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揭阳和潮州古城,游客:同属潮汕,距离那么近,为什么很不一样?

排行榜 2025年07月23日 23:55 4 admin

从揭阳古城(榕城)到潮州古城,自驾开车1小时左右,在这两座古城的街上,人们说的都是我们听不懂的潮汕话,喝工夫茶的姿势也大同小时,可真到这俩地方逛上一圈,感觉两座古城的感觉完全不同:潮州古城里永远都是挤满游客,咖啡馆和餐厅挨着开;揭阳古城,走在中山路的骑楼底下,外地游客着是零零散散,总被称为“小众旅行地”或“宝藏小城”,为啥明明都是"胶己人"的地盘,却有不同的感觉?

揭阳和潮州古城,游客:同属潮汕,距离那么近,为什么很不一样?

首先,老屋的命运不同,在拆还是留的观点上,早早就分了岔

在潮州古城时,听当地老人常说,上世纪90年代,全国好多地方都在拆老房子盖新楼,潮州古城却有个规规矩:老屋不能随便拆,就连换块窗户玻璃都要报备。当时不少人不理解,觉得"守着破木头房子能当饭吃?"可现在回头再看,开元寺门口磨得发亮的石板路,己略黄公祠里金闪闪的木雕,都是游客举着手机拍不停的宝藏。

另外,潮州允许把老屋及老院子改成民宿,前提是不能动外面的青砖黛瓦。所以现在潮州古城内,既能看到老太太坐在骑楼下纳鞋底,也能撞见年轻人在百年老宅里摆弄手冲咖啡。这种"老骨头里装新东西"的办法,让古城活了起来,不像有些地方的老街区,只剩下空房子。

揭阳和潮州古城,游客:同属潮汕,距离那么近,为什么很不一样?

揭阳和潮州古城,游客:同属潮汕,距离那么近,为什么很不一样?

揭阳古城(榕城)的中山路的骑楼曾经也风光过,上世纪20年代这里还是粤东的"商业中心",骑楼柱子上的浮雕都刻着洋花纹。可它的运气就差了点。80年代为了拓马路,临街的几间骑楼并没有很好保护;90年代房地产热起来,没人管老建筑,居民自己在骑楼后面加建铁皮房,原本宽敞的巷子变成了"一线天"。等后来想保护的时候,好多这里的老手艺人流走了,剩下的多是小作坊,白天开着门没人逛,晚上黑灯瞎火的。这次来揭阳,也看到揭阳在保护老屋方面下功夫,中山路一带的老屋在维修保护中,但其效果如何,还需要时间验证。

揭阳和潮州古城,游客:同属潮汕,距离那么近,为什么很不一样?

其实,两座古城的老屋起点差不多,就差在"早想一步"还是"后补一脚"。潮州90年代就认准"老东西值钱",而揭阳那会儿一门心思搞生产,觉得老房子碍事。等明白过来的时候,游客已经习惯往潮州跑了。

揭阳和潮州古城,游客:同属潮汕,距离那么近,为什么很不一样?

接着,经营路子不一样,城市模样跟着变

揭阳是走"重工业当家"的路子,直接影响了城里的生活配套。揭阳的工厂里多是外来务工,大家干活累了,就想找个便宜的地方吃包,没人在乎店里的特色,所以揭阳街边排挡多,敞开着门,老板在路边支个灶台就开张,烟火气是足,可总显得粗糙点。

揭阳和潮州古城,游客:同属潮汕,距离那么近,为什么很不一样?

潮州就不一样,这里的"当家产业"是陶瓷和食品,这些活儿不用占太大地方,还能跟旅游凑到一块儿——陶瓷厂能改成博物馆,食品厂能搞DIY体验,所以城里自然不需要乱盖厂房。

揭阳和潮州古城,游客:同属潮汕,距离那么近,为什么很不一样?

揭阳和潮州古城,游客:同属潮汕,距离那么近,为什么很不一样?

更重要的是,游客多了,城里的服务就得跟上。潮州古城旁边的酒店民宿,都有各自特色,不然留不住人。餐厅也得讲究,封闭的屋子、精致的餐具,不然游客宁愿回酒店吃泡面。这种"靠游客吃饭"的压力,逼着潮州的商业环境向大城市看齐,不像揭阳,主要服务本地,过得去就行。

说白了,揭阳是"生产型"的城,讲究能挣到钱就行;潮州是"服务型"的城,得让别人愿意来花钱。俩城的脾气,早就被挣钱的路子定下来了。

揭阳和潮州古城,游客:同属潮汕,距离那么近,为什么很不一样?

再接上,人不一样,日子过法差得远

走进去揭阳,能听见好几种方言。这里的五金厂、服装厂多,吸引了好多江西、湖南的工人,

这种"流动人口多"的特点,让揭阳很难搞精细管理。比如巷子里的垃圾桶,刚清干净,过会儿又堆满快餐盒;排档老板觉得"反正来吃的都是熟人,桌子擦不擦无所谓"。不是不想搞好,实在是流动太快,没人能长期盯着一件事做。

揭阳和潮州古城,游客:同属潮汕,距离那么近,为什么很不一样?

潮州城里就安稳多了,街上走的十有八九是本地人,好多还是"几辈子住这儿"的老户。古城里的街坊邻居,谁家孩子考上大学,整条巷都知道;哪家老字号的鸭母捻做得好,全靠口口相传。这种"熟人社会"有个好处,大家在乎脸面——开餐馆的会把桌子擦得亮堂,开民宿的会跟客人念叨"这是我爷爷传下来的房子"。

游客的到来更让潮州变样了。每到节假日,古城里的外地车牌能排到几公里外,商家们比着改善环境。以前街边卖甘草水果的,现在都用透明盒子装,还插上小叉子;老药店也学聪明了,把药囊做成钥匙扣当纪念品。这些变化在揭阳就少见,因为游客少,商家没动力折腾。

人不一样,日子的过法就不一样。揭阳像个热闹场子,讲究实用;潮州像个精致的老茶馆,讲究体面。

揭阳和潮州古城,游客:同属潮汕,距离那么近,为什么很不一样?

最后,对待自家文化态度

在潮州古城逛,很容易被一种"骄傲"感染。开民宿的阿姨会跟你说"我们潮州菜是八大菜系之一",卖单丛茶的老板能从乾隆年间讲起。就连小孩子都知道,广济桥的铁牛为什么少了一只。这种对本地文化的"较真",让整个城都透着股精气神。

潮州人还特别会"把传统变时髦"。每年正月的"营老爷",本来是村里的老习俗,现在成了"网红活动",年轻人穿着汉服跟着队伍走,直播给全国网友看;潮剧以前只有老人看,现在剧团排了新编的短剧目,在古城的戏台上演,游客挤着看。这种"老习俗不老套"的本事,让潮州的文化能吸引人,而不是只存在于博物馆里。

揭阳和潮州古城,游客:同属潮汕,距离那么近,为什么很不一样?

揭阳和潮州古城,游客:同属潮汕,距离那么近,为什么很不一样?

揭阳其实也有好东西,普宁英歌舞跳起来威风凛凛,榕城的青狮表演比舞龙还热闹。可这些宝贝大多藏在乡下,城里很少见。中山路的骑楼里,也有不少手艺是祖传的,可他们不爱吆喝,就守着铺子等老主顾。不像潮州的手艺人,会拿着作品跟游客演示,还能讲出一堆故事。

说白了,潮州是"把文化当饭吃",揭阳是"文化自己吃自己的饭"。一个主动把家底亮出来,一个闷头守着老手艺,时间长了,外面的人自然觉得"潮州有文化,揭阳没看头"。

揭阳和潮州古城,游客:同属潮汕,距离那么近,为什么很不一样?

揭阳和潮州古城,游客:同属潮汕,距离那么近,为什么很不一样?

揭阳和潮州就像一对兄弟,活出了不同的样子。揭阳的"糙",是因为它先顾着"吃饱饭",把力气都用在了办工厂、搞生产上;潮州的"精",是因为它早早就明白"长得好看也能当饭吃",守住了老底子,又学了新本事。

其实这俩地方的差别,也是很多中国城市的缩影——有的靠工业起家,有的靠文化出彩。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是路走得不一样。说不定再过些年,揭阳的骑楼重新热闹起来,潮州的古城多了些烟火气,到时候再看,"胶己人"的地盘,可能又会是另一番模样了。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