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戴刀:上海小岛故事

排行榜 2025年08月22日 09:22 2 admin
戴刀:上海小岛故事戴刀:上海小岛故事

复兴岛不擅长自我介绍,因为“自我”的成分实在太少。

最早它叫“周家嘴沙”,是泥沙冲积而成的江边副产品。后来为疏浚黄浦江,人工填出新地,有过“周家嘴岛”“定海岛”等名称;1945年抗战胜利后定名为“复兴岛”。这个词,自此便卡在了这块三角洲边缘。

岛不大,却微妙。夹在上理工与黄浦江之间,左边是校园,右边则是修葺一新的杨浦滨江,两处都是风景,唯它是可有可无的点缀,成了城市版图上名副其实的尾注。

关于它的故事,还有时代的一笔:1949年,蒋介石从这里登船离沪。岛上的白庐曾是蒋的府邸,乳白色小楼,如今铁门锁死,爬山虎密密攀附。

作为黄浦江疏浚基地,复兴岛临江、有余地、远离人群。1949年后,它就担负起了工程调度总站、工业仓储中枢的功能,背后则是计划经济的指挥棒。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岛上建起军工厂、海关中转站、冷库、仓五路、仓七路……每一次功能的添加或删除,都像是一次空间reset。某种程度上,复兴岛的历史不是由社区生长出来的,匮乏生活的烟火气。

偶尔的烟火气也只与水相关。我听在复兴岛待过的老人讲,有一年汛期水涨得猛,江水逼近岛堤,工人们与岛上的居民都跑去看潮,孩子们在江边喊叫,大人拎着水桶说笑。这是生活为这座岛屿准备的一次辩护:你看,我们也有海景。

但复兴岛从不属于“被观看”的范畴。它没有一套完整的叙事体系,没有历史铭牌、没有摄影指南、没有网红路线,你在岛上只能遇见断掉的栏杆、锈红的电箱、还没拆完的标语,上书“配电专线勿动”,而“勿动”两个字下方,早已空空如也。

不过,这种与“人气”隔绝的姿态,倒让它成了某些喜静人士的桃源。

我小时候没来过复兴岛,直到策划“上海秘境”的那一年——那也是快二十年前了——才第一次登岛。坐60路,在共青路头上下车。彼时小岛餐厅还在营业,一份盒饭5块钱,据说是出租车司机的最爱。还有小岛旅社,小岛超市……一切只要加上“小岛”前缀,好像就能抹掉和繁华相关的一切气息,让文艺青年彻底逃离大都市的围困。

拐过一排香樟和两个烟纸店,那条静谧的林荫大道就这么杵在眼前,望不到头。从那以后,我常来复兴岛散步,这里灯少、楼低、狗还多,风吹树响——夹杂其间的只有沉默,久而久之倒成了我的挚友,负责接住那些“多余”的时间。

你别说,复兴岛好像有用不完的时间,多到能把许多新规划逐一“吞吐”一遍,再推倒重建。于是,关于它未来的传说也多了起来。有人在网上贴出规划图,说要建设“国际生态科技港”,图上一块块游艇码头、楼盘绿道,一股熟悉的PPT模板味道。接着是“免税岛”“富人岛”……最后落地的是“船台公园”。大概是为配合杨浦滨江的冷冽工业美学,原中华造船厂的二、三号船台打通,二十多米高的塔吊和行车成了观景台。新闻里,老工人抚摸着塔脚,说起五十年前:“我那时刚进东方红造船厂……”

其实,复兴岛也曾差点出圈。

那是很多年前,在歌手王啸坤那首叫《带我去寻找》的歌里,整个团队跑到复兴岛拍摄MV,他站在一块巨大的牌子前,唱着:快带我去寻找,无法把你忘掉,那遗失的美好,还依然在我心上……

他唱得很轻,风吹得很重。身后是旧仓库、红木门、掉漆的铁窗。镜头下,一座沉默岛屿开始轻微松动。

而很多年后,复兴岛真的成了另一批人的心灵故乡:一群以吃“谷”为乐的二次元玩家,以一种“告别现实”的方式,重新介入属于复兴岛的现实。在这个名为REDLAND的盛宴上,少男少女们穿着华丽复古的Cos服,以大无畏的姿态寻找自己的“痛”点:可以是王者荣耀里的一段线下PK,也可以偶遇宝可梦NPC,天晓得,树丛里会不会蹦出口袋妖怪……

2.5次元“痛”岛——复兴岛的新名字,这是来自另一个二维世界的行话,但阴差阳错间,似乎真触到了这座岛屿的灵魂:不在浦西,也无涉浦东,有波谲云诡的故事,藏在岁月静好的花园里,像这座城市在时空断裂处生发的锐利截面,亦痛亦幻,于岸边伫立。

原标题:《戴刀:上海小岛故事》

栏目编辑:史佳林 文字编辑:沈琦华

约稿编辑:史佳林

来源:作者:戴刀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