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探秘贵阳城垣步道中的历史故事与智慧体验

景点排名 2025年11月06日 14:55 3 admin

漫步南明河畔,一段段重见天日的古老城墙,正静静诉说着贵阳城六百年的沧桑变迁。

在贵阳的街头巷尾,如果你细心留意,或许还能找到“老东门”“大南门”这样的地名。这些名字可不是随便叫的——它们曾经是一座庞大城墙的真实组成部分,守护着这座城市走过了六百年的风风雨雨。

如今,随着贵阳历史城垣步道的建设,这些尘封的城墙遗迹正逐渐显露真容,成为市民品味历史、休闲漫步的好去处。

元代初创:土城墙的简陋开端

贵阳最早的城市围墙,要追溯到元代。那时候这里还叫“顺元城”,城墙是土筑的,规模相当迷你。据清《贵阳府志》记载,这座土城“东西南三面与今城同,北面仅至今钟鼓楼”。

用今天的话说,大概就是从老东门到大南门,再到大西门,北边只到勇烈路口——放在今天,步行逛一圈可能都用不了一小时。

明代升级:石砌城墙的豪华套餐

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都指挥使马烨给贵阳城来了次大升级——把土城墙改成了石砌城墙。这次升级相当彻底,据史料记载,城墙周长扩展到九里七分,高了二丈二尺,还开了五个城门。

这还没完!到了天启六年(1626年),总督张鹤鸣又搞了个“扩建工程”,在北门外增砌了600多丈的外城。从此,贵阳城有了“老城”和“新城”之分。

想象一下:老城有老东门、大南门、次南门、大西门、北门;新城有新东门、威清门、六广门、红边门。这阵容,在当时可是相当豪华了!

清代完善:城墙的黄金时代

到了清代,贵阳城墙还在不断完善。顺治十六年(1659年),将内城墙增高至8.3米,后在乾隆至咸丰年间经过多次修葺。贵阳城垣总长约6.6千米,内城五城门,外城四城门,并有南北水关。

探秘贵阳城垣步道中的历史故事与智慧体验

这时候的贵阳城墙,不仅是军事防御设施,更成为了城市生活的中心。城门每天定时开关,城里城外的人们通过这些城门进行着贸易往来、走亲访友。

民国转折:从拆除到纪念

进入民国,城墙的命运开始发生转折。

1927年,主持黔政的周西成开启了拆除城墙的序幕。老城北门城楼西南角,由于年久失修,受雨水冲刷而倾塌。当时,军阀周西成主政贵州,正创修城内马路,于是命令将老城北门及周边隔离新城的城墙一律拆尽。

从1927年至1946年,历时19年,贵阳古老的城墙和牌坊,基本上拆除完毕。如今,贵阳城墙只留下了少量断垣残壁,被作为文物保存了下来。

现代重生:城垣步道的惊喜亮相

时光飞逝,到了2023年9月,家住贵阳市南明区博爱路的李先生晨跑时惊喜地发现,人民大道桥旁边,深藏在绿植中的贵阳旧城墙显露了出来。

探秘贵阳城垣步道中的历史故事与智慧体验

原来,这是南明区城垣步道文化绿道(示范段)改造项目的成果。此次实施的南明区城垣步道文化绿道(示范段)是南明区南明河环境综合治理及文化绿道建设项目中的一段,涉及河滨公园后门至依水丽都两岸步道,双向长约2千米。

探秘贵阳城垣步道中的历史故事与智慧体验

文化挖掘:一步一景的历史长廊

今天的城垣步道,不仅仅是一条步道,更是一条露天的历史博物馆。

南明区在步道建设中深挖历史文化,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例如,在文昌南路的公交车站,设计者以清末民初时期南明河段城垣历史照片作为设计依据,提取城垣形态及城南民居屋顶符号,添设了经久耐用、舒适便捷的座椅区域。

探秘贵阳城垣步道中的历史故事与智慧体验

在万东桥节点,根据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鸿雪因缘图记》及清宣统元年(1909年)《图画日报》作者笔下的贵阳风光为依据,打造了“南明十二景”。

探秘贵阳城垣步道中的历史故事与智慧体验

最有趣的是“禹门叠浪”文化景观。这里现代楼宇上绘制着“鲤鱼跃龙门”大幅墙绘,呈现出“禹门三叠浪平地一声雷”的历史典故。

探秘贵阳城垣步道中的历史故事与智慧体验

原来,清朝每逢三年一度的乡试大比之期,读书人为附会“鲤鱼跃龙门”的祥瑞寓意,就算多绕路程也要从东门而入,拜完文昌阁供奉的文昌帝君,转身出阁门,冲三次浪,才来到大十字狮子桥头的贡院,故有“文昌阁下三叠浪,狮子桥上跃龙门”一说。

智慧步道:古今交融的体验

如今的城垣步道不仅古朴典雅,还充满了现代科技感。

漫步在贵阳城垣步道南明段,沿路许多新打造的景观上都附有一个二维码扫一扫即可跳转到“甲秀宝”小程序“一图游南明”界面。使用小程序的“城垣AR”功能对准城垣步道上的图片,甲秀楼、大南门、老东门等立体图像、动态视频便会跃然眼前。

南明区还在一些节点设置了电子屏,播放贵阳市、南明区的历史文化视频,旨在通过一系列智能化、数字化的手段深化文旅商数融合发展。

城墙记忆:消失的是砖石,留下的是历史

如今,行走在贵阳的街头,我们已经看不到那段完整的城墙。但“老东门”“大南门”这些地名,就像历史的书签,标记着这座城市曾经的轮廓。

从元代的土城墙,到明代的石砌城墙,再到民国时期的21个城门,以及今天焕发新生的城垣步道,贵阳城墙见证了这座城市从边陲小城到现代化都市的蜕变。

它曾经是安全的保障,后来成了发展的阻碍,最终成为了记忆的载体。每一块消失的城砖,都记录着贵阳的故事。而今,这些故事就藏在每一个留存下来的地名里,等待着你我去发现、去传颂。

探秘贵阳城垣步道中的历史故事与智慧体验

来源/方志贵阳

编辑/何冰雪 责编/杨青青 审核/王营 终审/谢涛

探秘贵阳城垣步道中的历史故事与智慧体验

探秘贵阳城垣步道中的历史故事与智慧体验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