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蔚蓝新机丨“宝藏”海岛旅行手册:帆船头、大海衫 解码湄洲女的非遗妆扮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04日 15:26 2 admin

央广网北京10月4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报道,椰风海韵、沙滩漫步,海岛游虽然闲适,但也容易给人留下“千岛一面”的印象。而在福建莆田的湄洲岛,旅游体验明显与众不同。这是怎么回事呢?总台财经节目中心融媒体节目《蔚蓝新机》采访组日前走进莆田,感受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文旅深度融合给海岛游带来的巨大变化。

“哇!都梳好了,好漂亮。”在湄洲岛,当地导游魏玉凤正在向外地游客介绍传统湄洲女头饰。高高的发髻立在后脑,密密的发卡、红色的头绳、长长的发钗把头发牢牢固定。这种头饰叫“帆船头”,传说是妈祖亲自设计的,上面的每一个发饰都有寓意。魏玉凤说:“头顶上圆圆的发髻代表船舵,中间这个是船锚,这边红色的绳子代表缆绳,这个代表桅杆。这就是一艘船的主要零件,希望出海人一帆风顺。”

蔚蓝新机丨“宝藏”海岛旅行手册:帆船头、大海衫 解码湄洲女的非遗妆扮

游客体验湄洲女的“帆船头”

“髻为帆、针为锭、线为缆”,“帆船头”表达的是对渔民的守护之心。魏玉凤说,湄洲女的传统服饰——蓝色上衣、红黑两截的裤子,也都有象征意义。

“蓝色的上衣代表大海。妈祖经常穿着一身红去海边帮助人,因为比较显眼。红色的裤子经常被海浪打湿,远远看上去感觉像黑色。妈祖在28岁的时候为了救助百姓献出了她年轻的生命,人们为了表达对她的思念,直接把裤子下面改成了黑色。”魏玉凤表示。

“帆船头,大海衫,红黑裤子保平安”,对湄洲女来说,传统妆扮既是文化符号,也是一种精神寄托。

蔚蓝新机丨“宝藏”海岛旅行手册:帆船头、大海衫 解码湄洲女的非遗妆扮

身着湄洲女传统服装的魏玉凤

黎明前,湄洲岛的海滩上响起马达声,一条条渔船外出作业后返回。作为渔民家人的湄洲女们早已在岸边等候,焦急而又满怀期待。看着渔船带回的收获,魏玉凤高兴地说:“哇!纯野生的黄花鱼,嘴巴还会动。刚上岸的,太新鲜了!送上岸之后,我们也回去。”

历史上,湄洲岛渔民世代捕鱼为生,看海吃饭,也看天吃饭。渔船平安返回、渔获丰收是留守家里的湄洲女们最大的心愿。魏玉凤说,湄洲女梳妈祖头、穿妈祖装,既体现对妈祖的敬仰,也是以这种独特的方式祈求出海的渔船平安归来。她回忆说:“我父亲是渔民,我小时候,女子一般不能一起出海捕鱼,但是渔获捕捞上岸之后,家里面像我妈妈就会到海边分拣渔获。我小时候也会去挑拣,把这些鱼类、虾类、鱿鱼类进行分类,方便他们去卖。小时候我会去做这个,也会到海边去捡海螺,回家自己吃,或者有的拿去卖。其实以前湄洲岛上的渔女就是这么穿的,我奶奶她们那一辈都是这样着装。”

蔚蓝新机丨“宝藏”海岛旅行手册:帆船头、大海衫 解码湄洲女的非遗妆扮

湄洲岛归来的渔船

湄洲女头饰服饰2022年入选福建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现如今,它是湄洲岛的一大特色文化,吸引着很多海内外游客。上海女孩张世敏这次专门身背单反相机和三脚架来到湄洲岛,她最大的心愿就是换上湄洲女妆扮来一场旅拍。张世敏说:“福建有三大渔女——蟳埔女、惠安女还有湄洲女。蟳埔女头戴簪花,惠安女是戴斗笠的、用头巾包起来遮脸的那种。三大渔女,我两个都拍了,也不能差这一个。”

除了非遗妆扮,妈祖信俗在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我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如今,湄洲岛正深度挖掘妈祖文化,做好固态保护、活态传承。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文化旅游和体育局局长戴玉瑞说:“湄洲岛以妈祖文化为核心,策划了一系列活动,比如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妈祖文化旅游节,还有妈祖海祭等活动,这些活动都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游客。”

蔚蓝新机丨“宝藏”海岛旅行手册:帆船头、大海衫 解码湄洲女的非遗妆扮

湄洲岛妈祖故居

而放眼整个福建,不少海岛都有厚重的历史文化,与主打自然风光的海岛形成鲜明对比。踏上福建的海岛,游客也踏上了一条海洋文化的传承之路。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林宇说:“我们在海洋主题景区、度假区当中融合了大量非遗元素,这是一大亮点,因为福建也是非遗大省。福建有一些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妈祖信俗在海外影响力也很大,很多海外游客来参观,深度体验这里的海洋文化特色与亮点。”

向海洋要生产力、在蔚蓝中寻得发展新机遇的探索与成效——融媒体节目《蔚蓝新机》呈现各地如何做好“海”的文章。系列音频报道在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环球新财讯》早中晚黄金时段滚动播出并在总台云听客户端同步播发;短视频和图文报道在央视财经客户端、央视频客户端、央广网同步推出;系列专题片将在上述总台新媒体平台上线。(记者吕红桥 文慧 张慧娟 黄志豪)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