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晚潮|秋涧行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31日 15:05 6 admin

潮新闻客户端 赵国虎

晚潮|秋涧行

远山,笼在朦朦胧胧的云雾里。

今年入秋,接连数十天高温晴热,昨日才转凉。在这里,我却感到了丝丝寒意。披上外套,走下琴坛桥头那家客家土菜馆的石阶,我和杨荻老师沿溪涧向南溯去。

溪涧窄,流水清冽,几只鸭子羽毛油亮,扑棱着翅膀争先向上游。两侧山脚,种着些嫩碧的茶叶、蔬菜,露珠缀在叶尖,有些晶亮。山上植被蓊郁,不远处草丛里蹲着两排蜂箱,还有些高高地歇在崖壁的凹处。

山静,没什么声响,连风都是轻手轻脚的。

晚潮|秋涧行

“叽叽。”一声鸟叫破了沉寂。“红嘴蓝鹊。”杨老师话音刚落,“啾啾、啁啾……”叫声就叠了上来,不是一只,是一群。我终于看清在林间欢快跳跃的小身影——红嘴,长尾,红爪,黑头黑胸配着白头白腹,翅膀沾着点褐,尾羽泛着蓝灰,还缀着星星点点的白斑。它们欢叫着从枝头跃到另一枝头,从树梢飞向另一梢,不一会儿就隐进了茂密的山林,不见了踪影,只剩鸟鸣还在空中飘着。

我还在望着林木深处,山涧却已重归静寂,只有我们的喘息,混着涧流轻轻的声响。

晚潮|秋涧行

我们沿小径往山涧深处走,草间雨露湿了鞋面。再过三天就是霜降,眼里却满是葱郁,不见半点秋黄。

“旺旺——”前面西侧立着座黄泥黑瓦房,刚走近,一条黄犬就远远扑来。杨老师作势下蹲捡石,犬悻悻而退。“桃花、柿子。”杨老师指着前方说。屋前排头,真有株开着花的桃树,屋后山坡上,一棵柿树挂着满枝果子,像缀了一树的小灯笼。

桃树有碗口粗,叶子疏疏朗朗的,嫩得发碧,分叉的枝桠上,三三两两点缀着小花。走近了看——细细的褐枝轻轻托着花朵,或浅红,或淡白,花瓣沾着雨露,坠着两三颗圆滚滚的水珠,斜斜垂着,像怕摔碎似的。水珠顺着花瓣的纹路浸出浅浅的湿痕,像给花瓣蒙了层淡淡的雾。有颗珠儿挂不住,从瓣尖坠下去,在半空中亮了一下,倏忽就融进身后朦胧的灰白里,没了踪影。湿凉的风裹着淡淡的花香,桃花便浸在软乎乎的凉意里,连花蕊尖那簇浅黄,都透着股温温柔柔的味儿。这秋凉里的一点红、一点白,全泡在这份软静里,连风过时,都好像特意放轻了脚步。

树下草丛间,星星点点散落着些白色花瓣,像是桃花留下的脚印。

今秋原本一直炎热得反常,这山涧里,倒像是闯进了小阳春。

晚潮|秋涧行

屋里住对老夫妻,一头白雪。丈夫清瘦,背微驼;妻子高些,腰杆挺直。聊起来才知,丈夫九十二,妻子九十。老人说两人身子还算硬朗,没什么毛病,就是他自己偶尔有点头晕。他说琴坛村的祖上是清朝雍正年间从福建来的客家人,至今已有三百多年。他们这一家,则是更晚些从临县迁到此地的。又说,村旁龙潭溪自西向东穿村过,从前溪上有九条藤蔓,溪水拍上去,会发出弹琴似的脆响。村名原叫藤潭,后来才改作琴坛。还说村口石人坑有对“情侣岩”隔山望,在差不多高的半山腰,两块浑然天成的巨石,有百余米高,看着像一男一女背对背站着,身上常年淌着水,问我们见没见。“有人说那是茶圣陆羽夫妇,也有人说那是上天罚的不诚实的石人夫妻哩。”他又说琴坛还有蝙蝠洞、过水峡瀑布、小苏龙潭、长脸石,都值得去走走看看。

这两位老人,曾在战乱中漂泊,也曾饱受饥寒,亲历了潮起潮落、沧桑更迭。而今,他们只恬然安享这静谧的空谷幽山,与草木同息。

老人指着山坡上的柿树说:“那是我儿子种的,你们摘几个尝尝,不要钱。”顺手递杨老师一个塑料袋。我们便饶有兴致地往屋后山坡去。

山坡潮乎乎的,湿漉漉的枝丫上,悬着一颗颗圆滚滚的柿子,有的红黄,有的黄绿,还有的是青果。柿底尖儿上还凝着滴雨露。皮上裂一条两条缝的,或是被野蜂蛰过的,都是熟透了的。我选了颗红黄、摸着手感软绵的,剥开皮,金黄果肉露出来,甜甜的香味慢散开。送进嘴里,糯糯的,甜味里裹着点清凉。

红黄色的软柿摘几颗,轻轻放进袋。忽听得“啊呀”一声——一颗柿子没拿稳,掉在地上砸扁了,黏糊糊的,可惜了。也摘了几颗青黄的,带回家放几天就熟了,即便掉在地上,也毫发无损,滚也滚不远——树下是一垄垄碧青的茶树。高处有颗看着特别好的柿子,够不着,我便使劲拉着枝丫往下压,杨老师踮起脚尖,终于把它攥在手里。连同这里的秋风,还有仅有的这点秋色,都一并“装”进了塑料袋。

晚潮|秋涧行

柿子悬在秋风里,桃花却偏绽放在熟柿前。耄耋夫妻恬淡的笑靥,便静静地,融在了这一片山谷的幽静里。

“啾啾、啁啾——”鹊声又在远处的空山密林里响起……

晚潮|秋涧行

2025年10月25日

“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