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登滕王阁,遇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江西!

景点排名 2025年08月31日 13:59 5 admin
登滕王阁,遇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江西!登滕王阁,遇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江西!

登临滕王阁,见赣江东去,水天一色;抬眼望,城廓映江,尽入眼底 。1300多年前,27岁的王勃在此挥毫,让“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成了江西的注脚。

如今登阁远眺,千古第一骈文《滕王阁序》,仿佛仍在楼影与江声之间回响。我们看的不只是赣江的碧波、城市 的烟火,更是一个天才与一片土地相互成就的千年诗意。

登滕王阁,遇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江西!

@中国国家地理·极致中国·江西影像大赛·摄影师王艳霞

“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韩愈素来不喜骈文的空洞,却唯独对《滕王阁序》称赞有加。这份偏爱,恰是因为王勃笔下的滕王阁,从不是孤立的楼阁,而是江西山河灵秀、文脉厚重的“立体画卷”。

登上滕王阁,最先撞进眼底的是江西的“地理之灵”。王勃在《滕王阁序》开篇四句,便将这份“地灵”写得透彻:“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星象分野、山川格局,地理与宇宙相接,既实写洪都的方位,又暗寓此地的不凡气势。“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短短十二字,写尽了南昌作为“粤户闽庭,吴头楚尾”的枢纽气质——它左手牵着鄱阳湖的浩渺烟波,右手挽着赣江的奔腾碧波,西接楚地的雄奇,东连闽越的温婉。

山川风物给人以视野的辽阔,也给文字以气象的支撑。没有这片“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的江天无际,没有“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的细腻灵秀,王勃未必能生发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豪景;没有“徐孺下陈蕃之榻”的贤士典故,也难有后来“胜友如云,高朋满座”的宴集盛景。

凭栏远眺,赣江浩荡、抚河回环,粼粼波光,每当山原湖泽尽入眼底,江风里仿佛还飘着当年王勃所见的“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那抹“暮山紫”太妙了,是夕阳给西山镀上的薄纱,是烟雨给梅岭晕开的胭脂。只有江西这般“山环水绕”的土地,才能养出如此细腻的色彩,也只有王勃这般敏锐的天才,才能捕捉到这份独属于江南的朦胧与浪漫。

登滕王阁,遇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江西!

@中国国家地理·极致中国·江西影像大赛·摄影师杨超

有人说,王勃是“人间惊鸿客”,来时携着满身才华,去时留下千古绝唱。《滕王阁序》之所以能成为“千古第一骈文”,不只是因为文字的华美,更因为字里行间藏着一个27岁年轻人的“滚烫灵魂”——那是失意里的傲骨,是困境中的坚守,也是江西这片土地给“人杰”的最好馈赠。

彼时的王勃,正南下探望被贬交趾的父亲,途经洪都时偶然赴宴。阎都督大开宴席,宾客满堂,按原本的安排,序文该由阎氏女婿献作,以此扬名,少年王勃不过是场上陪客。可当纸笔推到面前,这个早已褪去“神童”光环的年轻人,却没有丝毫犹豫——他彼时已因《檄英王鸡》被贬,因擅杀官奴丢职,甚至连累父亲远谪他乡,人生正陷在“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的低谷里,可接过纸笔的瞬间,他用文字为自己“正名”。

行文之初,阎都督还不以为意,嫌“豫章故郡”是“老生常谈”;等写到“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宾客已渐渐肃静;直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横空出世,阎都督猛地起身,叹出那句“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谁能想到,骈文讲究对偶声律本就难写,临场即兴更是难上加难,27岁的王勃,却凭着胸中万卷,挥洒出七百多字,字字珠玑。

登滕王阁,遇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江西!

@中国国家地理·极致中国·江西影像大赛·摄影师 万小敏

他的笔像是有魔力:先是“摄影师”的镜头,从“鹤汀凫渚”“桂殿兰宫”的近景,推到“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的中景,最终在“落霞与孤鹜”的天地远景定格,层次分明,让滕王阁的“雄”与江南的“秀”完美融合;再是“画师”的调色盘,“紫电青霜”的冷冽、“飞阁流丹”的热烈、“层峦耸翠”的鲜活,冷暖交织,甚至创造出“暮山紫”这般迷幻的色彩;最后是“哲人”的叩问,30多个成语藏在700多字里,“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写尽怀才不遇的怅惘,“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写尽宇宙之大与生命无常,“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道尽困境中的坚守,而“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更是戳中了千年来所有人的际遇共鸣——他把自己的际遇之“痛”,写成了所有人的共鸣之“殇”。

也许,最打动人的,从不是他的“天才光环”,而是他落笔时为天下失意人留的那束光。“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这句写的哪里是他自己?是每个在异乡奔波的人,是每个在困境里挣扎的人,是千年来所有“求而不得”却依然“奋力向前”的人。也正因这份情思,“萍水相逢”至今还能让我们读得心头一暖,“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至今还能给我们重新出发的勇气。

登滕王阁,遇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江西!

@中国国家地理·极致中国·江西影像大赛·摄影师 毛翰旻

“人杰地灵”不是单向的标签,而是人物与山川的双向成全。王勃与滕王阁,正是这句话最生动的注脚。没有滕王阁的江天浩阔,没有洪都“尊贤重才”的文脉,王勃或许难有这般喷薄的才情。而正是有了王勃的《滕王阁序》,滕王阁留下“江南三大名楼”的美称,成为江西的文化符号。又恰如文中 “人杰地灵” 四字,本是对洪都的赞誉,却因这篇千古骈文的加持,成了一张代表江西人文底蕴的闪亮 “名片”。

遗憾的是,滕王阁的高光之后,王勃的人生便走向了终点。渡海赴交趾时,一场意外的溺水,让这个天才永远停在了27岁,如流星划过夜空,短暂却璀璨。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每当天地间的浪漫促成此景,王勃就从未离开过;每当有人在困境中念起“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便会感受到他穿越千年的力量。

今日的滕王阁,依旧立于赣江之滨。凭栏远眺,高楼林立,江水奔流,南昌风貌尽收眼底。我们登的不只是一座阁,更是在触摸江西的“文脉根脉”——“人杰地灵”从来不是遥远的典故,是赣江的水、远山的霞,是王勃的绝代华章,是一代又一代天才与山川江水的共鸣,把刹那写成永恒。

若你有机会来江西,一定要登一次滕王阁,在这里,你会看见“人杰地灵”最本真的模样。

编辑:黄嘉婷

审校:罗永顺

【免责声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登滕王阁,遇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江西!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