊潭,跟樱花联系在一起;中山公园跟郁金香联系在一起;景山,是跟牡丹联系在一起。


景山牡丹那么有名,我也是2023年才头一次去。那年春天,大学一位女同学从美国回来探亲。天天在朋友圈看着她游北京,各种网红景点,她比我去得多、玩儿得欢实,让我觉得需要重新认识北京……看她逛景山,跟牡丹同框,主要是那位女同学,大气明艳,跟牡丹的气质十分match,连带着对景山牡丹也好奇起来。于是乎也去了一趟。景山遍地是牡丹。真真是姹紫嫣红开遍。一个品种也不认识。转了一圈,基本瞎看。回来查,姚黄魏紫赵粉都见着了,没有欧碧。许是因为不认识,站跟前也不知道谁是谁。收获还是有:牡丹华丽,贵气,一个「美」字似乎cover不了她全部的特质,想了想,还有什么感觉呢?特别盛世,特别国泰民安。花开时节动京城,所言不虚。


不过,跟牡丹比起来,乌泱乌泱的旅游团、欢蹦乱跳的春游小学生、吐槽「北海南门一个车都没有,全被骑走了」的帅气弟弟,更让我意识到,姆们北京,还是很有活力哒。


还有免费的日坛公园。公园不大。有出名的银杏。据说春天花也不少。但我最爱的,是临近北门的一棵巨大的悬铃木。冠幅超大,犹如旋转木马。曾经绕着它拍视频,绕一圈一分多钟。这几年养成了习惯,秋天一定要去看看它。对我来说,这棵树就等于这个公园。


当一位普通北京市民爱上逛公园

日坛公园的悬铃木



网红公园永远人多。反而是不那么顶流的公园,我可能会特别喜欢。它们也有各自的「代表作」。


2023年国庆期间我们发现了龙潭中湖公园。6天之内我去了3趟。公园不大,走一圈用不了一个小时。最最吸引我的是,环公园有一整圈跑道。这对膝盖有伤人士太友好了。在不影响跑者的前提下,我在跑道上偶尔也慢跑几步,以快走居多。本来我们就有刷步的习惯,更何况公园里还有很多的树、有湖、还有湖心岛的简餐和咖啡厅。对假装热爱运动的人,简直是啥啥都预备好了:速速走一圈,对得起大脑了,就去简餐厅吃红烧肉煎饼或者垃圾煎饼搭配薯条和啤酒,以吃到8000步全白走了为止。


当一位普通北京市民爱上逛公园

其实,相比跑道,我更爱两边高大的杨树。超爱。



这个公园还很会玩儿。经常组织活动。有露天电影,有摄影展,有组织跑步,秋天还办过「老北京拔根儿大赛」。4月19号有一个二手市集,我们特意去逛了逛。很好玩。这种接地气、生活化的活动,它不太可能出现在天坛故宫颐和园;但是在这种没有古建筑、吃不到新国风流量的小公园,确实挺聚人气的。


还有一些公园里的人,也会让那个公园变得独特。


去年深秋时节,我和栋梁去了一趟碧云寺。五百罗汉堂我无甚感觉,在一个院子里发现了两只猫,就站那儿不走了。屋里出来一个短发的姑娘,是工作人员,我们俩就站在树底下聊天,从俩猫叫什么聊到池塘里的锦鲤叫什么,又说到春天花开时节,整个寺里有多好看。然后我们自然而然地就加了微信。经常看她发的视频,从冬天到春天,从寒冷到温暖,从寂寥到生机,一树垂丝海棠明媚灿烂。感觉她是真的喜欢这个园子,喜欢自己的工作。偶尔实在羡慕她天天在风景里上班,要不是距离太远,我都想去当个义工什么的:在园林工作,就是把自己扔进四季里面,何等诱人。


真的,现在想做的工作,第一是动物园饲养员,第二就是公园里的园丁。不给钱白干那种。


当一位普通北京市民爱上逛公园

碧云寺的猫




那些不知名的「小公园」


大概在2015年左右,那时候地铁西郊线尚未竣工,我们拉着公婆在玉泉山附近开车瞎逛,无意中发现一个园子,就进去了,有坡有水,有甬道有亭子,主要是没什么人。天气好的时候,视野开阔,能看到玉泉山,望之蔚然。当时我们不知道它叫什么,后来那个园子越来越有模样,明显是有设计的,我们才知道它是中坞公园。往北穿过一条铁轨,就进入另一个园子,那就是北坞。这两个公园现在也不那么小众了,经过了这些年,以前的小树都长高了。


早几年,我们还带公婆去过机场二高速路边的京城槐园,那时候槐园也没什么人知道,现在似乎人气也不是很高。但是我们都很喜欢这个公园,不大,走一圈下来,老人不会累。有很多高大的树,停车场就在树林里,夏天停车有阴凉。跟其他规划整齐的公园相比,槐园给我的感觉是自然态,没有特别梳洗打扮似的,仗着那些大树,自得风流。后来婆婆走了以后,我们几乎没再去过,不知道现在啥样了。


还有一年,五一长假,想带老人去郊区,出城的路条条堵,开了仨钟头没出了五环,干脆不去了,回城吧。无意中撞见一个公园,似乎叫黄草湾,在亚运村北苑附近,有些野趣,后来一查,人家就叫郊野公园。那天婆婆很开心,去不了郊区就在公园里走走也是好的,随机应变是美德。婆婆说,照那个堵车程度,等我们开到怀柔密云的,都没时间吃饭就得往回赶。


海淀万柳那边有两个很小的公园,一个叫巴沟山水园,一个叫长春健身园。我觉得这俩公园是万柳那些住宅的配套设施。豪宅我们买不起,但是当年带我妈去俩小园子遛遛,透透气 ,是极好的。周六下午,开着车,带着轮椅,推着我妈在俩公园里看看树、看看草,在水边坐一会儿,两个小时后回家,我们就该去给我妈买麻豆腐了。也是在那两个小小的公园里,我第一次注意到,再小的公园,春天开花的时候,该有的品种全都有。


西三环玲珑公园,主体是玲珑塔。玲珑塔又叫永安万寿塔,高50米,八角十三层密檐式砖塔,塔身有佛像、飞天、花卉浮雕,非常精美,很漂亮的一座塔。塔下的公园,也是透着玲珑二字,小而秀气。秋天,树冠巨大的银杏树,也不输其他有银杏林的知名公园。春天姹紫嫣红时节,玲珑塔上的浮雕,是春花最美丽的背景。亲测,出片。


当一位普通北京市民爱上逛公园

玲珑塔下 春花烂漫




逛公园时,我们在逛什么?


前些年我还上班的时候,公司有个姑娘去医院看眼睛,医生叮嘱她,工作20分钟,休息一下,抬头看看远方。我们那姑娘一脸无辜:「我们公司没有远方。」她回来说起这事,大家都笑。


北京太大了,不算郊区,即便是市区,也太大了。市区里最多的就是房子和路,高的矮的建筑、新的旧的马路。确实我们享受到了高速发展带来的生活便利,同时呢,自然这俩字就被挤得小了。为什么现在大家爱去公园?公园是我们能以相对低的成本接触到的大自然啊,哪怕它是微缩的自然,也比家里大很多。家里养再多植物,能比公园树更多么?写字楼属于生存范畴,公园属于生活范畴。


前几天还看到一篇文章,树能给人力量,这个是有科学依据的。抬头看树,能降低压力、提升专注力而且颈椎友好,同时还能打开视觉之外的其他感官,所以据说年轻人时兴「抱树」。我在公园里虽然没见过贴树、抱树的,但是新生叶子那晃眼的绿,看着就觉得痛快。春天公园里大片大片的新绿,好像那些树叶都叽叽喳喳的,到了夏天,树叶颜色变深,就是一个不说话的沉默状态。但树就有这么个功能,无论你能量有多低,看看它,就相当于续航了。


爱上逛公园的这几年,我和北京这座城市的关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我出生在这儿,在这儿上学、长大、工作、生活,忙忙叨叨的时候没空多看它一眼,迷迷瞪瞪、糊里糊涂过日子的时候也没想着多看它一眼。很长时间里,我心里没有故乡这个概念。也不是说心理上疏远、排斥它,纯就是瞎,看不见。


故乡是什么?我觉得不仅仅是你出生的地方,它更应该是你心里认同的地方,你不认这个地方,那从出生到死亡哪怕一百年,这个地方也不是你的故乡。


以前也爱往外跑。年假没有一天浪费的。因为家里的事儿,最近9年没离开过北京,连去郊区都是当天往返。今年2月以来,因为需要每隔4个小时给老猫喂一次饭,离开家就不能超过4个小时。4个小时能去哪儿呢?看朋友圈里满世界旅游的人不羡慕么?但是出不去只羡慕也白搭,那不就只能捡着身边、附近,多发现一些乐趣。


人一沉下来,大概就能发现身边的妙处了。也是巧了,身边还不错。北京近些年也有一些变化。前几天看一篇文章说,截至2024年,北京有1065座公园。是不是被这个数字吓一跳?我没有去查证这1065座公园有多少在市区、多少在郊区,但是北京的公园比以前多了,这个是有感觉的,家附近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多出来一个公园。而且公园里可玩儿的也多了,比如大家都去跑步的,跑步也不是干跑,能跑出小动物路线,著名的如天坛公园约5.3公里的小象路线,奥森约10公里的兔子路线。第一个跑出小动物路线的跑者可真是个大聪明。还有可以滑板的、露营的、放风筝的,还有大小孩子们都喜欢的游乐场;还有特别适合观鸟的,赏花看树就更不用说了,属于标配。


总之,如今偌大的北京城里,无论你住在哪个方位,都能在家的附近找到好逛的公园,遛腿儿、喘气儿、望天儿。逛公园有什么好呢?大概就是当你在公园里发现了诗,不能去远方的失落就会减弱许多。


作家贾行家说,「我们努力而平静地去和身边的人,和日常的微小事物建立深入的关联,不求强劲地超越、颠覆和解放,也是可以的。」我觉得这句话就是说给我的,说的就是我在北京的状态:没有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过普通、平静、有乐趣的生活,也可以,不丢人。

当一位普通北京市民爱上逛公园

当一位普通北京市民爱上逛公园

故宫角楼,秋天的好天气,要在这儿站一会儿。不用买票也不用预约。多气急败坏,跟这儿站一会儿就平静了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