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双面美国(一)

排行榜 2025年08月14日 04:56 1 admin

这是双面美国 (一),探访真实美国系列第 3集,我和好友吕伟胜(@胜在出海),花了20多天时间,从美国加州出发,自驾穿越芝加哥(伊利诺伊)、底特律(密歇根)等8大州,15个城市,4000多公里,探访真实的美国。文字和视频同时发布。

美国是一个非常双面的国家。


美国文化的两面性,体现在它既要维持稳定,同时又允许一定程度的动荡和反弹。这是整个社会运转的“阻尼器”,既要经得起震荡,释放压力,同时又要不致于混乱。


这是一个粗糙的国家,很多境遇让人很无语,但又是一个创新的国家,目前依然保持技术领先;美国是一个自由的地方,但处处又充满了约束和管制。美国是一个极度注重体育的地方,也是一个各种肥胖充斥的国度。美国看上去是大一统,其实联邦和地方势均力敌。这是一个处处充满了矛盾和双面的地方。


粗糙的美国VS先进的美国


双面美国(一)

(夕阳下的洛杉矶,南七道摄)


很多人可能不相信,美国是一个非常非常粗糙的国家,特别是中西部。


我和吕老师是在加州洛杉矶汇合,他去过30多个州,多次游历美国,每次租车,没有一次是按照租赁下单的车型交付的(包括我们这次自驾),比如你下单,租了一辆雪佛兰SUV,很可能拿到的是福特蒙迪欧。工作人员面对客户的不满,不会退差价。客服电话经常没人接听,根本没人管你,时间久了,只能习惯了。


从加州到俄亥俄州,很多工作人员都不太在状态,感觉懵懵的。咨询很多基本的业务,都不知道。比如租车时,问车上有没有ETC扣费,对方非常肯定地说“有”,结果啥都没有。越往中部走,越发现很多人,精神状态不佳,做事非常粗糙,但依然不影响他们收入和生活。


美国酒店也是各种神操作,不管是芝加哥海军码头的五星级酒店,还是在俄亥俄州哥伦布的大学酒店,工作人员给我们的账单就没弄对过。美国很多酒店停车等都是单独计费的。在芝加哥海军码头,我们没有任何消费,结算时两间房多出了120美元的酒店杂费。沟通了半天,前台免掉了50%的杂费,再沟通,又免掉了 25%,如果不看账单,就等着挨宰吧。


在哥伦布的酒店,停车费一晚40美元。我们两人各自退房时,对前台分别两次强调,我们没有停在酒店,而是停在隔壁的商场。前台非常笃定说“没有扣停车费,你们的账单已经结清。请放心。”结果刚开出去半个小时,啪!40美元停车费账单来了,后来反复沟通,半个月后才退回来。


在超市购物时,收银员依然还是我十年前来美国的老样子,一瓶洗发水11美元,我给她21美元,先还给我1美元,再找我9美元。找钱时,如果零钱多一些,需要一张一张铺在收银台上清点,这种场景一点变化没有。


有趣的是,很多人都觉得美国人见识多广。但实际上很多老美对世界缺乏基本认知,连基本地理概念都没有。在密歇根州的休伦县,我们打猎的向导TJ,30多岁,4个儿子,只读过高中,没出过国。和老婆每个月合计收入8000美元,每个月2000多房贷,房子和院子占地24亩。但他连新加坡在哪都不知道,他听说吕老师曾经在加拿大旅行,非常震惊:“一个中国人,怎么可能去加拿大?!”其实休伦县离加拿大非常近,开车两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到,但他从没去过。


我的朋友Chris,在新加坡加拿大美国都工作生活过,当她向别的美国人,介绍自己在新加坡的工作经历时,好多老美以为新加坡是中国的一部分。


美国大学教育这么发达,全国6000所大学, QS大学排名前100中,美国大学数量高居榜首,但3.5亿人中,有超过60%的人没有上过大学。


疫情过后,由于通货膨胀,很多餐厅等都活得很难,工作人员整体的工作也非常粗糙。除了特别好的一些昂贵的餐厅,很多日常餐厅,一般服务员很少。所以不管是点餐,还是买单,都很慢。基本也没啥服务。但是小费是一点都不能少,最少是18%起,高的要30%,很多服务员的底薪很低,据说有些州甚至没有底薪,所以必须要支付小费。我在优山美地的机场咖啡店,自助拿了两瓶水,服务员帮我装了两个可颂,被要求支付18%的小费。除了酒店自助餐没有小费外,无一幸免。


美国是现代互联网的发源地,但是路边的停车系统之烂,令人发指。到现在还是投币或者下载APP手机缴费。但下载之后,你会发现,交互之混乱,甚至找不到输入信用卡的入口。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外国人,你想花钱都没门,我们在自驾过程中,遇到了好几次类似情况。如果停车了不缴费,其实也没感应器和摄像头,而是靠人工巡查,查到了会被罚款。


美国的手机网络之差,WiFi信号之差,远超出一般人的想象。特别是进入农村后,很多地方根本没有信号。很多的村庄道路都是石子路,没有任何硬化。开车时,稍微快一点,可以听到石头飞溅时底盘砰砰的撞击声。


手机支付在美国城市很普及,包括Apple Pay,但在很多小城镇,还是信用卡和现金为主。但几乎很少人会使用100元的大钞。在美国旅行,如果没有信用卡,真的是寸步难行。如果是餐厅还好,但如果是酒店就很麻烦。我在去往圣路易斯的路上,把信用卡丢了。后来我去了墨西哥,再到洛杉矶转机回国。虽然我在APP预订时,支付了酒店费用,但是酒店必须要信用卡作为押金,不接受现金。我反复沟通,要求退房时酒店可以先查房,最后前台勉强接受了。


我开始不理解,为啥一定要这么僵化?后来明白,因为在美国,很多人很粗心大意,所以信用卡成了人们生活的基本链接,方便追溯和约束一个人的行为,但也是因为信用卡预授权泛滥,导致了大量错误的账单,就像我们在酒店被多次错误扣费一样。很多老美估计都不知道自己被错扣了钱。因为他们数学很差。


老美的时间观念好像也很随意。我们在密尔沃基和底特律,分别都参加了一场音乐会。但两场活动拖拖拉拉,过了 40 多分钟才开始,主持人和乐队没有解释,也没道歉,寒暄几句,直接就开始表演了,所以老美的“契约精神”,好像也不适用了。


但美国为啥目前还是世界第一呢?


一是底子好,美国本土从未发生战争,土地广阔,物产丰富。在美国自驾,有时连续开上三五个小时,都是大平原,种满了水果和麦子等,而他们的人口现在才3.41亿。


美国大型工业建设,在 100 多年就开始了。在芝加哥河坐船游玩时,解说员介绍两岸的很多摩天大厦,都是 100 多年前修建的。如芝加哥地标Wrigley Building(箭牌大厦,箭牌口香糖总部所在地)就修建于1921 年,高 30 层。这是真正很早就富过,并依然富有的国家。


双面美国(一)

芝加哥河两岸的摩天大楼(南七道摄)


二是源源不断的全球人才和资金的流入。尽管美国这两年有些震荡,但目前依然是全球富豪和留学生首选的国家。源源不断的人才和资源流入,有效的对冲了美国整个社会的熵增,为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在原有的理论+技术+财富+体制的基础上,依然保持着新兴产业创新。包括现在的航天、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数字货币、AI创新等。虽然创新的只是硅谷等地的少数人,他们靠着10%人才的创新,完全覆盖了其他90%的人员的粗糙和不足。一俊遮百丑。美国的民众的双面性特别明显,东西海岸少数人永远在讨论投资和创业,而其他大多数人不关心俄乌战争,不关心任何变化,只关心啤酒甜甜圈和球赛。


在吕老师看来,这波AI浪潮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类似,美国擅长的是从 0到1 的原创性,而中国厉害的地方,是从 1到100 巨大的创造性。吕老师在旧金山时,前往了特斯拉和英伟达参访考察。在特斯拉体验了Cybertruck最新的自动驾驶。只要简单预约之后,就可以自由驾驶,从上车出发,到回到出发点,全程无需人工干预,也没有任何工作人员跟着。


在硅谷,他和英伟达的工程师和其他参访人员对谈时,提了一个备受所有人关注的问题:“中国和美国AI竞争,谁会更胜一筹?”有人说是美国,“因为环境很开放,AI限制太多,就很难创新。同时由于美国的虹吸效应,吸引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人才加入。”但有趣的是,英伟达工程师却说,“我觉得中国胜算更大一些,因为是举国之力,而且中国的数学等方面的优秀人才,足够多,现在硅谷各大巨头的AI人才,70%都是中国人和华人。之前也积累了足够多的数据,现在芯片等技术也发展很快。”


在韩国首尔飞往美国洛杉矶的飞机上,我遇到了一位中国女生,她在美国念金融学博士,并计划会留下来工作。问她为什么选择在美国?她说“很多事情,在其他国家能做,在美国也能做;但有些事,在美国能实现的,在其他国家实现不了。”比如一些大型跨国的金融项目,只有在美国才有可能实行。


健身的国度VS肥胖的国度


美国可能是跑步健身人士最多的国家之一,在各个州,不管是马路边,湖边、森林公园里,哪怕是中午的大太阳下,每天都能看到各种健身人士。在城市里,街头篮球,棒球馆、橄榄球馆,公园里的露天健身房,到处都是。

双面美国(一)

(印第安纳波利斯街头巨大的体育海报,南七道摄)


即使在已经衰落的铁锈地带的很多城市,比如辛辛那提,城市和大学里最好的建筑,现在依然是体育馆。体育也帮助很多人,特别是有色人种,改变了自己人生的命运,成为名利双收的励志的榜样。体育也是白人精英主义的关键指标之一。


美国白人很纠结和分裂的一个地方,一方面强调要做自己,以自己白种人为骄傲,一方面嫌弃自己皮肤白,拼命想晒成棕色黑色,在各种沙滩上能看到晒到发红发黑的老美,这样显示自己阶层的优越感。但同时,他们又纠结黑人白人的种族主义。


但美国也是世界上肥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美国人爱吃甜食,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进入美国任何一个超市,巨大的排列的冷柜里,只放置三类商品:甜食,包括各种齁甜的蛋糕点心派和雪糕等;酒,各种的威士忌红白葡萄酒,进口本地的;速冻食品,披萨意粉炸鸡等;口腹之欲,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这些饮食习惯,造成了美国的肥胖率,高达40%。很多不是胖,而是巨肥。我在美国各个城市,特别是在贫民区和有色人种区域,经常能看到超过200-300斤的巨大身躯的人,他们几乎无法行走,大腿的肉已经重重叠叠的下垂,靠着拐杖和轮椅艰难的挪动。密尔沃基是NBA雄鹿队的主场,我在沃尔玛超市里,看到一位黑人女士,靠着巨大的电动轮椅,勉强活动,目测超过400斤。


身材管理的背后,本质上是经济收入和阶层的分水岭。

自由的国家VS约束的国家


美国一个自由的国家,也是一个极度不自由的国家。


先说不自由,在美国公园,不能喝酒;不能评价他人的肤色和信仰;不能随意点评更不能侮辱军人;不能发自己小孩的裸照;不能在网络上恐吓他人;自己院子里的草坪必须定时收割清理等等,其实约束特别多。


同时面对警察的盘问,要绝对的配合。很多胡搅蛮缠的人,在本土时遇到警察,满地撒泼打滚,但在美国遇到警察,秒变乖乖仔。为啥?因为美国的警察,不会有那么多精力,耐心给你做思想工作。他们感受到自身威胁时,真的会清空弹夹。我们在美国自驾时,不时会留意有没有警车跟着(美国警察喜欢躲路边查超速),由于我们很守规则,一路顺利到达。


但同时美国确实是一个自由的国家,崇尚迁徙自由、信仰自由、言论自由、持枪自由、创新自由,鼓励一个人要做自己。美国有一个段子,如何判断你是一个真正的美国人。就是你在大街上,突然大喊大叫,如果围观和拍照的,就是外国人。熟视无睹的就是美国人。因为在美国各种奇形怪状的人太多了,大家习惯了。我在美国街头,遇到了穿着粉色比基尼和高跟鞋的跨性别男士,已经抽嗨了在街头站立成僵尸状的流浪汉,街头杂耍的各色艺人等。


在美国,你完全可以保持自己非主流的生活方式,所以现在还存在阿米什人的村庄。他们是200多年前,从欧洲移民过来的基督教再洗派。起初他们不和外界交往,拒绝汽车,拒绝用电,只坐马车,小孩不进学校,在家教育,部落共有财产,拒绝外人拍摄。他们就这样在美国本土生活了200多年。


我们开车到了阿米什人聚集的村落,他们确实保持着自己的风俗,但是也有了巨大改变,骑电动自行车,用电,用手机,有私人财产,开始和外界交往,很开心的和我们合影。而不是网络上传说的极度封闭。


美国人鼓励创新,包容鱼龙混杂的事务,不会嘲笑你的胡思乱想和异想天开,但凡有一些新的创意和想法,并能实现商业化,理论上就可以吃一辈子,当然从概率来看,成功的人还是少数。人们之所以愿意创新持续创新,是因为有知识产权保护。竞品不能随便模仿抄袭。


美国很多时候没有人监督和检查,只靠自觉。一方面是社会上的各种0元购,一方面是各种自我信用的闭环。比如在红杉公园,一辆车包括车上的所有人,是35美元,7天有效。第二天进入时,保安会看一下门票,但不会复核你的车牌。也就是说如果换了车辆,大概率不会发现。


我和吕老师参加了中国一家著名的零售连锁店的中国员工团建,他们住在洛杉矶的一个别墅区,大家一起烧烤吃饭喝酒。其中他们提到了一点,美国的同一个商业街,极少会有同质化竞争,比如你开了一个奶茶店,生意很好,对手不会马上开一家一样的,降价竞争,最后搞得大家都没法生存。因为在这里,专利是受到严格保护的,1:1抄袭模仿后果很严重。


老美通常的做法是,在避开竞品专利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微创新,比如针对的群体,或者功能,都做一些调整,然后自己也去申请专利,而不是单纯削减毛利,恶性竞争,这也是这些年轻人,愿意在海外长期留下来的原因。


告诉你不能做什么,划清楚边界,在大框架之下,你可以自由发挥。有时针对新的技术和社会发展新状态,会颁布新的法律进行修补,但法律极少回溯追责(并不是完全没有)。


美国文化的两面性,体现在它既要维持稳定,同时又允许一定程度的动荡和反弹。这是整个社会运转的“阻尼器”,既要经得起震荡,释放压力,同时又要不致于混乱。美国不是一个大一统的文化,某种程度上来说,美国本身就是一个联邦体制下的诸侯国。当然也没法一刀切,在很多方面只能允许存在一定的混乱,或者严格来说,无法避免混乱。但又不致于乱到无法运转。


双面美国(一)

刚灭完火的女消防员(南七道摄)


加州的山火就是典型案例。我在美国加州红杉森林,亲历了山火。当时大概有十几处的火点,消防员把明火扑灭后,对我说别往前走了,不安全,然后就撤退了。我看到很多火点都在冒烟,完全可能复燃,他们也不管了。当然大火也不是一无是处,红杉树皮厚,可以抵抗大火,红杉种子需要靠着大火烘烤炸裂,进行种子繁殖的传播。


老美的思维,很多时候差不多就行了,不要太满(很多时候也没能力太满),不要矫枉过正,不要一刀切,不要大一统。加州山火涉及州政府、县政府、联邦林务局等多部门,在调配人力、设备、资金时,常因行政审批或管辖权争议而延误,计划性清理(controlled burn)审批繁琐、受环保法规限制,导致清理进度缓慢。部分居民反对移除可燃物或强制搬迁,认为侵犯私有财产权。一些环保团体担心清理林地破坏生态系统,反对大规模伐树。总之就是各种势力互相牵制,谁也没法一家说了算,这影响了运转效率,但更大作用是,防止了极端情况的发生。


我突然意识到,加州山火,可能永远不会消失。



南七道

环球旅行的商业博主;

去 100 个国家,访谈 1000 个海外中国创业者,记录他\她们的财富故事。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