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对接会成效 丨 金山地质博物馆五十载厚积薄发,聚力打造博物馆集群

景点排名 2025年08月20日 16:12 3 admin

“广东文化和旅游产业招商暨投融资对接会”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中共广东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主办,广东省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承办,是立足广东、面向全国的文旅投融资对接平台,旨在拓宽文旅企业融资渠道,促进金融资本与文旅产业的有效融合,推动省级文旅投融资体系建设和产业发展。目前,活动已成功举办八届,累计吸引来自全国30个省份的2810个项目申报,组织82个优质项目路演、66个地方政府招商推介,汇聚超600家文旅及金融机构,以及240余位行业领袖深度对接。累计促成银行授信签约金额超过186亿元,长效对接资金超10亿元,孵化多个标杆项目,并建立了省级文旅投融资项目库。平台以“高端、专业、实效”为特色,持续推动“文旅+金融”生态融合,成为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旅产融对接品牌。

对接会成效 丨 金山地质博物馆五十载厚积薄发,聚力打造博物馆集群

金山地质博物馆最早于1999年在湖南省怀化市创立,被新华社报道为“全国第一家私人地质博物馆”。2003年至2021年,广州白云、番禺、天河、增城四馆接连亮相,均免费对外开放。其中,落地在增城的濠迳分馆是全国第一家乡村自然类科学博物馆,活化了中新镇濠迳村600余年的明代古祠堂,还将清代古书院改造为研学院。这里集博物馆展示、野外科考、八套研学课程内容、岭南地质故事以及研学旅行为一体,获评中国地质学会地学科普研学基地。今年1月,金山地质博物馆(海珠分馆)开放,这是其在广州的第五馆。

对接会成效 丨 金山地质博物馆五十载厚积薄发,聚力打造博物馆集群

金山地质博物馆(濠迳分馆)

金山地质博物馆濠迳分馆曾于2023年亮相广东对接会,会上提出的打造大湾区地质博物馆集群引发行业关注。在博物馆玩法单一、研学市场良莠不齐的当下,私人博物馆如何破解生存难题、找准独特定位,建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点?近日,广东文旅兴趣营专访了金山地质博物馆馆长刘玉龙,讲述团队在文化品质上的坚守和商业上的探索。以下为专访实录(有精简):

对接会成效 丨 金山地质博物馆五十载厚积薄发,聚力打造博物馆集群

刘玉龙馆长讲解金山地质博物馆(濠迳分馆)

“文化叠加商业,培育博物馆自我造血能力”

我父亲(地质学家、博物学家刘金山教授)从事地质研究工作已经近五十年了,包括对岭南地区地质的调查研究、藏品和标本收藏。基于前期几十年的积淀,目前在全国落地了6家金山地质博物馆,其中有5家在广州。

博物馆是一个回报周期比较长的项目,现在社会上很多博物馆都在尝试转型,寻求一种方式,如果没有扶持资金的收入,如何让文化继续传承下去?我们也一直在尝试,致力于让传统的博物馆在带来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能够有经济效益。希望在对利润诉求不是那么强的前提下,最终实现多点收益的局面。我们现在能想到的方式是和科普相结合,通过研学和文创产品售卖盈利,目前在海珠分馆和濠迳分馆作了初步尝试,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广州海珠区分馆相比于其他馆,会有更多可以让小孩子游乐的内容。而且琶洲相对来说,周末的散客人流更大,通过售卖门票就可以实现营收和变现。我们最初预计三年回本,但依据目前的情况推测,可能一年多时间就能回本。这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跳出了传统博物馆的展陈观念,即把展品放在玻璃柜里面,游客自己看。我们更多是把单一的博物馆展示转化为一种可以体验、有更多新玩法的形式,把枯燥、难懂的知识变成好玩、有趣的活动,带着孩子一起互动。

对接会成效 丨 金山地质博物馆五十载厚积薄发,聚力打造博物馆集群

金山地质博物馆(海珠分馆)

除此之外,我们也正在打造文化IP,开发文创产品。目前更多是“石头”上的创意,通过挖掘科学文化,并且结合日用品,比如在传统的圆珠笔上镶刻宝石、生肖石、能量石、水晶等,那就可以作为博物馆的衍生品进行二销,这是我们在海珠馆经营的产品之一。

广州濠迳分馆一直以来都是免费对外开放的,我们以前是通过经营玉石,拿出一部分钱来反哺博物馆的运营和维护。经过这样的测试后,发现博物馆本身就可以具备造血能力了。现在我们就主要通过结合室外的研学活动来实现变现。

对接会成效 丨 金山地质博物馆五十载厚积薄发,聚力打造博物馆集群

金山地质博物馆(濠迳分馆)场馆分布图

下一步我们甚至在探讨博物馆和游乐相结合,以博物馆的主题打造大型的娱乐场,甚至打造自己的IP。

“做深科普教育,打造博物馆集群”

地质博物馆研学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文化科普教育。地质学是所有科学中最基础的科学,在博物馆中我们会发现,从古至今,国内国外不管是谁对矿物的发现和利用走在世界前端,那么它的经济实力就一定是位于世界前列的。中国古时候,秦朝的青铜冶炼走在了前端,所以秦统一天下。像现在的美国,它对于矿物,比如稀土的研究和应用更加领先,所以才有高科技的发展。

我们也想让更多小朋友从小就对这些东西感兴趣,从科普的角度为中国的科技发展做一点贡献。我们希望让孩子从小开拓眼界,但如果只是天天在电视里讲稀土是战略物资、高科技的发展需要哪些新材料等,这还不够。而且广州是全世界唯一发现恐龙化石的大型城市,如果孩子们可以通过我们的课堂,真正地看到稀土是什么样子的,更直观地感受到它是在什么地方被发现的,它要怎么样才能变成一个高科技材料,这样让孩子更直观地去学习地质知识并且产生兴趣,这是我们想做的。

对接会成效 丨 金山地质博物馆五十载厚积薄发,聚力打造博物馆集群

金山地质博物馆(濠迳分馆)户外研学活动

而现在很多的研学机构,其实就是提供一些简单的游乐项目。比如以农耕的名义,带着小孩种种玉米,当然其中可能会涉及自然科学的教育,但实际上,它更多还是一种游乐性质,并不能让孩子学到什么。

现在国家在研学方面出台了各种政策,开始引导市场做真研学,真正让学生学到东西,而不是简简单单像春秋游一样,只是把孩子带到一个地方玩一天。国家逐步规范市场,这对我们是有利的,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相信未来的研学市场,文化始终还是被社会所认可的。

在开展研学活动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整个研学消费群体大致可以分为大研学和散客两个板块。大研学基本上是只要你这里有条件,孩子来就好了,它不管质,讲的是量。一般来说,学校的研学需要有第三方资质,所以必须要经过旅行社,因此旅行社把控了大量的市场。它没有做文化建设,它只需要营销,并且考虑经济利益,所以哪里便宜就去哪里了。基于此,即使我们有好产品,也很难真正推广给用户。

另一类群体即散客也就是亲子研学,会更意选择亲近自然的高品质课程。广东人对“吃”和对孩子的教育非常舍得,所以这类消费群体倒不是追求便宜,更在乎品质。我们也正致力于打造精品研学的产品,并且向C端宣传和推广,但是这中间还是有阻力。一方面,我们现在在濠迳分馆做基地,更多是在产品、在接待和执行上下功夫,很难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对散客的招募上。这方面通常是旅行社或者研学机构在做,那我们也只能是跟它合作。另一方面,因为研学有完整的课程,全程有老师陪同和授课,带你去感受和体验,不可能一对一接待。所以对我们来说,就很难在抖音、小红书这样的平台去对散客推广,这也是现在的一个难点。

对接会成效 丨 金山地质博物馆五十载厚积薄发,聚力打造博物馆集群

金山地质博物馆(濠迳分馆)部分研学课程设计

所以我们现在也一直在尝试,如何通过多地、多点的形式把品牌打出来。在精品研学上形成我们自己品牌的影响力。品牌一旦形成了,消费者会主动来找,那我们只需要一个客服维护就能吸收大量用户,不需要我主动去寻找客户,从而在中间环节更少地依赖旅行社。

我们的愿景并不是在当地落成一个大型的博物馆,像省博或地市的博物馆一样规模很大,而是希望把地质文化进行碎片化、小规模地展示,并且体现出当地的特色和文化。比如在广州濠迳分馆,当地有一座水晶矿脉,那么研学团队来这里,除了可以看博物馆外,还可以动手互动。在这里挖水晶,再DIY做成一个盒子带回家,这种形式就更吸引别人。在其他地方落馆的话,博物馆的展陈就会结合当地的地质地貌,因此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的特色。我们的长远目标是在广州市内共创办10个博物馆,通过整个博物馆群的搭建,来展示岭南地质文化的变迁。也希望通过打造博物馆群行成更大的影响力,让品牌深入C端,更多地接触家长和学校。

对接会成效 丨 金山地质博物馆五十载厚积薄发,聚力打造博物馆集群

对接会成效 丨 金山地质博物馆五十载厚积薄发,聚力打造博物馆集群

对接会成效 丨 金山地质博物馆五十载厚积薄发,聚力打造博物馆集群

对接会成效 丨 金山地质博物馆五十载厚积薄发,聚力打造博物馆集群

金山地质博物馆(濠迳分馆)手工体验类活动

另外,现在很多大博物馆的参观都是需要预约的,没有预约是排不上队的,但是我们在想,如果每个区都可以有一个博物馆,那当地的孩子就不需要非得在省博学习,他也可以在家附近进行参观和学习,而且是跟当地文化结合的博物馆,那就可以让所有人得到教育,回应了国家倡导的文化自信,这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在珠三角建博物馆群的意义。

对接会成效 丨 金山地质博物馆五十载厚积薄发,聚力打造博物馆集群

金山地质博物馆中融入当地文化元素

金山地质博物馆最终在打造博物馆群时,每个地方的主题都不一样。基于背后泰斗级的院士和教授强大的学术支撑,我们在每个地方都会根据当地情况开展地质学研究,根据在地特色做博物馆的差异化定位,把地方地形地貌、地方特色文化提炼出来,并体现于博物馆的内容。比如在琶洲馆我们会融入地震体验,在了解地球历史的基础时,会配备VR设备和物理实验等。

“寻找有志之士,共同投身博物馆事业”

当我们在濠泾村落地博物馆项目后,这个村逐步就有人流了。而在濠迳分馆打造研学基地的过程中,我们也意识到,在乡村各种复杂的条件下开展项目,最重要的因素有三个方面。首先是人,而且是关键性的人才,没有人才都是空谈。现在很多地方想做乡村振兴,但最后很难落地实现,我认为其实是人的问题。第二是文化,只有把文化注入进去,才能思考到产业的问题。在城市做产业,你或许可以不谈文化,因为商业氛围已经很浓厚了。但在乡村,如果不讲好故事,是很难吸引别人过来的。我们的文化一方面是博物馆文化,另一方面是本地的文化。第三是节奏,要循序渐进。乡村振兴是一场“持久战”,项目无法在短期内就实现回本,所以需要试错前行,逐渐发展。不能一次性投入,乡村变化性太大,如果从一开始就把所有都做好,当项目有大问题的时候,无法及时调整。

要实现打造博物馆集群的目标,我们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一个博物馆的搭建投入比较高,如果自己来做,我们可能只能倾尽全力搭建1~2个馆,那就很难去实现博物馆群的打造。但如果每个馆我们都需要花时间去吸引、说服和匹配投资人,确实很累。我们现在走的就是这一条路,每一个馆都是和不同的主体共同建设,因此很难实现整体的价值。

另外,虽然我是博物馆馆长,但藏品和博物馆实际上都是国家的,我只是现在的守护者。所以我们更致力于大家一起来把国家的藏品推广出去,这也是我们在这里持续深耕三年的原因。我们希望能有更多有志之士,一起来把这个博物馆项目当作一份事业打造。

其实有很多资本都对这个项目感兴趣,看重我们的内容IP。但大资本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复制现成的博物馆,并做规模化,他们在乎的是量化程度,希望资金进来之后快速盈利,而这并不符合我们现在在做的事。打造博物馆毕竟是一个长期之路,它不是今年投入,明年就能收益翻倍的事。我们也不想依托于独家的资本,最后做成了另一有悖初衷的模式。所以现阶段,我们并不是找不到资金来源,而是缺乏资金投入后怎么介入和开展的合作模式。我们也希望能有一个第三方平台可以一起探讨和设计合作模式,吸收大量的社会资本一起来办馆,帮我们解决资金怎么用、如何监管、项目如何运营起来的问题。希望找到认同我们的理念和盈利模式、能够接受长期回报的合作伙伴,在发展方向上,按照初定的方式,一起把项目打造得更好。

“长效显真章,深意藏久功”

广东对接会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我们最初参与对接会并不完全是出于对资金的需求,更多也希望能够借助这个平台,为我们的项目发展带来更多启迪和机会。而实际情况也证明,对接会的确在多个层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首先,在大会上,我们看到了很多优质的文旅项目,促使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自我反思,思考文化项目如何牵手商业,真正实现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因为我们的特长是做博物馆、讲文化,把它做得小而美,但在商业模式上我们并不擅长。所以通过学习其他项目,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向指引。

其次,对接会为我们拓展了链接和合作的渠道。前期我们已经搭建出标杆,证实过模式可行。但因为博物馆的搭建前期投入相对比较大,如果只有一家投入,那么资金上会有所匮乏,也会限制我们的一些想法。再者,我们在某些板块存在短板,所以需要更多人参与进来,大家在能力上实现互补。我们希望链接更多有志之士,大家一起形成合力,真正把项目琢磨、打造得更好。而对接会,也为我们提供了释放合作信号的窗口。

另外,对项目品牌化也有重要作用。一方面通过平台帮我们提升了项目的曝光,另一方面,通过平台结识到的行业伙伴,在会后为我们项目完善和优化提供的专业建议,对我们是很有意义的。

对接会每年都会入库新的项目,但依旧能对过往路演过的项目保持长期、持续跟踪报道和回访宣传,让更多人看到,同时还建立起了一个信息库,对外展示项目和匹配投资机构,我觉得长期来看是很有实效、很有意义的。

未来,如果参会嘉宾和宣传推广的覆盖范围可以更广泛一些,不局限于文旅行业,各行各业都参与其中,并且推广力度再大一点,我觉得会更有意义。其次,由平台牵头的活动,最主要的一点是能切实解决文旅领域存在的问题。未来我也期待,如果参与大会的项目、政府和资方都能明确诉求,并且在这个会议上得到匹配和对接,我觉得会越办越好。


【对接会成效】

“广东文化和旅游产业招商暨投融资对接会”是省文化和旅游厅自2017年打造的文旅产融对接平台。为配合推动该平台专业化和成效化发展,“对接会成效”专栏主要针对往届广东对接会招商及路演项目进行跟踪回访,对话文旅主管部门及项目操盘手等,分享招商、项目融资及运营相关经验做法。


END

策划 | 唐有元 吴丹

采写 | 广东文旅兴趣营:吴丹 吴静蓉 张雪

图源 | 金山地质博物馆 广东文旅兴趣营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