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第一次去胖东来,发现跟网上说的不一样,恨不得马上结账走人

景点排名 2025年08月31日 00:05 3 admin
第一次去胖东来,发现跟网上说的不一样,恨不得马上结账走人

| 人文社

| 人文社

«——【引言】——»

去个超市,能吓到赶紧结账走人,这事你信吗?

在上海,逛商场早就成了平常的事,山姆、Costco也没少去,可听说在河南许昌有家超市被传成“全国天花板”,很多人就算飞几百公里都要去打卡,真让人半信半疑。

网上的夸张说法看多了,总觉得多少有点水分。

让我们来看看现实究竟什么样。

第一次去胖东来,发现跟网上说的不一样,恨不得马上结账走人

初到许昌:热度远超预期

今年夏天,全国各地来许昌打卡胖东来的游客持续增加。

根据百度指数,从2023年到2024年,“胖东来”相关搜索量增长了接近三倍,在短视频平台上,带胖东来标签的视频播放量早已过亿。

许昌这座常住人口不到500万的城市,因为一个商超,俨然成了全国零售业的流量焦点。

旅游部门的数据也印证了这点,暑期游客量中,外地游客比例显著攀升,其中不少人明确表示此行的目标就是“去逛胖东来”。

第一次去胖东来,发现跟网上说的不一样,恨不得马上结账走人

对于习惯了上海商场节奏的人来说,在心里大多会预设一个体验模板:占地面积够大,内部走廊宽敞,冷气充足,高峰时段稍微排个队还能接受。

但当真正抵达许昌,第一眼见到胖东来的场景时,那种心理差距会瞬间被拉到极致,停车场入口长长的车辆队伍已经从商场内蔓延到街区外。

本以为是周末特例,可查了下当天日期,却是普通工作日的上午。

车上的导航显示,停车场入口还有大约150米,实际挪过去竟花了近25分钟。

这种节奏,更多是热门景区的派头。

第一次去胖东来,发现跟网上说的不一样,恨不得马上结账走人

入口的第一个冲击

下车走到商场入口,迎面而来的不是冷风,而是迎门的限流带和等候人群。

门口的安保人员会根据超市实时人数进行分批放行。

对于在上海习惯直接走进商场的人来说,这已经打破了心理预期,毕竟“超市限流”,听上去像一句玩笑。

胖东来的外立面看上去与大多数中大型购物中心差别不大,干净、现代化、亮堂,但踏入那道门槛的那一刻,耳边的嘈杂与人声密度,才让人真正意识到为什么这个名字能在全国“封神”。

内部的商场布局并不复杂,但视觉上几乎每个区域都挤满了人。

原本的打算是先绕一圈看全貌,再慢慢挑选商品,可现实是脚下的步伐几乎无法加快,因为人流就是一条自带速度的河流,把你裹到某个方向。

第一次去胖东来,发现跟网上说的不一样,恨不得马上结账走人

商品的吸引和压迫感的并存

人多的时候,人的注意力会被放大到细节。

例如,货架陈列整齐到像展览馆,蔬果区的色彩搭配有一种视觉治愈感。

但没等你多停留几秒,后方的人流就会顶上来,不得不让出位置。

在生鲜区,胖东来的确延续了外界传说中的标准:水果标着详细的品种信息、成熟度提醒,甚至给出食用建议。

第一次去胖东来,发现跟网上说的不一样,恨不得马上结账走人

有媒体曾拍到过荔枝区的小百科卡片,把不同品种的口感区分讲得一清二楚。

对于热爱细节体验的消费者,这是加分项,但在此刻密集的人流中,不少外地游客只是拍照留念,并没有时间认真挑选。

其中一名从苏州来的游客在短视频中说,她在烘焙区等了一次蛋挞出炉,结果十几秒钟就被抢光。

这种场景与上海某场馆体育比赛售票页面秒空的既视感没什么区别。

第一次去胖东来,发现跟网上说的不一样,恨不得马上结账走人

高密度场景下的心理变化

对于刚从上海赶来、习惯高效率购物的游客来说,这种持续的密集接触和被裹挟感,会让舒适度迅速下降。

一些人的耐性体现在此前网上的评论里:“胖东来值得,但一定要错峰去,不然只剩人挤人的记忆。”

这种感受并不罕见。

心理学上的“感官负荷”理论解释了这一点,当视听、触觉信息量超过个人处理能力时,大脑会发出撤退信号,建议回到更熟悉和宽松的环境中去。

所以,尽管来之前满怀期待,但真走到结账区时,部分外地游客已经萌生了“赶紧买完走人”的念头。

第一次去胖东来,发现跟网上说的不一样,恨不得马上结账走人

结账通道:快与慢的微妙平衡

胖东来在收银区的效率一直被业内称道,人工收银员训练有素,自助结算柜台也分布合理。

但在极端高峰时段,即便效率再高,排队的时间也不短。

和上海一些商超相比,这里的自助结算不仅限于“扫码、支付、走人”,还有工作人员进行辅助确认,保证每件商品的出门码准确无误。

这种细致虽让体验可靠,但对于已经被人流消耗掉耐心的游客来说,反而成了又一个小等待。

第一次去胖东来,发现跟网上说的不一样,恨不得马上结账走人

离开时的复杂感受

推着购物车走出闸机的一瞬间,那种类似游戏中“打完副本”的放松感是真实存在的。

回头看去,超市入口的等候区依然有人排队。

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这个地方的热度,似乎和商品买不买没关系,更多是体验。

对于外地游客来说,胖东来的确在细节上给出了很多高标准,从产品信息透明,到购物环境的整洁、从辅助设施到服务人员的态度,这些在零售行业都是稀缺资源。

但同样不可忽视的是,高人流对体验的压迫感,这部分往往被铺天盖地的赞美声所淹没。

第一次去胖东来,发现跟网上说的不一样,恨不得马上结账走人

背后的行业现象

胖东来的成功不是偶然。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近年来传统商超销售额在一线城市普遍承压,不少品牌纷纷关店,而三四线城市的部分品牌却表现出逆势增长的势头。

胖东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脱颖而出。

它拒绝盲目扩张,将精力集中在有限的几座城市,反而形成了“目的地消费”的独特现象。

第一次去胖东来,发现跟网上说的不一样,恨不得马上结账走人

这样的经营模式,在零售行业算是少有的异类。

在价格战盛行的当下,胖东来并不以最低价为核心,而是通过服务、环境、信任感去吸引顾客。

这种模式的生命力在于,它能让消费者觉得自己花的钱是值得的。

第一次去胖东来,发现跟网上说的不一样,恨不得马上结账走人

游客的真实建议

从过往媒体采访和网友的真实经历来看,对于打算去胖东来的外地游客,有两个共识:其一是尽可能避开周末和节假日高峰期,其二是提前规划好要购物的品类,否则很可能在拥挤的现场被迫做出仓促决定。

这样的建议,并不是为了劝退,而是为了帮助人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减轻那种“挤到怀疑人生”的压迫感,留出精力感受胖东来引以为傲的那些细节。

第一次去胖东来,发现跟网上说的不一样,恨不得马上结账走人

结语:热度背后的双面性

胖东来之所以成为现象级话题,是因为它在细节、服务上的确做到了高水平,在全国绝大多数商超疲软的大环境中,这样的存在显得弥足珍贵。

然而,任何热度一旦集中爆发,都会对原本的体验造成冲击。

对于许昌这座城市,它的知名度被胖东来大幅拉升,这是机遇,也是挑战。

对于每一个慕名而来的游客而言,或许需要在出发之前,就接受这个真实版本的胖东来,它不仅是超市,也是“人气景区”,不仅有被细节打动的一面,也有让人逃离的那份本能反应。

带着这样的心理准备,再走进去,可能才能真正找到平衡的那份惊喜。

参考资料:金融界——走不出河南的胖东来,在全国“封神”

新华社——央媒看河南丨何以胖东来——一家“网红”商超的坚守与嬗变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