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温州这个免门票的小众隐世宝地你可去过?

排行榜 2025年07月25日 10:11 2 admin

瓯越风情·苍南·碗窑古村

文&图 叶望庆

三折瀑:碗窑古村的水韵诗篇



碗窑,我们已多次造访。它宛如一块经岁月反复摩挲的瓷片,每次拾起,都闪耀出新的光彩。周日,荡山群乘车前往莒溪大峡谷途中,公路对岸一条咆哮泻下的白练吸引了众人目光。刚经历酣畅淋漓的夏雨,此时的三折瀑犹如一匹脱缰野马,奔腾而下。于是,我们再次前往。

温州这个免门票的小众隐世宝地你可去过?

车停稳后,众荡友跨过公路大桥,径直朝三折瀑方向走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玉龙湖,这是因修建桥墩水库拦坝而成的人工湖。其水域蜿蜒,恰似玉龙,故而得名。湖面碧绿如未经打磨的翡翠,雨雾初散时,水汽在水面凝结成薄纱,对岸山影都被浸得发绿。湖畔游步道依水而建,一座九曲桥探入湖心,廊柱与水面相互映照,仿佛是瓷器上画出的水墨。

温州这个免门票的小众隐世宝地你可去过?

温州这个免门票的小众隐世宝地你可去过?

前行不久,路右侧便是碗窑博物馆。它由朱氏祖宅改建而成,大门古意盎然。推开那扇厚重木门,伴随着轻微的吱呀声,博物馆内部景象缓缓呈现。这是一座二层古建筑,馆前大鱼池旁设有旗杆夹石,乃是清代本宅一门两贡生所立。展厅分为工艺馆和产品馆,这里浓缩了碗窑古村的陶瓷文化,讲述着古村烧瓷的往昔。来碗窑,定要到博物馆一探究竟。

温州这个免门票的小众隐世宝地你可去过?

温州这个免门票的小众隐世宝地你可去过?

温州这个免门票的小众隐世宝地你可去过?

温州这个免门票的小众隐世宝地你可去过?

温州这个免门票的小众隐世宝地你可去过?

出了博物馆,便是天灯桥。它横卧在玉龙湖泄水口之上,是一座单孔石拱桥,长度不过二十步。因桥下日夜轰鸣的水声,村民称它为“响水桥”;又因旧时窑工收工后,常在此放孔明灯祈愿窑火不熄,久而久之,便被叫成了“天灯桥”。它是碗窑古村通往三折瀑的第一道“山门”。

温州这个免门票的小众隐世宝地你可去过?

站在桥中央,可见下游玉龙湖一平如镜,而上游泻下的瀑水,在桥下化作一条咆哮的白龙,直向玉龙湖狂奔。往右看,便是三折瀑布的下折瀑。站在桥上,水汽瞬间扑面而来。下折瀑布正对着桥面,水流从十余米高的崖头奔腾而下,重重砸在岩石上,轰鸣着裹挟水雾,带着山涧特有的清冽直扑脸庞。

温州这个免门票的小众隐世宝地你可去过?

温州这个免门票的小众隐世宝地你可去过?

温州这个免门票的小众隐世宝地你可去过?

我们沿瀑布左侧的登山步道上行。 这条步道总长1400米,沿着三折瀑峡谷岩壁悬挑凿建。从天灯桥栈道口起始,途经二折观瀑亭、堰坝水帘、官财潭铁板桥,连接水渠木栈道,一直延伸至古村落。 栈道顺着崖壁蜿蜒伸展,木板被雨水浸得发亮,十分湿滑,每走一步都需小心翼翼。

温州这个免门票的小众隐世宝地你可去过?

温州这个免门票的小众隐世宝地你可去过?

温州这个免门票的小众隐世宝地你可去过?

沿着步道蜿蜒前行,一种“身在云深处”的感觉油然而生。伴着一溜撩过发梢的清凉,领略半雾半烟间“悬空千丈素流分”的画卷。真是移步换景,峡谷更添幽情;碧光随风摇曳,玉琼仿若欲流;入目皆景,处处如画。

温州这个免门票的小众隐世宝地你可去过?

温州这个免门票的小众隐世宝地你可去过?

行至半途,一座攒尖顶的观瀑亭镶嵌在栈道旁,亭柱上“听瀑”二字已被岁月磨得浅淡。站在亭中,刚好与第二折瀑布平视。此时才看清,瀑布被棱角分明的岩石一撞,顿时碎成万千玉屑,又急忙聚成一股,奔向下一折。水流撞击岩台瞬间,会腾起半米高的水雾。

温州这个免门票的小众隐世宝地你可去过?

温州这个免门票的小众隐世宝地你可去过?

温州这个免门票的小众隐世宝地你可去过?

就这样,我们边观赏边拍照,大约花了半个小时走了一圈,随后进入了碗窑古村。

温州这个免门票的小众隐世宝地你可去过?

蕉滩·瓷火·碗窑——浙南山坳里的六百年古村



碗窑古村,旧称蕉滩,隐匿于苍南桥墩水库尽头,地处腾垟溪与莒溪的交汇处,玉苍山脉南麓雷石湖山和车水贡山之间。据明弘治《温州府志》记载,碗窑属平阳南港归仁乡三十六都蕉滩地。古村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

温州这个免门票的小众隐世宝地你可去过?

彼时,山坳里唯有蕉林与滩声相伴。直至明万历三年(1575 年),闽地巫氏三兄弟为避战乱,携家眷内迁至此。他们见山间高岭土洁白如雪,莒溪水清冽甘甜,周围翠林如海,便重操旧业,凿圳引水、伐木建窑。从此,“蕉滩”之名逐渐被“碗窑”取代,一个以制瓷为业的村落于此落地生根。《巫氏宗谱》记载,始迁自闽汀州府连城县姑田里的巫氏族人“巫人公”引入制瓷业后,经逐步发展,此地形成了多族氏聚集的传统手工业村落。

温州这个免门票的小众隐世宝地你可去过?

温州这个免门票的小众隐世宝地你可去过?

我们从三折瀑游步栈道走出,踏入古村。雨中的碗窑,更添空灵之韵。雨滴落在青瓦上,叮叮咚咚,恰似古村的喃喃絮语。沿着湿漉漉的顽石台阶缓缓向上,雨丝飘忽,将依山而建、沿坡而筑的三十多幢三百多间古屋轮廓,晕染成一幅淡雅的水墨画。不少吊脚楼肩挨着肩,向山腰蔓延,底层木柱半截悬于溪上,宛如踮着脚倾听山涧的哗哗流淌声,这是闽地客家的巧思与浙南瓦厝质朴风格的悄然融合。在繁华褪去后,古村落以一种恬淡闲适的姿态,深藏于这静谧的山水之间。

温州这个免门票的小众隐世宝地你可去过?

温州这个免门票的小众隐世宝地你可去过?

继续前行,几间半开的木窗里陈列着瓷杯茶碗,还飘出阵阵茶香。转过一道弯,八角楼的飞檐突然从雾霭中探出头来。这座三层木楼宛如一个玲珑的榫卯玩具,八面开窗,正对着八方山景。底层一侧由山石垒砌而成,木构店门半掩着。二楼的议事厅里,几张竹椅围着粗木桌,仿佛不久前还有窑主们在此争论瓷价。最精妙的当属顶层的铜铃,微风拂过,便叮当轻响,与雨声交织,宛如一支古老的曲子。继续前行,几间半开的木窗里陈列着瓷杯茶碗,还飘出阵阵茶香。

温州这个免门票的小众隐世宝地你可去过?

温州这个免门票的小众隐世宝地你可去过?

雨势稍歇时,古戏台的藻井在天光下逐渐清晰。九层十二瓣的斗拱层层叠叠,托着 108 格彩绘,52 幅《白蛇传》的故事栩栩如生:白娘子的衣袂仿佛在轻轻飘动,小青的剑穗好似闪烁着寒光。台基下的天井里,积水倒映着飞檐翘角,雨滴落下,便碎成一圈圈如青花般的涟漪。对面的三官庙更是独具匠心,13 个螺旋藻井如同田螺钻天,265 块雕花木板拼接成龙角的形状,连梁柱的木纹里都渗透着香火味。据说当年戏班在此连唱三月,窑工们放下手中瓷坯,挤在台下,连檐角的鸟儿都停留下来听戏。

温州这个免门票的小众隐世宝地你可去过?

温州这个免门票的小众隐世宝地你可去过?

温州这个免门票的小众隐世宝地你可去过?

温州这个免门票的小众隐世宝地你可去过?

顺着圳水的流向朝村后走去,水碓房的木轮仍在慢悠悠地转动着。石臼起落间,高岭土正被舂成绵密的白泥。这些利用水力驱动的发明,在电力尚未普及的年代,支撑起整个村落的瓷业命脉。水碓旁的淘洗池、沉淀池依旧静默,池中青苔斑驳,却仍能让人窥见当年“水碓舂土,车盘拉坯”的繁盛景象。让人不禁想起清雍正年间那十八座窑的盛况——民国《平阳县志·食货志》记载:“出口销路,温属而外,浙则宁波、乍浦;苏则江阴、南通、泰兴;皖则淮安,鄂则长江,以及山东牛庄,台湾诸处。”

温州这个免门票的小众隐世宝地你可去过?

温州这个免门票的小众隐世宝地你可去过?

温州这个免门票的小众隐世宝地你可去过?

村后山坡上,一座十三级阶级窑如沉龙般卧于其间。这座建于康熙年间的龙窑,以砖土拱就,沿坡而上,窑头窄而窑尾宽,火门层层,自下而上逐级加温。旁边矗立的牌子介绍,此窑直至 1996 年才熄火。窑工们曾在此烧制荷花盖碗,青花在 1300℃的高温中浴火重生,白如凝脂,蓝似深海。如今窑壁已温润如玉,但窑床上的测火口、窑顶梁架仍清晰可辨,仿佛能听见百年前窑工的呼喊与瓷坯开裂的细微声响。

温州这个免门票的小众隐世宝地你可去过?

温州这个免门票的小众隐世宝地你可去过?

温州这个免门票的小众隐世宝地你可去过?

最后来到东门老街,这里的路面比别处宽阔些,两旁房子多为两层。因雨天缘故,底层大多关着门。某户人家的门楣上,“耕读传家”四个字被雨水浸得模糊,院里的老妪正坐在竹凳上拣野菜,竹篮边堆着半摞粗瓷碗。转角的陶艺坊里传来陶轮转动的嗡嗡声,年轻师傅手指沾着白泥,转瞬间便拉出个碗坯。原来,六百年的手艺,就藏在这一捏一转之中。

温州这个免门票的小众隐世宝地你可去过?

温州这个免门票的小众隐世宝地你可去过?

我们在老街口拍了些照片,又绕回古村录制了一些视频。此时,青瓦上的水珠仍在滴落,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水汽里。远处玉龙湖的波光与窑火的余温在雾中交融。碧湖反光渐暗,古村的轮廓在慢慢变得柔和,却比来时更显真切。这或许就是碗窑的奥秘:窑火会熄灭,人声会消散,但泥土与水、火与手的对话,永远在雨里、在风中、在每块青砖的苔痕里,悄然延续。

温州这个免门票的小众隐世宝地你可去过?

温州这个免门票的小众隐世宝地你可去过?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