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宝塔山下,重温抗大学风

景点排名 2025年08月18日 13:57 1 admin
宝塔山下,重温抗大学风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为纪念抗大师生所建的浮雕。

烽烟散尽,宝塔巍然。曾于战火中燃起一簇星火的延安城,如今已是旧貌变新颜。

我穿过延河大桥来到中心街,喧嚣的闹市盖不住时光深处隐约的枪炮回响,远处的广场上仍播放着《东方红》的悠扬曲调。沿着这熙攘的街道继续向前,一座庄严的院落矗立在北二道街的十字路口,这便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下称“抗大”)纪念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大门两侧白底红字的题词是毛泽东于1937年4月题下的校训。

正值立秋时节,细雨稀疏,我踏入方正厚重的朱红色大门,通过半圆形拱门和砌着红星的走廊,一排用铁制成的浮雕便映入眼帘——宝塔山下,红旗漫卷,抗大的学子们坐在黄河之滨读书学习。

1937年1月,抗大在延安成立,原名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抗日红军大学,毛泽东任教育委员会主席。1936年6月至1945年9月,抗大在艰苦卓绝的战争环境下,培养造就了10余万名德才兼备的军政干部,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人才基础。

在纪念馆的墙上,我看到了一张名为“在抗大授课及作报告的部分领导人”统计表,上面出现最多的名字是毛泽东。听讲解员说,毛泽东常为抗大学员讲课。眼前复原的教室,便是无声的见证。一张石砌讲台,几个石头板凳,一面砌在墙上的黑板,讲台上的煤油灯光透过纸糊的窗照亮了延安的夜空,也照亮了新中国。

1937年,毛泽东为抗大第二期学员毕业证书题词:“勇敢、坚定、沉着。向斗争中学习。为民族解放事业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一切!”黄河之滨,无数爱国青年奔赴延安、走进抗大,一面学习,一面生产,以热血铸光明、用铁肩担复兴。跟着纪念馆里的指示牌,我继续在这时间的长河中向前走,看到了一面红色的墙,墙上是一张张抗大烈士的照片,昏黄柔和的灯光照在他们年轻坚毅的脸上,一如当年那盏不灭的煤油灯。

我生在延安,长在延安,自幼就听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长大。2024年,我进入延安市检察院工作。一年来,我多次参与了延安市检察机关深入开展的文化“寻保传”和红色“寻保传”专项活动,让我更加了解脚下的这片黄土地——不仅是无数英魂的埋骨处,更是陕北高原上永不褪色的印记。近年来,延安市检察机关共寻访革命旧址400余处,办理红色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案件127件,督促对84处红色革命文物进行修缮保护,推动5处革命文物列入文物保护名录。这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无数检察人在黄土地上用脚步丈量出的履职厚度,是对革命先辈最深沉、最真挚的敬意。

站在纪念馆的最后一个展厅,看着大屏幕上展示的盛世繁华,我深知作为青年检察干警,唯有传承先辈精神,勇担时代责任,方能无愧于这血火铸就的山河。

离开纪念馆时,天已放晴,馆外的街道上市井喧嚣,一位讲解员正站在铁板浮雕的抗大雕塑前,向来往的游客们讲述着曾在这里发生的故事。

(作者系陕西省延安市人民检察院干警姜祎璇)

(来源:检察日报·法治新闻版)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