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陇上行(三)五凉历史博物馆,了解别样的古代河西走廊!(27日)

景点排名 2025年08月16日 12:56 2 admin

自汉武帝开疆河西走廊、设立河西四郡以来,河西走廊就成了历朝历代的右臂,俨然不可缺少。但不同的朝代演绎着不同的故事,特别是两晋十六国时代,社会动荡,政权更迭,生灵涂炭,在百余年时间,河西走廊竟然出现了五个朝代,分别是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在这里演绎着一幕又一幕生离死别、权力争夺的大戏。

登上武威南城门楼,那三层重檐歇山顶的建筑如今开辟成了五凉历史博物馆,给我们讲述一个不一样的河西走廊。

五凉政权肇始于西晋末年的凉州刺史张轨,西晋灭亡(316年),北方大乱,政权林立,张轨在河西建立了前凉。而后, 吕光(氐族)、秃发乌孤(鲜卑族)、沮渠蒙逊(匈奴)和李暠(汉族)分别创立后凉、南凉、北凉、西凉,与前凉并称“五凉”。除西凉建都酒泉外,其余四凉皆曾建都姑臧(今武威)。

五凉时期整个中国是割据混战的时期,经济凋敝、文化摧残、人民流离失所。但相对来讲,河西地区却是个例外。五凉时期,“中原魏晋以降之文化转移保存于凉州一隅”,河西地区呈现出学术繁荣、文教昌明局面,中原士人眼里的“偏隅凉州”成为北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具有全国意义上的三大据点之一”(赵俪生语)。避地河西的中原士人和河西本籍学人, 筚路蓝缕,抱书负笈,极大的保存了中原儒家文化。更有甚者,以鸠摩罗什为代表的高僧大德摩顶放踵,译经弘法,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卓越贡献。

北魏太延五年(439年),拓跋焘攻灭北凉, “徙凉州民三万余家于京师”,北凉文士、僧人及能工巧匠,牖启儒风,振兴礼乐,开窟造像,“略胜一筹”的五凉文化随之弥散中原大地。

五凉文化是五凉时期河西地区汉民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精神产品。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和西域文化三个源头融汇一体,制度文化学术文化和大众文化三个层次贯通一线,内容浩繁,气象万千。其“上续汉魏西晋之学风,下开魏齐隋唐之制度,承前启后,继绝扶衰, 五百年间延绵不绝”(陈寅恪语),在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闪耀着历久弥新的璀璨光芒。

动荡仍在动荡,传承却在继续。河西地区保存古文化的功绩不应忘记,当然传承的中心就在武威。

注:此文部分文字来自于五凉历史博物馆。


陇上行(三)五凉历史博物馆,了解别样的古代河西走廊!(27日)


陇上行(三)五凉历史博物馆,了解别样的古代河西走廊!(27日)


陇上行(三)五凉历史博物馆,了解别样的古代河西走廊!(27日)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