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东北“杀疯了”!从新疆“平替”到一周吸金250亿,做对了什么?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27日 23:03 2 admin

东北的秋天,从“冷门线路”摇身一变成了“全国顶流”,这场逆袭来得不声不响,却真刀真枪。

吉林一省,国庆8天吸引3473万人,收下252.9亿旅游收入,不靠流量明星,不蹭短视频热梗,靠的就是一步步把风景变“风口”。

从曾经的“去东北?不冷么?”到如今的“伊春民宿订不到”,东北到底动了哪根筋,才能从新疆“平替”逆袭成旅游“贵替”?这场秋天的胜仗,并不是一夜之间打出来的。

东北“杀疯了”!从新疆“平替”到一周吸金250亿,做对了什么?

一、从“平替”到“顶流”:东北旅游的王炸局,是怎么铺开的?

东北旅游能火起来,首先靠的是一个字:熬。熬过了“人一走,茶就凉”的旅游淡季,也熬过了“冰天雪地、费用还高”的刻板印象。

但真正让东北熬成爆款的,是它提前几年就悄悄把路修好了,把景点连成线了,把服务提上来了。

先看吉林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接待国内游客同比增长28.5%,国庆一周收入252.9亿,这不是踩了什么网红运,而是打了场组织严密的“文旅持久战”。

东北“杀疯了”!从新疆“平替”到一周吸金250亿,做对了什么?

伊春酒店民宿入住率97%,说明这不是“顺路看看”,而是“特地来住”。而辽宁的红叶景区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67%,高铁订单猛涨,红叶专列直接把游客送进山里赏秋,谁还坐车颠簸一整天?

这波热潮不仅在数字上炸裂,更在游客结构上玩出了层次感。黑龙江飞猪预订量涨了28%,线路游商品预订量同比增长2.6倍,大量远程高净值客群成了主力军。

伊春的订单量翻倍增长,说明游客不再只盯着哈尔滨、长白山,东北已经从“单点打卡”变成了“全域漫游”。

东北“杀疯了”!从新疆“平替”到一周吸金250亿,做对了什么?

社交平台的助推更是关键一环,伊春的“五花山”美图霸榜,辽宁的“枫叶之路”热度飙升371%,再加上“辽宁红叶地图”小程序精准导游,游客不再靠“问路”看景,而是“点地图”找景。数字化这步棋,东北下得不比一线城市差。

不要小看这些“红叶”“高铁”“小程序”,它们串起来的,是一整套旅游生态的重构。长白山的游客破184万人,新兴的汤旺河林海、五营红松林海也开始爆单,东北旅游不再靠“一个点”撑门面,而是“处处是门面”。

东北“杀疯了”!从新疆“平替”到一周吸金250亿,做对了什么?

二、产品、交通、服务三管齐下:东北旅游不是“靠天吃饭”,是靠人做事

东北旅游能从“网红”变“长红”,不是风刮的,是一刀一枪砍出来的。说到底,是文旅产业从产品到服务全面升级,打了场“立体战”。

以前东北旅游给人的感觉是“看一眼就完”,现在成了“来了还想再来”。辽宁把散落的红叶景点串成了一条“红叶走廊”,不是一处景点,而是一个“主题带”。

东北“杀疯了”!从新疆“平替”到一周吸金250亿,做对了什么?

“红叶+摄影”“红叶+民俗”“红叶+体育”,一个红叶,玩出三种体验,本溪就把它做成了全龄段可玩:带娃的走绿石谷,中老年住火炕民宿,年轻人夜爬五女山拍云海,精准分层,谁来都有戏。

交通上,东北不再是“远得要命”,而是“朝发午至”。沈佳高铁开通,沈阳直通抚顺看红叶;本桓宽高速把五女山、老边沟、枫林谷连成一线;G331公路更是“文旅大动脉”,串起长白山、高句丽遗址、鸭绿江、图们江、延吉五大IP。

你想自驾?国庆期间车流涨了4倍。你想坐高铁?红叶专列安排上。东北旅游不再靠“拼命自驾”,而是“轻松抵达”。

东北“杀疯了”!从新疆“平替”到一周吸金250亿,做对了什么?

服务上,东北更是下了笨功夫。伊春提前发动“全民助游”,1200多名机关干部、社区工作者站上服务一线,既接地气又真诚。停车难?临时开放机关单位空地,万余个免费车位先解决“落地难”。

辽宁景区设立“爱心服务岗”,轮椅、充电宝、饮水点一个不少;本溪还推出“子女远程预约”服务,子女在外也能为爸妈预约门票,贴心得像本地人。

这不是简单的“接待游客”,而是一场针对“游客爽不爽”的系统工程。

东北“杀疯了”!从新疆“平替”到一周吸金250亿,做对了什么?

辽宁文旅厅主导的“辽东红叶走廊”,让各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本溪的羊汤、丹东的软枣子、大连的海鲜,国庆期间线上销售破1.2亿元。

东北这波,不仅把游客留下了,还把货卖出去了,从“门票经济”进化成了“产业经济”。

东北“杀疯了”!从新疆“平替”到一周吸金250亿,做对了什么?

三、不止一季热:东北正在从“红”一阵,走向“红”一整年

东北旅游的未来,不是靠短视频爆一波,而是靠“全年无淡季”的硬实力。这片土地,从来不缺风景,缺的是讲好风景的能力。

吉林森林覆盖率83.8%,一进山就像进了天然氧吧。国庆期间,吉林推出“森林健康餐厅”“森林睡眠酒店”“芬多精浴场”,游客不是“拍拍照”,而是“深呼吸”。

这种“自然+康养”的模式,正好对上当下年轻人、中老年人都关心的“身心健康”,旅游不再是“走马观花”,而是“养身养心”。

东北“杀疯了”!从新疆“平替”到一周吸金250亿,做对了什么?

文化这块,东北也不再只靠“老工业基地”标签,而是把地方故事讲成旅游产品。

丹东的天桥沟红叶节,不光是看枫叶,还能体验朝鲜族传统木屋、打糕、辣白菜手作;旅顺的CityWalk路线,则用“战争与和平”的主题,带游客走一遍国家记忆。

东北的自然与人文,开始“合体”,风景里有故事,游客才能记得住。

东北“杀疯了”!从新疆“平替”到一周吸金250亿,做对了什么?

品牌打造上,东北也开始“下狠手”。伊春的“五花山”连续三年成全国赏秋爆款,品牌效应越打越响;哈尔滨的冰雪旅游,早已从“北方人过冬”变成“南方人追雪”,广东、福建、浙江的游客,组团来看冰雕、泡温泉,东北旅游的客源半径已经拉到全中国。

当然,游客多了,挑战也来了。生态压力、服务能力、接待承压,都摆在眼前。东北要想“红得持久”,必须在“人多不乱、景美不堵”上下功夫。

东北“杀疯了”!从新疆“平替”到一周吸金250亿,做对了什么?

像吉林、伊春这些地方,已经开始研究游客承载机制,推行绿色旅游,鼓励社区参与,把旅游变成“共建共享”的事,而不是“赚一波就走”。服务监管也得跟上,不能只靠“热情”,要靠机制。

东北这次火,不是昙花一现,而是稳扎稳打地“杀”出来的。从资源禀赋到交通保障,从产品创新到服务升级,它做对了太多事。它不是“突然爆了”,而是“终于爆了”。

东北这场秋天的逆袭,是中国文旅从“流量思维”回归“内容为王”的一次生动实践。靠的不是炒作,而是实打实地让游客愿意来、住得舒心、玩得尽兴。这才是旅游的终极目标:不是把人骗来,而是把人留下。

东北“杀疯了”!从新疆“平替”到一周吸金250亿,做对了什么?

未来谁能成为下一个“东北”?看谁能学到这三点:把资源做成产品,把服务做成体验,把风景做成记忆。东北做到了,所以它成了。

在中国旅游的新版图里,东北不再是那个“冷门北方”,而是正在热起来的文化高地。它用一场红叶季,把“山河远阔”变成“人潮涌动”。

从“网红”到“长红”,东北这步棋,走得不急不躁,却恰到好处。未来的文旅战场,拼的不是谁爆得快,而是谁能火得久。东北,已经给了答案。

东北“杀疯了”!从新疆“平替”到一周吸金250亿,做对了什么?

信息来源:

沈白高铁铺就振兴发展康庄大道/来源:人民网2025年10月22日

旅游订单增长818%!东北又一座城市火了/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冬日火爆的东北旅游业背后是多年的酝酿和演变/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