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经这个“第一站”,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25日 08:03 2 admin

贵州黔东南的从江县

是贵州南下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第一站”

高铁3小时到广州

最快80分钟到贵阳

与之接壤的黎平县

同属黔东南州

两地各具风情


一条高铁,拉近了时空的距离

也将苗乡侗寨的古老回响

与粤港澳的现代脉搏紧密相连


侗歌声声促振兴

距离从江站7公里的肇兴侗寨,享有“全国侗乡第一寨”的美誉。这里的千年侗族大歌闻名遐迩、古老的木质鼓楼巍然矗立,还有精美的民族蜡染和悠扬的侗族琵琶。


经这个“第一站”,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肇兴侗寨考察时指出,民族地区就要保留自己的特色文化,在旅游中显现出它的光彩。


经这个“第一站”,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夜幕降临,肇兴景区宛如一颗金色琥珀,散发出暖橙柔和的光芒。义团鼓楼前,观众座无虚席,侗族大歌非遗传承人陆艳玉带着村民唱响侗族大歌,歌声婉转悠扬如阵阵蝉鸣。


经这个“第一站”,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2018年,肇兴作为央视春晚的分会场,以侗乡鼓楼为舞台背景进行演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对藏匿深山千年古镇的追觅。3年前,陆艳玉借助村级平台成立表演队,队员白天经商务农,晚上参加演出。“我们去年的演出收入有101万元,今年有望突破150万元!”陆艳玉满怀信心地说。她们这支表演队,已成为当地“以歌促旅”的鲜活样本。


经这个“第一站”,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陆艳玉在侗寨景区内经营了一家侗族文化体验馆,为到店游客演示中国古代四大印花技艺之一的蜡染技艺,让游客通过亲身体验,感受侗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经这个“第一站”,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肇兴村党委书记陆卫敏介绍说,全村1273户5261口人,目前在外工作及务工的仅有500多人。村里已培育出64家传统手工艺企业。街上的餐馆从十年前的四五家扩张到民宿及餐馆超三百余家,全村人均旅游年收入逾4万余元。据统计,肇兴侗寨景区今年1至8月份共接待游客91.9万人次,同比增长48.85%,旅游综合收入9.43亿元,同比增长49.9%。


经这个“第一站”,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陆卫敏指着寨中层高不一、造型各异的5座鼓楼说,鼓楼居于侗寨中心,民居逐次向外展开,像一圈圈围着鼓楼,也象征侗族村民凝心聚力、团结一致。


经这个“第一站”,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最后一个枪手部落”旅游热

肇兴侗寨傍水而居,岜沙苗寨依山而建。晨光微曦,薄雾从月亮山麓茫然林海的深谷中一丝丝地抽出来,缠绕在吊脚楼腰上,再漫上苍翠的山林。滚水格凝视着那棵自出生起父母为他栽种的生命树,刻有38圈年轮的树干笔直挺拔。


经这个“第一站”,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寨门传来低沉浑厚的牛角号声,那是岜沙人为迎接游客传递的信号。蓄起发髻的岜沙汉子们,身着土法染制、泛起紫光的民族服装,肩扛火药枪列队,以最高礼遇迎接游客步入寨门。


经这个“第一站”,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妇女们踏着芦笙的节奏翩跹起舞,百褶裙摆漾起欢快的涟漪。


经这个“第一站”,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作为寨里的第一个高中生,滚水格曾阔别家乡南下务工,2008年回乡进入村里的民俗表演队。最好的时候,他接连表演过两场,当月拿到了2000元。四年后,经从江县文旅局培养,滚水格成为本村唯一的讲解员,每场讲解能挣50元。


经这个“第一站”,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2014年底,贵广高铁敲开了这个古老苗寨的大门,瞬间拉近了与外界的距离,从江站到寨门仅需半个多小时车程。2015年春节,滚水格带着妻儿走出寨门,想看看外面的人怎么过年。


经这个“第一站”,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高铁上现代感十足的设备、贵阳超市里琳琅满目的零食以及随处可见的年货,让4岁的滚浩眼睛都不够用了,他不停地东张西望。一家人第一次感觉到寨子之外的春节原来如此热闹。


经这个“第一站”,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从那年起,寨中的好山好水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引来了游客“井喷”。最热闹的一天,滚水格接待了9个旅游团,赚到450元。寨里的预约表演很快优化为每天至少两场的定时演出。去年年底,滚水格成为景区公司的运营管理部副部长,月薪超7000元。


“游客就是财富!”滚水格面露淳朴的笑容。


经这个“第一站”,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75岁的“寨老”滚拉旺,操着一口略带京味的普通话与广东客人聊天。这位德高望的老村支书,在1972年底加入到铁道兵队伍,成为全村第一个走出大山、到过北京的青年,曾随部队在北京房山、河北、天津等多地修建铁路。如今,他微笑捋髯、扛枪的形象成为了形象代言。


经这个“第一站”,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非遗瑰宝的创新传承

因旅游爱上岜沙的柴苏鑫,用镜头记录下当地的日常,制作并发布的短视频“圈粉”60多万,网友称“返璞归真太治愈!”


经这个“第一站”,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她成为苗绣非遗文化传承融入乡村振兴的践行者。在江南大学定点帮扶从江县推进振兴民族文化的项目中,“云上月亮山”非遗工坊及绣娘培训基地去年正式落户岜沙,柴苏鑫成为其中的管理人员。


经这个“第一站”,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苗绣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苗族史诗”,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9岁的苗绣非遗传承人滚叶道平日里协助柴苏鑫打理民宿,培训绣娘;此外还会进校园,带着公益少儿刺绣班的孩子们绣纹样,为孩子们心中播撒非遗传承的种子。


经这个“第一站”,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大学生贾学文毕业后回村,成为了岜沙村“两委”的得力干将。他与同村的大学毕业生滚吉两,正牵头加紧排练新节目,为游客献上更精彩的文化盛宴。


经这个“第一站”,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酷爱侗族音乐的陆东辉,不仅喜欢弹唱,还擅长琵琶制作,在毗邻贵广高铁的坝塘村开起了工坊,对传统琵琶的制作工艺加以改良后能弹奏出不同的曲调。在得知一些学校开设非遗课堂需要琵琶时,他爽快赠予。


经这个“第一站”,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陆东辉时常带上心爱的琵琶,坐着动车前往广州、深圳、浙江等地表演,也曾在榕江“村超”的开幕式上一展侗家现代音乐的风采。他把侗族琵琶这一民间群众自娱自乐的乐器,带上了更多广阔的舞台。


经这个“第一站”,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如今,侗族大歌走向了世界舞台,鼓楼文化已融入现代建筑,蜡染与苗绣技艺正通过时尚设计焕发新生。村里承载着岁月记忆的古建和非遗,也早已突破地理与民族的边界,日益熠熠生辉、光华璀璨,日益生生不息、气势磅礴。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