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米脂窑洞古城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13日 09:49 2 admin

陕北游记之十

米脂窑洞古城

在李自成行宫的最高处,我们在盘龙山顶附近眺望,米脂窑洞古城的全貌展现眼前。城内的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作为主轴线,而儒学巷、石坡和寺口巷等13条小巷则分布在街道两侧,共同构成了“两山夹三水,四街贯古风”的独特格局。我在古城的一个楼牌下面,向两位坐在门口旧沙发上的老人问路,老人指着山坡的一大片民居,告诉我这一片都是米脂窑洞古城。

米脂窑洞古城

米脂古城的历史可追溯至宋元时期的古寨城,并逐渐发展为明清时期的古城和民国时期的新城。我们走进窑洞古城,仿佛置身于古代城池。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米脂县城既是居民生活之地,也是军事防范之地,在建筑上,城墙与窑洞相结合,城防与民用相结合,有着典型的特点。

米脂窑洞古城

我们看到整座古城以窑洞为建筑主体,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奇妙感觉,宛如一个巨大的窑洞民居博物馆展现在眼前。城墙与窑洞的巧妙结合,不仅展现了巧妙的防御功能,还提供了宜居的生活空间,这样的设计在中国城池建筑史上堪称独树一帜。

米脂窑洞古城

我对朋友说,米脂古称银州,是历史上著名的边关要塞,北宋名臣范仲淹经略陕西,认为米脂一带“控山险,扼要冲,屏蔽延州,为兵家所必争”,遂在此建立“米脂寨”。1082年,银州城被西夏攻占,米脂寨改名永乐城。1105年北宋收复银州,又将永乐城改回米脂城。1226年,金在此设立米脂县。

米脂窑洞古城

米脂老城的格局基础是元代奠定的,夯土加宽加高旧有寨墙,局部段落砌石垒门,这就是米脂的“上城”。到了明代,修筑“下城”,将东、西关至华严寺湾等全部围在城垣之内。后将上下城联为一体,城墙加高到9米,从流金河、饮马河畔一直盘蜒到凤凰岭上,周长2.5公里,建3座城门,附设瓮城、城楼,古城格局基本形成。1935年修建新城。城垣东段靠文屏山麓,北段沿银河畔,西段面临无定河,南段对小石砭,城墙周围1.5公里,面积约0.2平方公里。因经费不足,在城墙内侧修窑洞出售。这一创举,成为中国城防与民用结合的城郭建筑典范,也造就了著名的米脂窑洞古城。

米脂窑洞古城

朋友说,这样看来米脂古城其实是有三座城垣,环环相套自成一体。尤其是米脂“下城”,以十字街为中心,形成4条主要街道,东大街平行于银河和原城墙,北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则与饮马河和银河呈垂直状态,巷道主要分布于四条大街两侧,形成不规则网状。

米脂窑洞古城

我们在古城转了一大圈,看到古城街巷地面都已以石板和碎石墁铺。古城背靠蟠龙山、翔凤山,南临文屏山,现存城墙总长1555米。东、北、西三条大街是整个窑洞古城聚落的主要街巷景观,店铺林立,窑洞院落分布于街的两侧。东大街的枣园巷、儒学巷、安巷子、小巷子、石坡及马号圪台、市口巷、北城巷、西城巷以及民国年间形成的东上巷、西下巷等巷道,格局未变名称未改,风貌依旧。2014年,米脂窑洞古城被联合国地名保护组织中国组评为“千年古县”。这也是陕北地区唯一的千年古县。

米脂窑洞古城

我们回到那个楼牌下面,也坐在门口旧沙发上休息。看到老城内遍布明清年代的窑洞四合院,普遍采用“明五暗四六厢窑”样式——正面主体建筑是五孔砖石窑洞;两侧各有两孔藏进去的窑洞;主体窑洞两侧又“丁”字对称建筑六孔窑洞。这是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米脂县城既是居民生活之地,也是军事防范之地,在建筑上,城墙与窑洞相结合,城防与民用相结合。在南大街,窑洞直接 “长” 在城墙上,城墙既是防御工事,又是民居根基,这种 “城宅一体” 的设计在全球古城中独一无二。

米脂窑洞古城

我们站在高处远眺,绵延 1555 米的石砌城墙如龙脊蜿蜒,窑洞的烟火气与城墙的沧桑感完美交融。漫步米脂古城的小巷,仿佛时光倒流,重回古老的岁月。这里的房屋建筑风格独特,古朴韵味扑面而来。

米脂窑洞古城

我们感叹着,在陕北黄土高原的褶皱间,藏着一座 “活着的千年史书”——米脂窑洞古城。这座被称为 “美人县”“英雄县” 的土地,不仅孕育了李自成、貂蝉的传奇故事,更以独特的窑洞建筑群,诉说着汉匈文明碰撞、农耕游牧交融的千年史诗。

蒋国良,2025.9.9。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