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乡愁印迹·村史村事】修文县桃源村——兵家必争的“腊鲊坝”

景点排名 2025年11月06日 02:01 5 admin

在修文县六屯镇,有一个以“桃源”命名的行政村,这里依山傍水、物阜民丰,曾经是历史上有名的鱼米之乡、兵家必争之地——“腊鲊坝”。

桃源村坐落于鱼梁河(即桃源河)中下游河谷,地处六屯镇东南面,东接开阳县、南连乌当区,形成“鸡鸣三县”的独特区位格局。此地在古代属于纳坝紫江等地,取“纳、紫”的谐音,加之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准备腊肉和小米鲊,因此取名“腊鲊坝”。

【乡愁印迹·村史村事】修文县桃源村——兵家必争的“腊鲊坝”

“腊鲊坝”明清时期就已经人烟稠密,曾建有静慈寺、报恩寺、回龙寺等6座知名寺庙。其中的静慈寺始建于明代,因为地处月华山山崖后人又称之为“月华寺”,这座寺庙曾经是红军长征途中朱德总司令的临时指挥所,因为军事原因,多次在地方志书中留名。2019年10月14日,“月华寺红军指挥部旧址”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乡愁印迹·村史村事】修文县桃源村——兵家必争的“腊鲊坝”

1935年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回师向南,抢渡乌江,秘密逼近贵阳。4月3日,红军主力中央纵队进入“腊鲊坝”一带宿营,朱德总司令带领军委纵队一部分人马住宿于东面山顶的静慈寺,另一部分人马住宿于山脚的寨子当中,当晚他向留在乌江北岸牵制敌人的九军团发电报:“我今天在扎佐东北地区。”这份明码电报,让亲临贵阳坐阵指挥的蒋介石惊慌失措,急忙调大军回援贵阳城,红军主力因此实现调虎离山,顺利冲出敌军的重重包围圈。朱总司令调度完部队,走出静慈寺,看到危崖千寻,月白风清,不禁豪情万丈,在墙壁上挥毫写下“月华山”三个大字,月华山因此得名。如今静慈寺已经成为历史,荒烟蔓草中,只留下破碎的砖瓦和坚硬的基石,烙印着过往的历史故事。

【乡愁印迹·村史村事】修文县桃源村——兵家必争的“腊鲊坝”

“这个地方以前就是静慈寺,上面这片是正殿,这个阶梯就是上正殿的步梯,旁边这里是偏殿、阁楼、放生池。朱总司令到这个地方设指挥部坐阵指挥,之后才改叫月华寺。现在寺庙已经被废弃、毁坏,这个刻满花纹的石墩,就是静慈寺当时用来安放大柱子的。”桃源村党支部副书记冯建伦指着指挥部遗址介绍道。

【乡愁印迹·村史村事】修文县桃源村——兵家必争的“腊鲊坝”

“腊鲊坝”物产丰饶,加之河谷盆地周围群峰雄踞,历来多被用兵者看重。据史料记载,清代咸同年间,何得胜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入修文,义军与清军、县内团练组织等先后在“腊鲊坝”一带多有驻军。咸丰九年(1859年)9月,何得胜率“黄号军”从开阳入境,在“腊鲊坝”的月华山静慈寺扎营,准备攻打修文。修文三十二甲纷纷组织团勇赶赴“腊鲊坝”进行堵防,两军相峙两个多月后,清军将领赵德光又率练勇一万多人前来助战,双方激战于菜田坝,血流成河,义军大胜之后攻向修文县城。后来,义军多次退守“腊鲊坝”静慈寺一带,与清军抗衡。

【乡愁印迹·村史村事】修文县桃源村——兵家必争的“腊鲊坝”

解放初期,国民党残余势力妄图卷土重来,修文境内匪患严重。一个叫罗铭的人自称反共司令,率匪众百余人驻扎于“腊鲊坝”一带不断扰民,甚至扬言要攻进扎佐、占领修文城。当时到修文任扎佐区民运委员会主任的白进德自告奋勇深入虎穴,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对匪众进行政治瓦解,最终不费一枪一弹劝降了匪众。

【乡愁印迹·村史村事】修文县桃源村——兵家必争的“腊鲊坝”

“当时剿匪是在可龙那里,土匪都聚集在一个叫可龙的山头上,有一些是寨子里面的人,村民去劝他们都不回家,后来白进德带人去把他们捉回来,捉了100多个土匪,当时我们才十来岁,亲眼目睹的,那个叫罗铭的土匪头子,就被拴在我们家门口的桥头上。”桃源村84岁的许忠良老人回忆道。

【乡愁印迹·村史村事】修文县桃源村——兵家必争的“腊鲊坝”

“贵州省森林村寨”“全省文明村”——桃源村,由以前的大寨、三寨合并而成,历史悠久,元代属贵州等处蛮夷长官司;明初属贵筑长官司,明末属新贵县;清代属贵筑县北上里;民国4年(1915)划入修文县,为东区六保;民国21年(1932)属桃源乡,民国24年(1935)属清定联保,民国31年(1942)属沿河乡;解放后隶属扎佐区桃源乡;1992年并入六屯乡,即现在的六屯镇。

【乡愁印迹·村史村事】修文县桃源村——兵家必争的“腊鲊坝”

水清岸绿的鱼梁河两岸,如今还有不少文化古迹,悄悄见证着“腊鲊坝”曾经的辉煌。横跨在河面上的桃源古桥,又叫“九眼桥”,已被列为“修文县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整座桥为古石泥结构,长54米、宽2米,有8座桥墩,桥头有一座废弃的磨坊。相传红军长征途经“腊鲊坝”的时候,曾在桃源古桥两头分设观察哨、瞭望哨等。

许忠良说:“这个桥是国民党的时候修的,当时我们这里的乡长姓李,当时河里的水很深、鱼很多,老一辈村民打鱼来卖,用卖鱼的钱集资修了这个桥,它称为九眼桥,因为有九个桥洞。”

桃源村不仅历史文化悠久,而且农业产业基础较好。深秋季节,鱼梁河两岸山坡上,千树万树“桃源蜜橘”步入采收季,漫山遍野仿佛挂满小小的红灯笼,无人机在果园上空飞翔,来回吊运蜜橘。“桃源蜜橘”已有40年的发展历史。1985年,当地外出工作的宋聚显反哺家乡,帮助村里引进蜜橘产业的扶贫项目,桃源村民从此家家户户栽上了“摇钱树”。如今,在修文小有名气的“桃源蜜橘”,种植面积已达4000亩。

【乡愁印迹·村史村事】修文县桃源村——兵家必争的“腊鲊坝”

“这个橘子产量高多了,以前种10挑田的包谷,收得了2000斤;后来拿种蜜橘,10挑田要收15000到20000斤。”桃源村86岁的宋庆元老人,是“桃源蜜橘”产业成长的见证人。

【乡愁印迹·村史村事】修文县桃源村——兵家必争的“腊鲊坝”

近年来,依托鱼梁河丰富的水资源与迷人的河谷风光,修文县引进旅游项目,在桃源村境内,先后建成桃源河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魔幻漂流下游河段项目、“朵芳阁”温泉酒店、桃源河水上乐园等项目,前来亲水、泡温泉、体验魔幻漂流的游客长年络绎不绝,昔日兵家争夺的“腊鲊坝”,如今正在新时代新征程续写新的辉煌。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