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巴东云上土店记:一座零碳村的绿色诗行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20日 08:59 2 admin

初秋的风,总带着山与江的私语。从巴东县信陵镇出发,车轮碾过盘山公路的褶皱,向着长江南岸的云雾深处行进。半小时车程,像是穿越了两个季节——山下的暑气尚未散尽,土店子村的清凉已裹着松木与野花的芬芳扑面而来。刚被雨水洗过的村落,青瓦木楼沾着水珠,远处的青山如黛,近处的田垄泛着新绿,仿佛一幅刚完成的水墨长卷,正等着游人翻开其中的绿色密码。

巴东云上土店记:一座零碳村的绿色诗行

航拍中的土店子村

村口那座绿色罐体,是土店子村最特别的“地标”。细雨落在罐体上,溅起细碎的水花,远远望去,倒像是青山捧着一颗翡翠。这是国网湖北电力投建的沼气发电项目,厌氧罐里藏着“点废成金”的魔法——每年能将3769吨粪污,变成13万千瓦时的清洁电力,还能产出滋养田地的有机肥料。走进控制室,电子屏上的数据流不停跳动,发酵罐温度、甲烷浓度、储气容量一目了然,每一组数字背后,都是905吨二氧化碳减排的生态答卷。

巴东云上土店记:一座零碳村的绿色诗行

村里的厌氧罐

紧邻沼气站的养猪场,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养殖场的印象。猪舍屋顶铺着整齐的光伏板,阳光透过云层时,板面上会泛起细碎的蓝光,场区里闻不到刺鼻的异味,只有干净的水泥地和通风的圈舍。养殖户冯彩龙蹲在光伏板下算账,脸上藏不住笑意:“以前光粪污外运就花4万多,现在直送沼气站,电费、消杀费、肥料钱全省了,一年能多攒6万!”

巴东云上土店记:一座零碳村的绿色诗行

到处铺满了蓝色的光伏板

“90 后”村支书张文灿总说,土店子村的变革,是从“守着绿水青山找出路”开始的。作为长江入鄂“第一哨”,这里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可村民要增收、村集体要发展,难题总得解开。村里开了一场又一场坝坝会,党员带着技术人员挨家挨户讲政策、算细账,从最初的疑虑重重,到后来的主动参与,沼气电站、光伏长廊、风电树、充电站渐渐在村里扎了根。

巴东云上土店记:一座零碳村的绿色诗行

猪舍屋顶铺着整齐的光伏板

2023年起,多元化新能源与畜牧养殖、休闲娱乐业态拧成一股绳,“新能源利用 + 污废循环 + 产业带动”的新模式,让土店子村成了湖北首个100%清洁能源供应的“零碳村”——在这里,连路灯都靠光伏供电,傍晚时分,沿着村道散步,能看见灯光与星光在草丛间交叠,仿佛走在一条通往绿色未来的小径上。

巴东云上土店记:一座零碳村的绿色诗行

特色农庄

住“云上土店”民宿的清晨,是被鸟鸣唤醒的。推开窗,云雾正从山谷里漫上来,像轻纱般裹住木屋,不到十分钟,整座民宿便飘在了云端,远处的山峰只露出尖尖的顶,像是浮在天上的岛屿。站在观景平台上眺望,3座银白色的“太空舱”和几间特色木屋依山而建,悬挑在峭壁边,住进去便能将云海、青山、村落尽收眼底。来自荆州的游客罗成玉举着手机拍个不停,她笑着说:“连续四年夏天来这儿,晚上能看见银河横跨天际,清晨一睁眼就是云海,比在城里吹空调舒服多了!”

巴东云上土店记:一座零碳村的绿色诗行

“太空舱”民宿

沿着盘山公路往村里走,“怡然居”“山行”“凤娃子”…… 农家乐的牌匾藏在绿荫里,木质的招牌上刻着花纹,有的还挂着红灯笼,透着浓浓的烟火气。巴东县妇幼保健院驻村干部付林记得,土店子村的旅游热,是“熬”出来的。当初推进人居环境整治,178栋民居要改风貌,得一家家上门沟通;建“花园式”生态公墓,要搬迁数百座坟墓,得一次次跟村民讲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最难的时候,有人说“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过的,何必折腾”,可村里认准了“避暑康养”的定位,先做规划再分步推进,慢慢让“绿水青山”变成了“云端客来”的好风景。

巴东云上土店记:一座零碳村的绿色诗行

特色农家乐

“要访就访‘火炉子’,他的农庄可是村里的‘活招牌’!”张文灿说的“火炉子”,是谭光俊的小名。驱车翻过几个山头,便看见“火炉子生态农庄”的牌子,木质的门楼旁种着几棵梨树,刚结的果子挂在枝头,透着青涩。谭光俊端出自己炒的茶叶,热水冲泡时,茶香混着山气漫开来。“2020年回来开农庄,那时全村就两家农家乐,第一天只来了一桌客人。”他笑着回忆,如今农庄生意火得很,去年夏天天天满座,客人最远从重庆、湖南来,就为了躲城里的暑气,在山尖尖上吃一顿农家菜。“我们这儿平均海拔1400多米,有客人说,在这儿坐一会儿,比吹一天空调还凉快!”谭光俊说,村里每年办梨花节、采摘节,客人来了不仅能避暑,还能体验摘梨、赏花的乐趣,农庄的生意也跟着越来越旺。

巴东云上土店记:一座零碳村的绿色诗行

蓝天白云下的农家

如今的土店子村,已有10家农家乐、31家精品民宿,“避暑经济”成了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每到夏天,村口的停车场停满了外地车,农家乐里飘着腊肉炖土豆的香味,孩子们在田埂上追着蝴蝶跑,老人们坐在树荫下聊天,整个村落都透着热闹的生机——这是绿色发展结出的果实,是“云端客来”带来的活力。

巴东云上土店记:一座零碳村的绿色诗行

云雾笼罩的山村

采访第三日,细雨又落了下来,朦胧的雨雾中,一栋纯白色的建筑格外显眼,那是村里的冷链仓库。推开门,一股凉意扑面而来,工人们正将一箱箱梨子搬进低温储藏区,箱子上印着“土店子蜜梨”的字样,透着新鲜。将军山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的谭明喜拿起一个梨子,果皮透亮,果形饱满,他说:“梨子采下来第一时间进库,低温能让糖分慢慢沉淀,现在能卖到 8 元一斤,主要销往上海、武汉这些大城市,消费者就认我们这‘零碳村’的品质。”

巴东云上土店记:一座零碳村的绿色诗行

500多亩梨园

仓库外的500亩梨园,此刻虽没了春天的雪白花海,却藏着丰收的期待。今年4月梨花盛开时,这里曾是另一番热闹景象——5万多名游客穿梭在花海中,有的拍照打卡,有的体验梨花茶制作,92家小商小贩沿着梨园摆摊,旅游收入达98万元。付林说,梨产业已带动村里80多户村民致富,户均年增收超过1万元,从单纯的“种梨卖果”,到如今的“标准化种植 + 冷链仓储 + 电商销售 + 梨花节旅游”,土店子村把一根梨枝,延伸成了一条完整的“果链”。

巴东云上土店记:一座零碳村的绿色诗行

铺盖着光伏板的梨园步道

老村支书张永堂常在梨园里散步,看着枝头的果子,他总想起以前的日子:“那时候村里穷,年轻人都往外跑,谁能想到,现在靠着这绿水青山,不仅日子好过了,连年轻人都愿意回来了。” 他指着不远处的光伏板,雨水落在板面上,折射出蓝色的光,与旁边的沼气罐、远处的青山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这是土店子村的绿色底色,也是长江经济带上一颗小小的生态“螺丝钉”。

巴东云上土店记:一座零碳村的绿色诗行

特色民宿

离开土店子村时,雨渐渐停了,云雾散开,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村落上。回望这座“零碳村”,光伏板泛着蓝光,沼气罐立在青山旁,民宿的炊烟在云端袅袅升起,梨园里的梨子正积蓄着糖分。它或许不大,却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故事,守护着“一江碧水向东流”的承诺。而那些藏在云雾里的绿色密码,早已化作诗行,写在每一寸土地、每一缕清风、每一位村民的笑容里,等着更多人来读。朱淳兵 文/图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