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年轻人不看5A景区,宁愿坐5小时车去大青山,避人流还解压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11日 13:03 3 admin

文 | 金锐点

编辑 | 金锐点

国庆刷社交平台时,你有没有发现,5A景区打卡照少了,年轻人背着登山包站在山野间的合影多了。

有人为去内蒙古大青山,从北京坐2个半小时高铁到赤峰,再转2-3小时包车到山脚,有人为河北麻田岭,单程开3小时车,哪怕山脚堵成长龙、登山队蜿蜒到山顶也甘愿。

明明5A景区设施全、名气大,年轻人为啥宁愿折腾五六个小时进山?

年轻人不看5A景区,宁愿坐5小时车去大青山,避人流还解压

北京姑娘Viona就是“进山大军”一员,今年国庆她报了大青山+美林谷的3日徒步团,初衷很简单:“躲开5A景区的人潮,安安静静感受秋天”。

让她意外的是,原本招40人的团最后扩到近百人,两辆大巴满员,出发前一天还有人问能不能“加塞”。

Viona接触徒步才一年多,2020年总在朋友圈刷到麻田岭的美景,身边徒步的朋友也越来越多,被好友拉着试了一次后,就爱上了山野间的放松感。

这样的年轻人多了,也带火了徒步俱乐部,北京徒步者创始人张大鹅,见证了徒步从“小众爱好”到“大众风潮”的转变。

年轻人不看5A景区,宁愿坐5小时车去大青山,避人流还解压

十多年前他刚玩户外时,只是网上约三四人爬山,去怀柔要赶东直门公交,去房山得跑六里桥,单程四五个小时是常事,后来跟着他的人多到二三十人,凑钱包大巴才方便些。

2017年他注册公司把爱好变事业,2019年后徒步彻底爆发,如今北徒已是北京规模最大的俱乐部之一,今年国庆发50个活动,个个爆满。

在张大鹅看来,徒步能火,互联网是关键推手,还能分成两个阶段,2010年前后智能手机普及,2014年微信公众号兴起后,他注册“徒步者”公众号发活动,报名人数骤增。

徒步从“零星组队”的0.1时代,迈入“规模化召集”的1.0时代,现在多数俱乐部仍靠公众号、小程序招新。

年轻人不看5A景区,宁愿坐5小时车去大青山,避人流还解压

京郊阿勒泰

第二个阶段是“打卡文化”推动的1.0到2.0进阶,麻田岭成“京郊阿勒泰”、大青山变“人间塞尔达”,年轻人徒步多是为拍照证明“我来过”,这让徒步认知度飙升,连不常运动的上班族也愿意尝试。

当然,年轻人愿意进山,更因徒步门槛低,对比市区消费,两人看电影加吃饭要几百块,徒步性价比很突出,而且徒步不用复杂装备,一双运动鞋就能走简单路线,不像潜水、攀岩得买专业装备。

每到周末清晨六七点,北京牡丹园、海淀五路居等地铁口就很热闹,穿冲锋衣、背登山包的年轻人集合后,坐大巴去怀柔、延庆,甚至张家口、赤峰,傍晚再返程。

年轻人不看5A景区,宁愿坐5小时车去大青山,避人流还解压

北京牡丹园

这种“朝发夕归”的模式,成了上班族的周末日常,不用请假,花一天从格子间逃到山野,比窝家刷手机舒服多了。

需求旺了,徒步团也多了,网友估算北京有五百多个徒步俱乐部,张大鹅说算上注册公众号的组织,数量可能更多。

这些团分AA团和商业团,AA团是搭伙平摊费用、自担风险,早期户外基本是这种形式,商业团像北徒,有专业领队、买保险,靠服务费盈利。

现在商业团分自营型和拼团型:自营型有旅行社资质,像北京徒步者买了1000万公司责任险、领队200万责任险、队员30万意外险,还多配领队应对突发。

年轻人不看5A景区,宁愿坐5小时车去大青山,避人流还解压

拼团型很乱,有的拼车费差价,有的直接转卖队员赚差价,“卖人拼团”出问题难维权。

乱象根源是门槛低,发点风景照就能招人,租车就行,不用辞职,甚至有人没户外经验也带队。

低门槛导致恶性竞争,有的比强度、有的比拍照,更多“卷价格”,还有资本玩家“不赚钱换份额”,把市场搅乱。

别看徒步团热闹,赚钱并不易,按“能自主发团”算,北京现在也就一百来个俱乐部,以后还会少。

就算北京徒步者,张大鹅也说“营收可观但单用户利润低,刚够覆盖成本”,还在试品牌赞助,“最好被大集团收购当独立部门”。

年轻人不看5A景区,宁愿坐5小时车去大青山,避人流还解压

除了盈利难,徒步生意还“看天吃饭”,春秋适合徒步但天气多变,雨天几十个团取消,长线还得退住宿餐饮。

更怕安全风险,山野环境复杂,中低强度路线也可能迷路、摔伤,北京郊区周末常有救援,全国也有徒步者遇难,国庆前四姑娘山向导解绳索拍照滑坠,今年6月16岁香港小伙滑坠身亡。

更揪心的是新手没风险意识,徒步团公告会写清里程、强度、装备,但很多新手不看,Viona带朋友去,对方问“中午在哪吃饭、有没有公厕”,把徒步当景区游。

年轻人不看5A景区,宁愿坐5小时车去大青山,避人流还解压

图片来源网络

张大鹅还遇到穿拖鞋爬山的人,劝不住对方说“体能好”,结果第一个大坡就走不动,最后张大鹅换鞋给对方,自己穿拖鞋走18公里。

不过“不确定性”也是徒步的魅力,Viona四次徒步都有意外,最难忘一次沙漠夜徒,俱乐部说A、B线有领队,结果4个领队全去A线,B线5人靠轨迹凌晨走10公里,吐槽领队时发现收队是“见习领队”还分摊车费。

但那夜月光洒沙漠像《沙丘》场景,5人走空无一人的沙丘,又怕又累却有“冒险快感”。

张大鹅以前是“冒险派”,2018年前走过博格达峰、亚丁线等长线,徒步能“心流状态”到“腿断也想走”。

年轻人不看5A景区,宁愿坐5小时车去大青山,避人流还解压

后来想开拓梦柯冰川新路线,被困18天靠救援队脱困,“成功可能当探险家,失败让我学会求稳”,现在北徒运营求稳,把安全放第一位。

可年轻人需求矛盾:想逃离都市规则体验未知,又要“可控安全”,像拿PPT徒步“到点看指定景色”。

张大鹅可惜“打卡年轻人错过意外乐趣,变天的云海、调整路线遇到的小众观景台,这些才珍贵”。

不管怎样,年轻人愿走出空调房去山野,本身是好事,对徒步俱乐部来说,保留徒步魅力的同时做好安全保障,让更多人放心享受自然,才是长久之道。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