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宝贝”,这届年轻人把冰箱门变成“旅行回忆录”|华夏双节观察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05日 12:58 3 admin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宝贝”,这届年轻人把冰箱门变成“旅行回忆录”|华夏双节观察

位于开封书店街的冰箱贴门店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付乐 开封摄影报道

国庆期间,《华夏时报》记者在多地走访发现,当前冰箱贴已经成为年轻人出行必买的纪念品。不少网友打趣道,“当代年轻人新型烧钱方式:把风景变成磁铁”“冰箱贴的终极使命:替主人显摆有趣灵魂”“冰箱门就是自己的环球旅行回忆录”。

10月4日,北京市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作为低价、高频的消费品类,冰箱贴吸引了广泛用户群体,形成文旅、文创消费的“入门效应”,并延伸带动其他高附加值产品的关注。

“记忆锚点”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宝贝”,这届年轻人把冰箱门变成“旅行回忆录”|华夏双节观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宝贝”,这届年轻人把冰箱门变成“旅行回忆录”|华夏双节观察

游客选购冰箱贴

开封的书店街被称为“中原第一书街”,是每一个到开封的游客必打卡的地方。记者近期走访发现,这条承载着千年书香的老街,在近一年内悄然涌现出多家冰箱贴专卖店,这一新现象正以独特的方式,为这条传统书街注入新的消费活力。

在书店街,不少古籍店、文创店、咖啡馆都设置了冰箱贴展示区,比如将冰箱贴与同款主题笔记本、书签、印章组合成“文旅套装”,满足游客一站式购物的需求。还有在咖啡馆墙面贴满冰箱贴,引导用户“打卡拍照晒照”,形成社交传播。还有的把冰箱贴做成开封本地特色美食的形状,如小笼包,从美食攻略的角度吸引消费者驻足。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宝贝”,这届年轻人把冰箱门变成“旅行回忆录”|华夏双节观察

具有开封特色的冰箱贴

来自山西的90后游客轩轩(化名)对本报记者表示,自己是冰箱贴爱好者,这次到开封玩买了个清明上河图主题的冰箱贴,金属光泽十分有质感,古桥和小船的细节非常治愈,三四十块钱很有性价比了。

轩轩称,自己每去一个城市旅游就买个具有当地特色的冰箱贴,代表来过。还收藏过一些绝美的冰箱贴,都是“心头肉”。

还有游客对记者分享道,自己在开封买到了绝美的凤冠冰箱贴。“冰箱贴融合了宋制凤冠的主要元素,原型是宋朝皇后凤冠,是集宋朝审美的综合体。”该名游客打趣道,有被老祖宗的顶级审美震撼到。

来自上海的00后秉文(化名)称,在开封三天吃东西花了800元,买冰箱贴花了400元左右,还买到了簪花版本的冰箱贴。“在宋代,簪花之风盛行,无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都把簪花看作雅事。”秉文分享道。

“所有的纪念品里面冰箱贴是非常物美价廉的东西,和孩子说好了出去旅游只买冰箱贴,现在孩子大了还偶尔指着某个冰箱贴,聊一聊当时旅游时候的趣事,跟网上买回来的感觉不一样。”某宝妈说道。

“冰箱已经承载不住了。”另有80后宝妈称,上一年级的儿子特别喜欢冰箱贴,每到一个地方必须买冰箱贴。

另有90后笑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破烂”。家里已经把玄关画换成了冰箱贴展示墙。还有消费者称,家里冰箱早已贴满,已经开始往大门转移了。所有冰箱贴加起来可能比冰箱还贵。

某05后网友坦言,长大后,我变成了“旅行青蛙”,每次出发前,都像小时候游戏里那样收拾好行李,返程时,寄给妈妈的不是明信片,而是一枚枚印着山川湖海的冰箱贴,这成为了母子间新的沟通方式。

王鹏认为,冰箱贴以轻量化、高辨识度的形态,成为了旅行记忆的实体化载体,同时承载地域文化符号,在文创矩阵中充当“文化浓缩点”,强化用户对机构文化特色的感知。

与传统纪念品“买后闲置”的境地不同,冰箱贴作为经常被看到、被使用的家居物品,让旅行的记忆不再停留在过去,而是成为日常情感的一部分。对消费者而言,冰箱贴不仅承载了个人记忆,更深度绑定地域文化特征。旅行时模糊的感官记忆,会通过一个个冰箱贴被“锚定”。每当消费者看到或者拿到冰箱贴,就能快速唤醒当时旅行的细节,这种记忆对人的触动,可以说要强于手机里的静态照片。

低成本的自我表达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宝贝”,这届年轻人把冰箱门变成“旅行回忆录”|华夏双节观察

消费者选购冰箱贴

如今,冰箱贴已经超越单纯的纪念品,成为年轻人社交场景中的重要媒介,不少年轻人送给朋友的伴手礼已经从特产,变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冰箱贴。

和集邮类似,随着旅行次数增加,冰箱贴逐渐形成个人专属的“旅行地图”,满足了年轻人的收藏欲和分享欲。“朋友到家里做客时,冰箱门的冰箱贴墙会成为天然话题,‘你去过德国吗’,能更加自然地展开旅行分享。”95后女生硕硕(化名)坦言。

近一两年,全网出现了爆款现象级冰箱贴,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其中,天宫藻井冰箱贴是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于2024年4月推出的文创产品,设计灵感源自明代隆福寺藻井构件。作为限量发售产品,其累计销量截至2024年11月已超3万个,曾被称为“北京最难买的冰箱贴之一”。

还有国家博物馆以明孝端皇后凤冠为灵感设计的凤冠冰箱贴,除制作精美,这款冰箱贴还搭配了AR技术,消费者在手机中“试戴”三维凤冠,并能观看文物修复过程。

“通过创意设计,如互动机关、科技赋能,冰箱贴成为年轻人分享旅行体验的‘社交货币’,激发用户自发传播。”王鹏表示。

王鹏指出,冰箱贴借助AR技术与材质工艺升级等手段,为文物注入互动属性,提升了用户参与度与文化沉浸体验。在内涵挖掘上,将历史叙事与工艺细节融入设计,推动文物从“视觉观赏对象”转变为“可深度解读的文化载体”,助力公众深化对文物的认知。依托大众消费场景,文物文化得以实现大众化传播,既突破展馆物理空间的局限,更显著扩大文化影响力的覆盖范围。

此外,部分冰箱贴采用限量发售的方式,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营造出“一贴难求”的氛围,进一步提升了冰箱贴的热度,扩大了消费群体。

责任编辑:冯樱子 主编:张志伟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