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三线履痕之漫漫时光里(17)

景点排名 2025年08月10日 11:59 4 admin
三线履痕之漫漫时光里(17)

古有“江汉沮漳,楚之望也”,今有“嫘祖故里,诗画远安”。

重走山花烂漫路,仿佛有一种“眼前有景道不得”之叹。

离老厂区的距离越来越近了……逐渐呈现出三线时期特有的旧貌,这倒是另一番景象。

当汽车驶上三公里半蜿蜒曲折公路的尽头,窝子楼的石砖墙上爬满爬山虎,空气里似乎飘荡着那个叫“家”的熟悉味道。

移步于二十七户斑驳的楼梯口,恍惚又听见熟悉的脚步声,一步一步逐渐远逝。

厂招待所则沉默于杂草丛生之中,并与三层楼的商店相拥而立,像在默念远方。

山上的住宅又有所不同,多以红青色调的楼房为主体,大多属于三线后期建筑。沿山脊一字排开,远观颇有气势,仿佛欲飞又止之态。

生活区的楼房散落于山谷各处,有的像铁锅状,有的如方块形,有的呈一条线,有的独自而立,或红砖楼,或青砖楼,抑或石砖楼,间以绿色植被随山势铺陈开来,依地势而筑,实则一座颇具规模的山中城镇。

在万山,我曾经住过单身楼、窝子楼,和山上的红砖楼,曾在工厂的相关部(办、处)、车间等部门工作,算起来有20余年光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生的宝贵年华和深浅不一的足迹,都留在了这山谷中……

那些平凡而又忙碌的日常,与青山常伴左右,满眼都是葱葱郁郁的山岚,自然而恬淡。也却是青峰泉流松岩碧,万山丛中一点红。

三线履痕之漫漫时光里(17)

当我再次踏入这片既熟悉又陌生的厂区,不免百感交集。这里的一切,于我都是带着体温的,是有生命气息的,且深怀情感和敬畏。

远远望去,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拾级而上的小学耸立于山坡上,紧挨着的中学操场是难得的一大块平地,与对面石坡上的幼儿园毗邻而居,好像有某种默契,风过时,荒草蓬松起舞,似乎唱着思念的山谣。

从这里下山就是万里厂了。这条崎岖山路,我曾经走过几次。当今,山下已变成工业园了。

谁敢相信,粮店的木柜台还留着当年划痕,邮局人去楼空,露天电影院的石阶已被荒草淹没,游泳池再无往日的喧闹场面。

工厂宽敞的大门前,早已没有了职工进进出出匆忙的行踪,不远处,医院大门紧闭,于萋萋草丛中,像在诉说着什么……

那年哈尔滨来的工程师老张,总爱在沮河边拉手风琴。那首北国韵味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混着楚地的山风,飘过铸造车间通红的铁水,惊起猴山上的一群鸟雀。

三线履痕之漫漫时光里(17)

孩子们常在万山公园里玩耍,或游戏,或探宝,穿梭于亭台楼阁,花草树木,假山鱼池之间……

有时孩子们也会转移阵地,去山上摘桑果,紫红的汁液染得校服洗不脱,倒与热处理车间的淬火油斑颇为相似。

此刻,灯光球场上空的加油声,呐喊声,仿佛还在耳畔回响。而斜对面舞台上空的音符又流向夜空,欢声笑语不断,山里的夜晚演绎着只有三线人才懂的那个时代的欢乐颂。

粮本上的字样早已泛黄。记得粮店老周打算盘的模样,他总说这山沟里能种出航天人的硬骨头。

商店玻璃柜里的确凉衬衫,要攒三个月肉票才买得起。游泳池颇似车间焊的钢板池,盛夏时泡着车间的青工和学生,水面浮着从冲压车间带来的铁屑。

劳动公司大楼与冷库,静默地立于路两旁,真是相对无言,相看不厌。

三线履痕之漫漫时光里(17)

再向上爬过缓坡,就到了工厂大门口。进入厂内,厂办公楼矗立于前,宣传栏背依青山,立于路旁,与楼前小花园隔路相望。

在这栋办公楼里,我度过了10余个春秋。一草一木,一砖一石,无不透着青春的气息,吐纳着生命的呼吸。

早上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拎着热水瓶到一楼侧面锅炉房打开水,然后是擦桌子,拖地,或整理资料,这些小事都是在同事之间交叉进行的,倒是一种常态。

在厂部工作期间,常与同事一起下车间,深知基层工作不易,也很辛苦。当年民品汽车畅销全国,供不应求,因此,工期紧,任务重,是常有的事,甚至会出现“卡脖子”现象。加班加点,也就在所难免。

后来,我被安排到基层工作了一段时间,体会就更深了,也遇到过人员、设计、技术、工艺、质量、材料、物资、加工、工具、设备、工时、计价等一系列问题,不一而足。老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确实,需要积极应对方方面面的工作,以及承受来自各条线的实际压力。故而企业基层组织的韧性和活力,不可或缺。

三线履痕之漫漫时光里(17)

最难忘是子夜试车。重型车碾过试车场的泥泞,惊飞沮河滩的夜鹭。车灯划破黑暗时,老李说这光比他们哈尔滨的极光还亮。

孩子们挤在将军楼顶,看导弹运输车像移动的山岳,而远处鸣凤山的轮廓,恰似楚辞里“带长铗之陆离”的屈子。

绵延十余里的厂区,环绕山野清幽之境,空气里漂浮着山岚的草木之香。因厂内上班路途较远,工厂安排的厂内班车都是双车厢相连接的,这样一次性载人多,以满足职工上下班时的出行需求。

每天上班前,固定班车就从车队出发,开到厂大门口广场停靠,沿途经过医院、单身楼,之后转入202、106、201(含计量处)、107、108、109、203,直至送职工到最深处的101车间为止。期间,为方便车间人员外出办事,上下午的中途会各加开一次班车,以方便需要外出办事的职工。

班车行进途中,只见道路两旁,众多车间与青山环抱,狭长工区与花鸟相伴,与山势走向、花草树木、溪流岩泉融为一体。按照现代观点,是妥妥的自然生态工厂,绿色园区。

如今车间的天车铁链悬在夕阳里,工具库的标牌还写着“公差不过三丝”。机修班王师傅用红砂岩磨的烟灰缸,仍在老宅窗台盛着月光。

假如粮店改作茶肆,老板用当年装轴承的木箱养菖蒲,于是说,这木头浸了三十年机油,倒比紫砂更养花草。

三线履痕之漫漫时光里(17)

尾声

沮水日夜流,冲走了万山牌面包车的尾气,却冲不淡焊枪留在青石上的蓝焰灼痕。

始终相信,试车跑道旁的野山楂,还是用当年的汗水浇活的!

三线履痕之漫漫时光里(17)

作者 | 南山初雪,读书、远足、抒写,聆听自然禅音

图片 | 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

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