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挖掘文脉、科技赋能、沉浸式体验!上海红色文旅玩出新花样

景点排名 2025年09月02日 21:07 4 admin
挖掘文脉、科技赋能、沉浸式体验!上海红色文旅玩出新花样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将举行一系列重要纪念活动。作为抗战初期的重要战场、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前期中心和中国抗战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上海近期也迎来了一连串红色主题展览与活动,红色浪潮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蓬勃涌动。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拥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上海人民开展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红色文化由此成为上海城市文脉的鲜明底色,更成为驱动城市发展的重要“精神引擎”,也孕育出丰富多样的红色资源。

近年来,上海依托多方力量,以新形式、新技术为抓手,持续做精做深红色旅游产品:一方面深入挖掘红色旅游的文化内涵,将更多红色文化主题融入旅游产品开发;另一方面引入前沿科技、进行时尚化包装,成功打造出一批红色文旅新产品、新场景。这些创新实践将红色历史故事转化为可参与、可体验、可互动的鲜活内容,吸引着越来越多市民与游客参与其中,让红色文化焕发全新活力。

挖掘文脉、科技赋能、沉浸式体验!上海红色文旅玩出新花样挖掘文脉、科技赋能、沉浸式体验!上海红色文旅玩出新花样挖掘文脉、科技赋能、沉浸式体验!上海红色文旅玩出新花样

点击查看清晰大图

红色主题活动迭起

多维度呈现历史记忆

“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88周年纪念日之际,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经过数月闭馆升级后,重新向社会公众开放展览。作为反映“一・二八”淞沪抗战和“ 八一三”淞沪会战及上海人民14年抗战史实的专题纪念馆,馆内展陈的文物、史料与图片琳琅满目,将那段峥嵘历史鲜活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重新开放后,纪念馆特别推出新展《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上海抗战主题展览》。该展览以“上海人民的抗战精神”为主线,通过珍贵文物史料、历史图片、美术作品为核心载体,辅以沉浸式体验、场景化演绎等多媒体手段,全方位展现14年抗战时期,在中共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上海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解放英勇奋斗的历史画卷,以及其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原先展览更侧重个体在抗战中的贡献,现在则更多从群体视角出发。”纪念馆文史研究部研究人员李泽巍介绍,“那些没有留下姓名的普通市民和各界民众,同样为抗战付出了诸多努力,我们希望从宏观层面呈现这些内容;此外,也特别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

挖掘文脉、科技赋能、沉浸式体验!上海红色文旅玩出新花样

包括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在内,上海每一处红色旧址、每一件红色档案,都承载着厚重的红色记忆,凝结着鲜活的红色价值。近年来,上海始终积极推进红色资源保护修缮与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作:2016年,全面启动实施“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2021年5月,上海市人大在全国率先通过《上海市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条例》;2022年,首批《上海市红色资源名录》公布,相关部门梳理出612处重点旧址、遗址、纪念设施类红色资源;2024年,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对“条例”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并提出针对性改进建议。

去年7月23日,暌违已久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纪念馆(周公馆)重新开放,生动讲述周恩来、董必武等革命先辈艰苦奋斗、推动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故事。与此同时,上海持续推进中共一、二、四大纪念馆联建联动联育,支持红色资源“串珠成链”、协同发力,让更多市民从红色场馆中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仅去年便累计接待观众410余万人次。

挖掘文脉、科技赋能、沉浸式体验!上海红色文旅玩出新花样

2025年,上海各类红色展览与景点活动更是如繁花绽放,令人目不暇接。今年5月至7月举办的“光荣之城”2025上海红色文化季期间,上海不仅推出一批“上海原创”红色文艺精品与红色展览展陈,还延续并升级了去年文化季的热门活动——“红色印记”上海城市红色寻访活动,特别推出“一区一品”16区特色寻访路线,串联全市超过40处革命旧址与红色场馆。活动通过线下集册、线上打卡、“红途”快闪等形式,面向全市发放打卡“沪”照,市民线上参与互动还可抽取文创周边,有效激发了大众的参与热情。

挖掘文脉、科技赋能、沉浸式体验!上海红色文旅玩出新花样

在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活动举办前夕,上海各大文化场馆也纷纷推出相关主题展览:上海群众艺术馆推出《红星照耀中国——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上海图书馆推出《起来!起来!起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展》,《和平的守望——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美术作品展》则以巡展形式走进更多场所。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还将于近期推出《“胜利属于人民——新四军抗战”专题展》、“烽火遗珍 英雄永怀”抗战文物征藏鉴研会、《黎明前的钟声——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沉浸式互动剧场》等,通过沉浸式互动场景帮助观众深入了解抗战历史,为红色文化传播开辟新路径。

资源整合打造红色IP

影视取景与城市行走重塑红色体验

正在热映的电影《南京照相馆》引得无数观众泪目,而在电影公映之际,众多市民与游客纷纷走进位于松江区车墩镇的上海影视乐园,探访影片拍摄地——这片由500人团队耗时三个月,在2.5万平方米空间里“复活”的、源自历史档案的“南京城”。其中,影片核心场景“吉祥照相馆”尤为动人:电影杀青后,乐园将其修复至“战前”完好状态,与外部破败的街景形成强烈视觉对比,成为承载影片精神内核的标志性场景,未来将长期对公众开放。

挖掘文脉、科技赋能、沉浸式体验!上海红色文旅玩出新花样

配合《南京照相馆》取景地开放,近期上海影视乐园的红色主题活动也持续升温,成为让历史“活起来”的关键载体。例如,依托《南京照相馆》实景拍摄地打造的沉浸式爱国主义实景教育课堂项目《南京城下》,让参与者穿行于复刻的民国街巷中,沉浸式直面智斗周旋、躲避空袭、紧急救援等剧情关卡,在“亲历”中切实感受烽火岁月的艰辛;乐园经典沉浸式红色电影课堂《初心号红色巴士》,也于近期新增《南京照相馆》拍摄地专属讲解与互动环节,串联起影视乐园内的“红色记忆”脉络;以抗战历史为创作背景的大型原创沉浸式戏剧《新世界:破笼之宴》,更是通过持续迭代实现“破圈”传播。

挖掘文脉、科技赋能、沉浸式体验!上海红色文旅玩出新花样

上海影视乐园党总支书记、总经理卢绪玲表示:“我们以‘源头共创’为核心理念,不只是为影视拍摄提供所需的空间与配套服务,更致力于通过场景传递深层的社会价值。我们保留下这些场景的初衷,是让那束穿透历史城墙的精神光芒,照亮来路,指引前路。”

像《南京照相馆》拍摄地这样的红色影视剧取景地走红,正是上海在发掘、整合红色文旅资源方面积极探索、持续创新的成果之一。另一方面,上海近年来还充分发挥“Citywalk(城市漫步)之城”的优势,精心规划红色Citywalk线路,让游客能漫步于城市街头,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探寻红色足迹。

挖掘文脉、科技赋能、沉浸式体验!上海红色文旅玩出新花样

今年4月,国家文物局联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同发布2024年优秀文物主题游径,由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联合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更新中心历保院精心打造的“梅绽东方”梅兰芳文物主题游径,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显著的历史价值与科学的规划布局成功入选。该线路系统梳理了梅兰芳先生在上海的活动轨迹与相关场所,串点成线形成“梨园旧影”“金石之谊”“海上寻踪”三大主线,覆盖大光明电影院、国际饭店、金门饭店、天蟾舞台等标志性地点。这不仅是对梅兰芳辉煌艺术生涯的深情回望,更是让更多市民群众走进文物、了解文物的创新举措。“这种创新的文化体验方式让我们对城市历史有了全新的认识。”一位带着孩子参加“梅绽东方”行走活动的家长深有感触地说,“通过实地行走和互动参与,孩子能够更深刻理解梅兰芳先生的艺术人生,这种共鸣感特别珍贵。”

挖掘文脉、科技赋能、沉浸式体验!上海红色文旅玩出新花样

受历史因素影响,上海各区现存红色文化资源呈现出特色鲜明的分布特征:与党的创立及早期革命相关的资源多集中在黄浦区,与工人运动相关的多集中在杨浦区,与文化抗战相关的多集中在虹口区,革命名人故居多集中在徐汇区,与农民抗战相关的多集中在嘉定区、青浦区,与改革开放相关的则多集中在浦东新区。针对这一特点,上海通过统筹规划与顶层设计,重构叙事体系以串联各区域景点,提炼主题性旅游产品,形成资源合力。如今,上海正通过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优化红色旅游产品供给,发布一批“RedWalk”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力求将革命历史转化为可听、可看、可参与的实践体验,让游客真正实现“行走在游径上,沉浸在历史中”。

科技赋能红色文化传承

数字应用让其触手可及

走进全国首个大空间多人VR红色文化沉浸式体验项目——“数字一大・初心之旅”,观众只需戴上特制的VR设备,便能“置身”望志路一栋石库门民居内:视线前方,中共一大正在秘密召开,能清晰看到先辈们为中国未来慷慨陈词的场景;在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展厅内,AI革命人物影像《东南西北人俞秀松的故事》通过AI技术修复百余张历史照片,以数字化方式“复活”革命先驱的形象,让其重新“回到”这方曾奋斗过的空间;通过“数字一大”小程序,借助AR技术,人们只需扫描“一瓶水”或环绕在中共一大纪念馆新馆墙上的“十二里”铁艺铭牌,便能即刻“穿越”时空……多媒体技术与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融合打造的新场景,正悄然改变着红色历史的讲述方式。

挖掘文脉、科技赋能、沉浸式体验!上海红色文旅玩出新花样

在数智科技赋能红色文化传承领域,上海走在全国前列。2021年6月,全国首个红色文化资源信息应用平台——上海“红途”在“学习强国”和“随申办”同步上线;2023年8月,中共四大纪念馆与上海大学深度合作,推出“灵境・强国有我”VR系统,该系统搭载先进的红色文物资源三维展示软件,不仅配备详细的三维导览、精准的信息解说,还设置了趣味十足的任务环节。借助科技与人工智能的力量,红色文化变得更“潮”,也更能吸引年轻人关注。“数字化是一种新的呈现形式,也满足了年轻人对红色文化的触达需求。我们观察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为优质的文化体验买单。”中共一大纪念馆副馆长阮竣表示。

挖掘文脉、科技赋能、沉浸式体验!上海红色文旅玩出新花样

据介绍,中共一大纪念馆自2023年起着手打造“数字一大——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元宇宙应用场景。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已形成以“数字一大・初心之旅”大空间VR、“数字一大”APP为核心产品,以元宇宙实验室为延伸场景,以小程序AR及“一瓶水”“一大屏”“一数藏”等为多点铺展的红色服务矩阵,进一步推动革命文物与红色文化的活态传承、展示与传播。其中,“数字一大・初心之旅”沉浸式体验项目自去年7月1日试运营以来,已接待观众4万人次、团体2000余个;“数字一大・初心之旅”上海巡展也于今年7月1日正式开启,从黄浦区淮海中路雁荡路,到临港新片区东方明珠数字影视制作基地、静安区愚园路创邑园区,再到虹口区辽宁路46号国家音乐产业基地D栋,让优质红色文化资源通过数字手段进一步走进基层、走近观众。今年6月,上海首个虚拟现实电影——《数字一大・初心之旅》获国家电影局备案立项,为红色文化传播开启了全新探索。

挖掘文脉、科技赋能、沉浸式体验!上海红色文旅玩出新花样

今年8月,《忠诚:优秀共产党人的故事》行进式大空间VR沉浸式体验项目在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正式发布。该项目依托VR与AI技术,将彭湃、林祥谦、罗阳、黄大年等20位优秀共产党人的事迹以生动立体的形式呈现,让观众得以“走进”历史现场,与英雄“对话”,使红色文化不再是“遥远的故事”,而是可触可感的精神力量。同时,该项目计划跟随“数字一大・初心之旅”的脚步走进新疆喀什,让边疆的孩子们也能通过科技触摸英雄故事,让红色种子在更广阔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从石库门中的昔日灯火,到数字屏幕上跳动的光影,上海这些承载着革命初心的场馆,正在技术赋能下、以AI为笔,持续点亮现代中国人前行道路的精神灯塔,不断续写红色文化传承的新篇章。

漫步上海街头,红色文化早已突破博物馆展墙的局限,成为可感、可触、可融入日常生活的体验,深深融入这座城市的精神血脉。随着越来越多市民走进四行仓库,感受“八百壮士”誓死守土的壮烈;在AI复原的历史场景中,与革命先辈“对话”;或是通过一场场Citywalk,探寻城市红色记忆——上海红色文旅的创新实践,正不断重新定义历史与当代的连接,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更强生命力。

文:马尚龙

图:范筱明

编辑:杨延超

特别声明

由于条件所限,可能出现未署名的原创图片或文字,在转载之前无法与权利人联系授权及稿酬事宜。热忱欢迎权利人与编辑部联系署名授权、稿酬等事项。

推文内容信息供参考,以现场实际情况为准。

邮箱:simonedeb@163.com

挖掘文脉、科技赋能、沉浸式体验!上海红色文旅玩出新花样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